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
有實物考證,有史書記載,有文人揮毫,也有美麗的傳說。
安溪鐵觀音正是如此。
安溪,這是一片茶樹聖地,是個『茶樹良種寶庫』,更是鐵觀音的故鄉;這是一片多情的土地,這裡的人民與茶為伴,倚茶而生。
千百年來,安溪與鐵觀音水乳交融,相得益彰,兩者的完美結合,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閩南人好飲茶,特別喜好安溪鐵觀音。
當地有這樣的順口溜:『透早一杯茶,贏過百醫家』。
清晨,絕大部分安溪人都是被清香四溢的安溪鐵觀音喚醒的。
天賜安溪一棵神奇的茶樹,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自然條件,配上安溪人用聰明才智、精湛繁復的制茶工藝,創制出獨步天下的安溪鐵觀音。
安溪鐵觀音,於1725-1736年間發現於安溪縣西坪鎮。
在安溪茶鄉,自古就流傳著『魏說』和『王說』兩種傳說,新編《安溪縣志》都予以記載。
這兩種傳說各有章法,也各有美妙之處。
1
『魏說』
觀音托夢傳說
傳說清朝雍正年間,素有『南邑第一峰』之稱的西坪鎮松林頭,有位淳樸厚道的老茶農叫魏蔭。
他勤於耕作,種茶、制茶技藝頗高,又信奉觀音菩薩,為人開朗大方且樂善好施。
每天早期第一件事,便是在自家供奉的觀音菩薩案前點上三炷香,敬奉三杯清茶,然後再抓把小茶壺,淺斟細品,幾十年如一日。
有天夜裡,魏蔭做了個離奇的夢:自己荷鋤出門,沿著林間小道來到一座觀音廟旁。
這裡古松聳立,溪澗上空水霧繚繞,一片迷蒙。
恍惚間,他隱約看見廟旁龍潭邊石縫中長有一株茶樹,石頭上赫然寫著『打石坑』。
正當他準備上前細看,有個聲音從上空飄來:『這是一棵奇異茶樹,念你虔誠,特賜予你。
望你悉心培育,廣為傳播,造福人間』『是觀音菩薩,觀音菩薩!』魏蔭四處觀望,急於看清菩薩的面目,卻一頭撞在石頭上……魏蔭從夢中驚醒。
第二天清晨,魏蔭照例焚香敬茶品茶,荷上鋤頭,沿著夢中途徑前行,還真的在人跡鮮至的叢林中,找到夢境中的觀音廟。
廟旁不遠處有一龍潭,龍潭峭壁的石縫中長著一株奇異的茶樹,其樹不高,卻枝繁葉茂,樹葉掩蓋下的巖石上『打石坑』三個字若隱若現。
一切如夢中之境,魏蔭興奮不已,他撥開荊棘,仔細一看,這株茶樹果然不同凡響:葉芽微紅,葉片肥厚,葉形橢圓,葉尾微斜,葉緣鋸齒般鋒利,與一般茶樹很不同。
魏蔭小心翼翼地用鋤頭刨開茶樹旁的土塊,連根帶泥挖起,移植到家中一口破舊的鐵鼎內,悉心培育,精心呵護。
冬去春來,茶樹抽枝吐芽。
魏蔭將茶樹的葉芽采下,搖青、殺青、揉青、烘焙,每一道程序無不做到精益求精,比制作任何一泡茶都上心。
隨著制作漸近尾聲,此茶形狀特異,香氣非凡,是飲茶無數的魏蔭從未見識過的。
沖泡品飲,不僅滿口清香,似空谷幽蘭,還喉底回甘,餘韻繚繞。
魏蔭將香茗密藏罐中,視為家珍。
隻有貴客臨門,才會拿出沖泡。
品過此茶的客人,對這款茶無不交口稱奇。
有一天,一位熟師來魏蔭家做客,品過此茶,驚問:『此等好茶。
是什麼茶?
』『什麼茶?
這真難倒我。
我也不知道它該叫什麼名啊!』魏蔭一邊把觀音托夢之事說了一遍,一邊央求熟師,『請先生取個好聽的名字!』塾師邊念叨著『是觀音托夢……又種在鐵鼎中……』邊捋了捋胡子,意味深長地說:『叫’鐵觀音’吧,你看如何?
』『鐵觀音?
