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是中國特有的以地域命名的雲南傳統名茶,因集散地在現今雲南省寧洱縣(古稱普洱府)而得名。
普洱茶具有強烈的地域性特點和工藝性特點,茶品以『陳』為貴,越陳越香。
對於普洱茶概念的界定一直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歷史上的普洱茶主要是指原思茅區(今普洱市和西雙版納州)出產的以雲南大葉種茶為原料制成的曬青毛茶及用曬青毛茶加工的各類緊壓茶,如普洱散茶、普洱團茶、普洱沱茶、普洱方茶、普洱磚茶、七子餅茶等。
2002年在中國普洱茶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由與會的國內外茶葉專家學者組成的專家委員會對普洱茶的概念做出了明確界定,他們給普洱茶下的定義是:普洱茶是原產於滇南、滇西瀾滄江流域,以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經曬青後為原料,氣蒸壓制成型的各種緊壓茶和散茶,經一定時間貯存演變而成,或經人工渥堆發酵後加工而成的普洱緊茶和普洱散茶。
到了2003年,雲南省標準計量局公佈了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采用特定工藝、經後發酵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
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
這是目前最權威的官方標準。
標準裡的『一定區域』是指西雙版納、思茅、臨滄、保山等大葉種茶樹分佈地區,即瀾滄江流域;『原料』必須是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烘青和炒青毛茶皆不屬於此列;『後發酵加工』包括自然後發酵和人工後發酵兩種,由此生產的茶分別是生茶和熟茶;茶形包括散茶和緊壓茶兩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