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前段時間,有位茶友『爆料式』提問。
『罐裝茶葉上層質量好,下層質量差,以次充好,是不是行業潛規則?
』
偶買噶,這個傷害范圍太大了。
若真按茶友的猜想,不知有多少賣茶的得無緣無故『中槍』,白白被冤枉。
但茶友也進一步詳述了他的疑惑。
『試過很多次買罐裝茶,剛買入手泡開喝,像模像樣,一切都好。
慢慢喝到底部後,茶葉就開始變味了』
『碎葉多,香氣還變淡』
照這麼看,最大可能性在於存茶不當。
滿滿一大罐茶葉開封後,若是沒能及時喝完。
時間久了,頻繁打開取茶過後,剩餘在罐底的茶葉當然會跑氣變味。
至於剩底的碎茶,也不難理解。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吃過罐裝的蛋卷,每次吃到最後,剩下的都是碎渣渣。
那是因為,細屑狀的碎茶,體積小,容易沉底罷了。
巖茶裡,相比罐裝茶,按泡賣茶的情況更常見。
網上有這樣的討論題——巖茶按泡來賣,是不是為了抬價?
講真,這樣想就太片面了。
巖茶采用獨立泡袋包裝,按泡賣茶,有不少實際好處。
《2》
第一,方便投茶。
110毫升標準蓋碗泡巖茶,8克一泡足矣。
泡袋包裝的巖茶,一次一泡,全部投入,能省去計較投茶量的麻煩。
要不然,每次打開茶葉罐,單憑手感去抓茶。
投茶少了,這次泡出來的茶味偏淡,醇厚不足,香氣不足。
下次特意多放一些,一不留神,投茶過多。
哪怕快速出水,前兩、三沖茶味還是特別濃。
濃茶苦湯,風味不佳。
並且,還造成了茶葉浪費。
非泡袋包裝的散裝茶《大袋裝、罐裝、紙箱包裝等》,泡茶前建議用克秤稱重。
茶桌上備一把克秤稱茶,可謂小投資,高回報。
畢竟,一把秤多少錢?
平均下來不過幾十塊。
但那些大幾千、上萬的正巖好茶,若是這次浪費2克、下次浪費3克……
積少成多下來,可是一筆不少的損失。
這筆賬算下來,還是用克秤稱茶,或者買獨立包裝,重量一致的泡袋茶更劃算,更利於精準投茶, 喝透茶味!
《3》
第二,避免跑氣。
泡袋包裝的巖茶,相當於每一泡茶都擁有獨立單間待遇。
獨立密封,互不幹擾。
從存茶角度看,這屬於隔離式存放。
不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能弱化存茶風險。
不至於一著不慎,滿盤皆輸。
比如,開篇提到的例子。
買了一大袋《一斤起步》,拆開後泡來喝。
按一天泡1-2次的頻率,短時間沒辦法全部喝完。
日常高頻次取茶過後,也會增加罐內茶葉跑氣風險。
每打開一次茶葉罐取茶,裡面的茶葉就要暴露在外,受到四周空氣的水汽、異味影響。
次數多了,量變增加就會引起質變。
尤其是那種拉鏈袋設計的密封袋,頻繁地拉開又捏緊,反復多次後,塑料密封條容易被扯壞與磨損,導致彈性下降,捏不緊。
滿滿一大袋茶,經常是喝到一半,剩下的就會跑氣變味。
喝一半扔一半,太浪費。
相比起來,獨立包裝的密封防潮屬性更突出。
考慮到後期存茶所需,買散裝口糧巖茶,份量別太大。
每罐/每袋在半斤八兩左右,足夠一個月左右的量,足矣。
《4》
第三,方便易攜。
福州是巖茶的消費重鎮。
和身邊的朋友們約在一次談事敘舊時,大家少不了拿上一、兩泡近期心儀的肉桂、水仙等分享。
反正,泡袋包裝的巖茶,小小一包。
隨手放入包裡,輕巧簡便,也不會占太多地方。
如果是半斤左右的罐裝茶,帶出門就不方便了。
另外,帶茶出門喝,要注意不少細節。
一方面,別讓茶葉在車裡呆太長時間。
身邊有位朋友,習慣性會在車上備幾泡好茶。
每次約茶基本能隨叫隨到。
遇到鬥茶局,更是能拿出一、兩泡有份量的好茶鎮場面。
但某天,他卻遇到了『滑鐵盧』。
將某泡正巖老叢亮在茶桌上,泡開一喝,茶葉變味了,明顯發酸。
這下奇怪了,明明同款茶已經試喝過,確保沒問題的呀。
怎麼才不到大半個月,就變化這麼快?
後來才反應過來,這泡茶放在車上的時間太長了。
彼時還是三伏天,再加上今年夏天特別熱。
靠在路邊停了一下午,剛一打開車門,裡面悶熱到極點。
這麼極端的環境,哪能放得了茶?
另一方面,帶茶出門,要注意防擠壓。
泡袋包裝的茶,隨手往包裡一塞,肯定不妥。
萬一磕到碰到,再拿出來時,整泡茶都會變成碎渣渣。
穩妥做法是找一個硬盒子,裝入1-2泡茶,再放進包裡,輕輕松松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5》
第四,適合送禮。
之前的文章裡,分享過2斤牛欄坑肉桂送禮的故事。
身邊有位朋友去探望自己的老領導,提著水果進門。
臨出門時,領導還遞給了他足足兩大罐茶。
定睛一看,牛欄坑肉桂!
這下可把他嚇到了,因為掂了掂重量,這樣的一罐茶,少說也有一斤。
而兩大罐加起來,就是兩斤起步。
彼時,圈內各式各樣的天價茶, 花邊新聞滿天飛。
牛欄坑肉桂的身價,喝巖茶的人,沒人不知曉。
單單一斤,均價就要過萬。
這份回禮,未免太『重』了些。
但老領導擺擺手,風輕雲淡地表示,放心吧,這肯定不是真的。
真正的牛欄坑,別人拿去送禮時,每盒裝一泡、兩泡足矣。
這些以斤為單位的,看似滿滿一大罐,實則保真率不高。
畢竟,簡單的人情往來,有誰願意送這麼大的禮?
《6》
第五,方便試茶。
船小好調頭,量少好嘗鮮。
尤其是牛欄坑肉桂、慧苑老叢水仙等核心正巖茶。
以斤為單位買入,對不少茶客來說,會超出預算。
換成買1泡、買2泡,價位更能讓大眾接受。
即便不用『踮踮腳』,也能親自感受一番,這些核心山場巖茶的真正風味。
泡袋包裝的巖茶不論日常喝,還是拿去送禮,都很方便。
獨立泡袋密封後,裝入禮盒。
配上手提袋,提著出門。
逢年過節,這樣的送禮方式,再常見不過。
動輒一斤、兩斤,成箱包裝的茶葉更適合收藏,而非送禮!
《7》
武夷巖茶的分類眾多。
不同山場,有天心巖、馬頭巖、水簾洞、九龍窠等。
不同火功,有輕火、中火、足火等。
不同品種,有水仙、肉桂、大紅袍、鐵羅漢、梅占、白雞冠、黃觀音等。
隨著10月到來,焙火相對足一些的當年新茶,陸續上新。
趕上大量新茶上市,又不知道該怎麼選茶時。
先從體驗裝入手,一次性喝遍多款口味,不失為明智之選。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