很好,很好!』魏蔭聽後,連聲說好,『太好太好了,就叫’鐵觀音’吧!』
於是,『鐵觀音』的名字便開始在南山的松林頭一帶傳開。
每逢茶葉開采,周圍的鄉親們都爭著到魏蔭家喝鐵觀音。
為了使更多人能種植、制作山鐵觀音,魏蔭牢記夢中觀音菩薩『廣為傳播,造福人間』的嘴托,潛心研究,探索出壓枝法,繁殖出一批批鐵觀音茶苗,送給鄉親們乃至鄰鄉的茶農栽種。
不久,鐵觀音便在安溪各地安家落戶。
經世代相傳,鐵觀音芳名遠播,香飄四海。
2
『王說』
皇帝賜名說
清朝乾隆年間,安溪縣西坪鎮地帶,有位舉人叫王仕讓。
為了準備金京趕考,家人專門為他在南巖山腰搭了間草屋書軒。
他每日在書軒裡靜心修學、苦讀詩書,一日三餐由家人送來。
王仕讓出生於茶農世家,從小就諳熟茶葉的制作工藝。
他將制茶、品茶視為學習之外的一大樂事,每到春秋茶上市季節,他仍會從繁重的學業中抽點時間,小制茶葉,自己把玩一番。
有一天,王仕讓感到有些困倦,便走出書軒休憩。
他邊走邊吟邊思考,不知不覺已走了很遠的路,直到山邊一塊大巖石擋住了去路才停下腳步。
此時一抬眼,便被巖石旁的一棵茶樹吸引住了:隻見那棵茶樹與一般野茶樹大不一樣,此樹約有半人多高,葉片在陽光下煜煜發光,很是吸引人。
王仕讓上前一步,湊近茶樹一看,其葉肥厚略呈微紅,葉緣細齒如鋸,且均勻有致。
王仕讓愛不釋手,心想若能將它留在身邊該有多好啊。
於是,他立即付諸行動。
他費了好一番工夫才將這棵茶樹連根帶土取下,最後移植到書軒近處的一塊巖石下。
此後,照料這一棵茶樹成了王仕讓每日課餘的必修課。
經他精心培育,這棵茶樹很快就長得枝繁葉茂。
茶葉開園季節,王仕讓小心翼翼地采下這棵茶樹上新長的一片片嫩葉,單獨炒制。
炒制從開始到結束,一直都彌漫著陣陣芳香。
王仕讓被這四處飄溢的茶香迷醉了。
他堅信,這絕對是一泡極品好茶!炒制完成,他立即邀來幾個學友一起品飲。
啜一口此茶,隻覺喉底陣陣回甘,齒頰頻頻留香,韻味無窮。
王仕讓平時舍不得泡飲此茶,將剩下的茶葉收藏在瓷罐裡密封保存。
考期來臨,王仕讓收拾書本行裝,帶上茶罐,一路辛苦,來到京城。
經過朋友的舉薦,王仕讓結識了禮部侍郎方苞。
為表敬意,他將密存的茶葉奉呈方苞。
方苞品飲後大加贊賞,很快又將這罐茶葉交轉內廷進貢皇上。
乾隆皇帝隻輕啜了幾口,就感覺神清氣爽、通體舒暢,且齒頰間留有一股餘香,久久不曾散去,喉頭處一種妙不可言的韻味反復纏繞。
乾隆贊不絕口,當即詢問:『此茶何名?
』在場的人都沒能答上來。
乾隆皇帝讓人拿來茶罐,取出茶葉,認真地察看起來。
隻見此茶條索緊結,色澤烏潤呈鐵色,置於掌心,似有鐵的重感;茶葉味香形美,猶如觀音合掌。
乾隆皇帝龍心大悅,遂賜茶名『鐵觀音』。
從此,『鐵觀音』的美名不脛而走。
3
安溪優越的地理環境表明
鐵觀音的傳說絕非浪得虛名
安溪地處廈門、漳州、泉州三市交匯地帶,從地理格局上看,剛好處在北線24°50’~25°26’,東經117°36~118°17’之間,土壤、海拔、降水、溫度、濕度等條件,最適宜茶樹生長,容易促進茶葉最佳質的形成。
安溪名叢輩出,歷來就有『茶樹良種寶庫』的美譽。
要種好鐵觀音茶樹,必須有適宜的光照。
鐵觀音茶樹適宜生長在地處山區的多雲霧、多漫射光和紫外線光的氣候環境。
在此種環境下,茶葉茸毛發達,葉綠素增多,茶葉持嫩性增強,咖啡堿和含氮芳香物質增加,這些都是好茶的鮮葉原料品質要求。
鐵觀音的品質特征突出香氣和滋味,要求碳氮代謝適中,各種內含物質含量比例協調,因此不需要高強度光照。
要種好鐵觀音茶樹,必須有合適的溫度。
鐵觀音茶樹生長要求年平均溫度在13℃以上,最低臨界溫度約為-10℃,最高臨界溫度為45℃,而新梢生長最適宜氣溫為20-25℃。
比如,秋季溫度恰到好處,茶樹光合作用強度大,有利於累積大量營養,提高茶葉品質。
要種好鐵觀音茶樹,必須有適宜的水分。
茶樹樹體自身含水量55%-60%,而芽葉含水量高達80%,因此要求其生長區域的年降雨量在1000-1500毫米之間,生長季節月降雨量在100毫米以上。
各季節、各區域降雨量分佈不均,將導致茶葉品質有所差異。
如春季降水量多,濕度大,茶葉生長茁壯,芽葉肥厚,內含物多,成茶品質高。
要種好鐵觀音茶樹,必須有良好的土壤。
鐵觀音茶樹適宜生長在以紅壤為主的土壤中,土層厚度在1米以上,質地疏松,通氣和種植排水性良好,pH值在4.5-6.0之間,礦物營養元素豐富,特別是土壤中錳、鋅、鉬含量較高,有機質含量2%以上,地下水位低於土表1米以上。
要種好鐵觀音茶樹,還必須有較佳的地形。
生長海拔300-850米之間的鐵觀音茶葉質量上乘,品質較為穩定。
還有,坡度和坡向對茶樹生長質量也有很大影響。
坡度不宜過大,一般選擇坡度在20°以下,最陡不超過25°。
就坡向而言,總體上是南北坡優於東西坡,其日照時數相對較長,有利於光合產物積累;東坡優於西坡,因為西坡溫度較高而易於幹旱;同一坡向,下坡較上坡的水土條件好。
安溪優越的環境條件,滿足了鐵觀音茶樹生長所需的環境條件,為鐵觀音優良品質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神秘的傳說加上安溪優越的地理環境,以及安溪人的勤勞智慧,讓安溪鐵觀音聲名遠揚,成為十大名茶之一,並遠銷海內外。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