比你更懂存茶的老茶客,用鐵罐存白茶時,不約而同都避開了這6點。《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看到一條投訴新聞。

有消費者在網上投訴,食品幹燥包的濫用。

『在超市買零食,隨手買了袋海苔,手上大概估計了下,感覺份量挺足,著急走沒有看實際重量,回家拆開後,大跌眼鏡,裡面僅有7.5克的海苔片,還是獨立包裝的,而幹燥包估計超過50克,這太忽悠人了!』

說實話,這樣的過度包裝,的確存在誤導性。

獨立塑封的零食,本就已經密封防潮。

在零食外包裝與獨立小袋之間,再加上一大袋幹燥劑,又能起到多少防潮作用?

看到這則新聞,聯想到曾經遇到的一個存茶提問。

有位廣東茶友留言,表示他們當地氣候很潮濕,買了一罐白毫銀針回家,要不要往鐵罐內再加一包除濕劑防潮?

不推薦這麼做。

原因是,防潮效果有限。

存茶防潮,少開門窗,陰雨潮濕季打開空調除濕,或者買上專用的抽濕機,遠比除濕劑實用。

因為,除濕劑在水分吸附飽和後,就失去了防潮作用,除非定期更換。

對於鐵罐包裝的白茶而言,比起用除濕劑防潮。

為了妥當存茶,不如做到以下6點日常細節。

《2》

一、別隨手放

早前有位老茶客來店裡喝茶,點名要喝2013年的那款銀針。

於是讓他提前預約,方便備茶。

此時,茶友順口問了一句,『你們店裡沒有備貨嗎?

嗯,畢竟線下店的環境,不比倉庫。

線下店的佈置,為的是對外招待,裝修出發點就和倉庫不一樣。

為了做到密封、避光、幹燥、潔凈倉儲,當然不適合大量存茶。

鐵罐裝的白茶,茶友們在日常存放過程中,也要多留心這點,別隨手放。

要是為了取茶沖泡方便,將罐裝白茶隨意擺放在茶桌上。

平日燒水泡茶過程中,四周水汽彌漫。

水汽多、濕氣重。

放在一旁的茶葉,免不了要經受水汽侵擾。

用不了多久,容易受潮。

穩妥起見,哪怕日常經常泡茶喝的罐裝茶,最好放在陰涼幹燥的抽屜、雜物櫃內,遠離水汽,更利久存。

《3》

二、及時飲用

鐵罐裝的白茶,不宜久存,原因有兩點。

分裝進入鐵罐的白茶,數量有限,達不到團隊陳化門檻。

長期收藏白茶,為了更好聚香,陳化出更出色的茶味,一般需要按斤買入,成箱封存。

一罐白茶,幹茶重量不過50克-250克之間,陳化價值有限,盡早喝完更好。

另外,鐵罐存茶的密封性有限。

長期儲存白茶,適合『大箱收藏』,用瓦楞紙箱、食品級塑料袋、食品級鋁袋,逐層密封保存,存茶密封效果更可靠。

而鐵罐包裝,包括密封袋裝的白茶,它們都是主打短期快飲概念。

幹燥密封陰涼儲存,臨時存放三五個月,問題不大。

但時間一長,萬一出現跑氣變味,那就太可惜了。

《4》

三、別放進冰箱

白茶儲存的適宜溫度,是幹燥陰涼常溫。

室溫不超過25℃,涼爽又幹燥,便是適宜存茶的好狀態。

盛夏時節,為了防止高溫影響,鐵罐裝的白茶不要隨便靠近陽臺、露臺。

避免高溫傷害,造成變質。

另一方面,白茶儲存,並不需要可以營造低溫環境。

說得通俗些,不必放入冰箱。

如果隨手將鐵罐裝的白茶,放入冰箱冷藏,弊大於利。

首先,冰箱內部的低溫狀態,不利於白茶內部的活性酶保持活躍狀態,阻礙風味轉化。

其次,家用冰箱內部,較多生鮮雜物,氣味混雜。

茶香芬芳的白茶,一旦被放進這樣魚龍混雜的地方,前途堪憂,極易存壞變味。

最後,家用冰箱在運行時,每次打開,經常能看到內壁凝出一層水霧,可想而知,裡面的濕度有多高!

對白茶存放而言,這難以達到幹燥防潮所需!

比起放進冰箱,放在幹燥避光的櫃子裡、抽屜內,存茶效果會更好。

《5》

四、鐵罐存白茶,建議再加一層食品袋

比起開篇提到的存茶想法,往鐵罐內加幹燥劑除濕。

更切實可行的做法是,別用『裸罐存茶』。

買了3、4斤的散裝白茶回家,長期封存狀態下,不適合頻繁開箱打擾,以免跑氣存壞。

日常需要喝茶時,可以用鐵罐適當分裝出二、三兩的幹茶。

分裝時,千萬別將散茶直接裝進鐵罐。

更穩當的做法是,先在鐵罐裡套一層食品袋。

食品級的塑料袋,無毒無異味,家家戶戶常備。

套上食品保鮮袋後,裝入適量幹茶。

用夾子夾緊袋口,再合上鐵罐。

雙重密封,雙重保鮮,更為可靠!

《6》

五、擦幹手再取茶

網上看到一則提問。

『直接用手取茶不好吧,不是應該用茶匙嗎?

這倒不是,茶匙取茶的作用有限。

幹茶體積小、以顆粒狀為主的茶葉。

如,清香型鐵觀音、卷曲成螺的碧螺春等,用茶匙取茶,勉強還能用得上。

但對於葉片舒展的白牡丹、壽眉散茶而言,茶匙根本派不上用場。

將茶匙伸進鐵罐內取出,會將散茶大量弄碎,反而得不償失。

大多數時候,只要確保雙手潔凈幹燥。

用手取茶,無傷大雅。

但在取茶時,千萬別隨意濕手抓茶。

吃了蛋糕、瓜子、橙子後,沒有洗手。

手上還沾著這些食物殘留的氣味,再去開罐取茶,罐內的茶葉容易受到這些雜味污染,串味變味,實在可惜!

《7》

六、貼上標簽分門別類

買茶時,按『罐』入手白茶。

不同白茶之間,標簽分類,一目了然。

不過,如果是自行分裝白茶。

買了一大箱散茶回來,再分裝出一小罐茶出來,用於日常飲用。

這時,千萬別忽略了貼標簽。

要不然,好幾罐不同的茶葉擺在架子上。

打開存茶的櫃子,打算找茶時,可得找上半天。

旋開第一罐,不是這個。

再開下一罐,也不想喝這款。

找上小半天,才能找到所需要的那一款。

這不僅費勁,還會平白增加開罐次數,影響密封存茶。

與此同時,在貼標簽分類時,還有更細心的做法。

即,標註分裝日期。

假設從12月1號,分裝了一罐今年的白牡丹散茶。

那麼,順手記錄時間。

提醒自己盡量在兩、三個月內飲用,方才不會白白錯過好茶。

《8》

日常喝茶,打開茶葉罐取茶,很是方便。

在陶瓷罐、玻璃罐、紫砂罐、鐵罐之間,鐵罐存茶優勢明顯。

馬口鐵罐,質地緊密,不像紫砂罐那樣透氣,密封性更好;

比起玻璃罐,鐵罐能遮光,避免好茶受到光線傷害;

和上述點名的易碎罐子相比,鐵罐更耐用……

短期存茶,選自帶兩層密封的鐵罐,方便更省心。

不過,用鐵罐分裝部分白茶後,別忘了存茶出發點。

用心儲存,注意細節。

珍之重之,方能不負好茶!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