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茶(烏龍茶)的知識篇。

烏龍茶《青茶》起源

烏龍茶的前身——北苑烏龍茶起源於福建,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烏龍茶的形成與發展,首先要溯源北苑茶。

北苑茶是福建最早的貢茶,也是宋代以後最為著名的茶葉,歷史上介紹北苑茶產制和煮飲的著作就有十多種。

北苑是福建建甌鳳凰山周圍的地區,在唐末已產茶。

《閩通志》載,唐末建安張廷暉雇工在鳳凰山開辟山地種茶,初為研膏茶,宋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已產制龍鳳茶,宋真宗(998年)以後改造小團茶,成為名揚天下的龍團鳳餅。

當時任過福建轉運吏,監督制造貢茶的蔡襄,特別稱頌北苑茶,他在1051年寫的《茶錄》中談到『茶味主於甘滑,惟北苑鳳凰山連續諸焙所產者味佳』

北苑茶重要成品屬於龍團鳳餅,其采制工藝如皇甫冉送陸羽的采茶詩裡所說:『遠遠上層崖,佈葉春風暖,盈筐白日斜』

要采得一筐的鮮葉,要經過一天的時間,葉子在筐子裡搖蕩積壓,到晚上才能開始蒸制,這種經過積壓的原料無意中就發生了部分紅變,芽葉經酶促氧化的部分變成了紫色或褐色,究其實質已屬於半發酵了,也就是所謂烏龍茶的范疇。

因此,說北苑茶是烏龍茶的前身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

武夷山茶則在北苑茶之後,於元朝、明朝、清朝獲得貢茶地位,獲得發展。

現所說的烏龍茶則是安溪人仿照武夷山茶的制法,改進工藝制作出來的一種茶。

烏龍茶創制於1725年(清雍正年間)前後,福建《安溪縣志》記載:『安溪人於清雍正三年首先發明烏龍茶做法,以後傳入閩北和臺灣』

另據史料考證,1862年福州即設有經營烏龍茶的茶棧。

1866年臺灣烏龍茶開始外銷。

而現在全國烏龍茶最大產地當屬福建安溪,安溪也於1995被國家農業部和中國農學會等單位命名為『中國烏龍茶《名茶》之鄉』。

烏龍茶《青茶》產區分佈

商業上習慣根據其產區不同分為:閩北烏龍《巖茶》、閩南烏龍《鐵觀音等》、廣東烏龍《單叢》、臺灣烏龍《凍頂、文山包種》等類。

烏龍茶為中國特有的茶類,主要產於福建的閩北、閩南及廣東、臺灣三個省、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產。

烏龍茶《青茶》制作工藝

萎凋→搖青→炒青→揉捻→烘焙

萎凋:

分日光萎凋和室內萎凋兩種。

日光萎凋又稱曬青,讓鮮葉散發部分水分,使葉內物質適度轉化,達到適宜的發酵程度;室內萎凋又稱涼青,讓鮮葉在室內自然萎凋,也是烏龍茶萎凋中常見的一種方法。

搖青:

是烏龍茶《青茶》做青的關鍵。

將萎凋後的茶葉經過4~5次不等的搖青過程,使鮮葉發生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形成烏龍茶葉底獨特的『綠葉紅鑲邊』特點,以及烏龍茶獨特的芳香。

炒青:

以炒青機破壞茶中的茶酵素,防止葉子繼續變紅,使茶中的青味消退,茶香浮現。

揉捻:

屬造型步驟,即將茶葉制成球形或條索形,形成烏龍茶的外形結構。

烘焙:

即幹燥,去除多餘水分和苦澀味,焙至茶梗手折斷脆,氣味清純,使茶香高醇。

主要品質特征

烏龍茶沖泡後,葉片上有紅有綠,傳統工藝的烏龍茶,葉片中間呈綠色,葉緣呈紅色,素有『綠葉紅鑲邊』之美稱。

湯色橙黃,有天然花香,滋味濃鬱,具有獨特的韻味。

聚焦茶人茶事,服務茶業經濟,締造品質生活。

千年茶文化,一品帝芙特。

您還可以在搜狐、微博、騰訊、知乎、微信公眾號、京東上找到我們。

不同的平臺,不同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