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點高沖、炭火烤茶、微波加熱,這些茶葉提香訣竅,騙了你好多年。《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周末的時候,義務教鄰居家的小朋友成語故事。

翻到『朝三暮四』,他睜著大大的眼睛問:

『姨姨,這群猴子怎麼這麼傻?

明明就是7個栗子,早晨3個晚上4個,變成早晨4個晚上3個,反過來就被哄得服服帖帖的』

村姑陳尷尬一笑,沒有回答。

心裡想的是,連小孩子都知道的道理,很多大人還沒參透。

女孩被渣男傷害,對面一個道歉就還是原諒了他;

商家使個小小的方法,幾塊錢紅包就引得大家趨之若鶩……

看來,我們不比猴子聰明多少。

翻到『掩耳盜鈴』,小朋友又樂了。

『這又是一個傻瓜呀,捂著耳朵偷東西,騙得了誰?

再翻到『邯鄲學步』,小朋友好像有點崩潰了。

他說:『成語故事裡的人,怎麼一個比一個傻?

因為別人走路姿勢好看就去學,結果忘了自己怎麼走路,這不是笨蛋嗎?

成語中的那些傻事,或許沒有人會去幹。

但故事裡的人,卻是真實地存在於世界上,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亦或是未來。

《2》

今天的文章,來自一位茶友的提問。

對方說,身邊的朋友告訴他,在喝茶之前,最好先提香。

『提香?

怎麼個提法?

』村姑陳很好奇。

茶友繼續說,朋友分別教了他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最簡單的,在泡茶的時候,把水壺高高拎起來,差不多與頭平齊,往蓋碗裡註水。

畫外音《李麻花》:這不就是懸壺高沖嗎?

第二種,比較復雜,要準備炭火,提前燒熱後,把茶葉裝在金銀器裡,再放到炭火裡烤。

畫外音《李麻花》:在室內燒炭?

不怕一氧化碳中毒嗎?

太危險了吧!

第三種,是上一種的簡易版,把茶葉放在微波爐或烤箱裡,同樣是通過高溫提香。

畫外音《李麻花》:這樣還算靠譜點……哦不對,差點被繞進去了,喝茶哪裡要這麼麻煩啊@#¥%&*

話音未落,就被我用一塊橘子堵住了嘴。

茶友口中所說的『提香』,與村姑陳認知裡的提香,並不是一種東西。

去茶區的時候,不管是太姥山還是武夷山,都經常會在茶農家裡聽到提香。

比如,某次春茶季結束後,催著老S發貨。

把做好的新白茶,用快遞寄到福州來。

他當時說,明天再提一次香,就可以發出去了。

這裡所指的『提香』,是白茶出廠前的最後一次烘幹,需要低溫慢烘。

另外,先前讓武夷山胡歌發肉桂時,他也說,剛提完香,再等兩天吧。

這裡所指的『提香』,又是另一種意思,巖茶儲存一段時間後,由於擔心含水量上升,茶農會在發貨前例行烘幹,需要中溫慢燉。

所以,經常會聽到有人說,把隔年的巖茶再拿去『燉』一遍,便是此意。

而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把多餘的水分排出去,再利用適當的溫度,激發茶香。

《3》

喝茶,則不存在『提香』一說。

大家都是普通茶客,即使是喝茶多年的老茶客,也對制茶一知半解。

正所謂,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

有心之人,更多的是鉆研如何選茶、買茶、泡茶、鑒茶,而非做茶。

況且,制作完成的茶葉,都是極度幹燥的。

除去工藝和品質的原因之後,仍然覺得茶香微弱,需要提香,那便是儲存出了問題。

商家的職責,隻保證在銷售之前,茶葉品質是完好的。

當茶葉到了顧客手中以後,因為儲存而發生的變質,就不由茶農和茶商負責了。

自己的茶葉,歸自己保護。

若是儲存不當,如沒有及時密封、存放環境潮濕、光線太強等,都會導致茶葉跑氣,甚至受潮。

如此一來,芳香物質必定會有所損耗。

彼時,泡出來的茶湯,十分寡淡,香氣薄弱。

只要感官沒有問題,基本都能發現其中的端倪。

香與不香,是最容易判斷,也是最不容易被忽視的。

而茶友所說的提香方式,有兩種都是通過額外的溫度,來去除水分,力求還原茶香。

不管是用炭火烤,還是放進微波爐烘幹,確實都會讓茶葉把體內多餘的水分蒸發出去。

之後,因為一系列化學反應,茶葉中會生成一股類似於植物蛋白被烘烤後,所散發出的香味。

暫且不提能否回到當初的狀態,總歸是比沒提香之前,香氣濃鬱許多。

《4》

定點高沖,同樣不合理。

這種泡茶手法,我們經常會在茶藝表演中看到。

那些穿著茶服的小姐姐們,拿著一隻壺嘴細長的茶壺,從高處往下方註水。

與此同時,蓋碗裡的茶葉,在水流的擊打下,會不斷翻騰湧動。

那畫面,觀賞性極強。

於是乎,很多對茶藝抱有興趣的茶友,便依葫蘆畫瓢,照做了。

結果卻發現,理想很豐滿,現實太骨感。

泡茶時,堪稱『車禍現場』,不僅水灑得滿桌都是,一不小心還會燙傷自己。

說實話,這種極其考驗註水準確性的手法,對茶湯的香氣和滋味,並沒有太多的加成。

品質不好的茶葉,該寡淡的,還是寡淡。

隻不過,從手法上來看,外人會覺得比較『炫』,僅此而已。

村姑陳平時泡茶,不怎麼炫技,更註重實用性。

況且,天天都在喝太姥山的高山白茶,三坑兩澗的正巖茶,哪裡需要如此折騰?

直接把純凈水燒到沸騰,當頭澆到幹茶上,環壁註水,盡量濕潤茶葉。

之後,再快速出湯,瀝幹茶湯。

雖然表面上看,這種泡茶方法平平無奇,但泡出來的茶湯,香清甘活,鮮香醇爽。

最重要的是,茶香濃鬱,不要太好喝。

至於那些花裡胡哨的手法,還是留給專業的人去做吧。

人家做著輕松,但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

對於隻想簡單喝到好茶原汁原味的朋友,不必這麼麻煩,老老實實學好泡茶即可。

《5》

好茶,不必提香。

而平時我們經常說的燙壺溫杯、沸水沖泡等方法,隻不過是用恰當的方法,將茶葉中豐富的香氣呈現出來罷了。

芳香物質充足的茶,自然芬芳撲鼻,層次多變。

反之,跑氣受潮的茶,香氣微弱,幾乎沒有。

不僅如此,甚至還會在沸水的激發下,釋放出不好的味道。

如巖茶的返青味、海鮮味、苔蘚味,白茶的巧克力味、酸味、煙味、倉味等,都是茶葉變質的證明。

對於好茶而言,提香純屬多此一舉,狗尾續貂。

只要品質出眾,儲存得當,直接沖泡就能收獲馥鬱的茶香。

響鼓不用重錘,啞鼓才要。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