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有茶友吐槽,說泡功夫茶太浪費時間了。
倒不如直接用個大茶壺,抓一把茶葉扔進去,再倒開水,就大功告成了。
彼時,村姑陳照例是坐在茶桌前,燒水泡茶。
李麻花坐對面,捧著手機,麻利地回復人家:
『不會啊,一點都不浪費時間,我們從註水到出湯,都只要7-8秒』
結果對方來了一句,洗茶具不花時間嗎?
佈置茶桌不花時間嗎?
等水燒開不花時間嗎?
……
這位茶友,顯然是來辯論的。
就像《奇葩說》裡,那個被推來推去的輪盤,指到誰,誰就要發言。
於是乎,李麻花就在風中凌亂了。
既然時間這麼緊湊,泡茶這種細致活,還是先放一放吧。
等到真正有時間了,不怕浪費了,再好好坐下來,認認真真地泡好一杯茶。
另外,選對合適的工具,也能幫助各位在泡茶的過程中,更加得心應手。
其中的一些,在高手眼裡,甚至是堪稱『神器』般的存在。
《2》
1、蓋碗
在功夫茶泡法中,最關鍵,也是最核心的,就是蓋碗。
蓋碗作為主泡器,擔當著巨大的責任。
當然,它也不負眾望地,能夠極大程度地呈現出茶葉的原汁原味。
大家最常用的,是白瓷蓋碗。
一來,白瓷蓋碗的價格實惠,平民百姓都能輕松拿下。
並且,由於新手在練習的過程中,難免會手滑,造成破碎。
就算家裡同時準備兩三個,為了磕磕碰碰後能及時補充上,也不心疼。
二來,白瓷蓋碗不容易吸香氣、吸味道。
有些茶具,比如紫砂、粗陶等材質的茶具,毛孔粗大。
在註入沸水以後,毛孔會迅速擴張,大量吸入茶湯中的茶香和茶味。
等到我們真正喝茶的時候,就會發現,滋味略顯平庸和寡淡。
而白瓷蓋碗,毛孔細膩,幾乎不怎麼影響茶湯的本味。
只要確保茶具使用完之後,及時做好清潔,沒有留下茶垢。
那麼,就能讓喝茶者完整地品味到一款茶最真實的樣子。
無論是好是壞,都會在蓋碗這面『照妖鏡』下,顯露出原形來。
《3》
2、公道杯
如果隻是用大壺沖泡,公道杯通常沒有登場的必要。
把茶湯從壺裡倒進杯子裡,就可以直接喝了。
然而,由於功夫茶泡法的講究比較多,公道杯的意義也就被大大凸顯了出來。
通過『公道』二字,我們可以看出,公道杯最大的用處,就是為了公平、公正。
先把茶湯從蓋碗裡倒出,匯集到公道杯裡之後,再分湯。
如此一來,不會厚此薄彼。
在招待客人時,萬一每個杯子裡的茶湯不一致,有的多些,有的少些,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另外,公道杯還能夠沉淀碎茶。
因為茶葉往往很幹燥,不可避免地會有碎茶產生。
到了沖泡的時候,又會隨著水流,沖出蓋碗,直接落進公道杯裡。
此時,如果把碎茶倒進客人的杯子裡,屬實是不太禮貌。
所以,可以稍微靜置一會兒,既能讓茶湯稍稍降溫,又能讓碎茶都沉淀到杯子底部去,再把茶湯緩緩地倒給客人喝。
一舉多得,可見公道杯的作用非常大。
《4》
3、長嘴的燒水壺
曾經去一位朋友家裡做客,她向我們抱怨說,最近自己泡茶老是燙手。
而且,水還很容易灑到桌面上,一片狼藉。
原本心裡想著,像她這樣的『老司機』,不應該有什麼低級錯誤。
可仍然會把手燙傷,顯然存在貓膩。
後來,觀看了一遍朋友泡茶的全過程,才發現,問題不在於手法,而在於她手裡的燒水壺。
由於朋友把一隻長嘴的燒水壺摔壞了,而暫時還沒有時間去購置新的。
於是,隻好把家裡用來燒水的不銹鋼內膽壺,拿來泡茶。
壺嘴尖尖的,短短的。
倒出來的水,也不是原來的細柱形,而是比較寬大,且沒有形狀的水流。
眾所周知,泡茶的水溫很高,需要沸水沖泡。
當它們全部匯聚到壺嘴處,再順著寬大的壺口,不受控制地傾瀉而下。
那麼,有一部分會順利流進蓋碗裡,而有一部分,則會灑出來。
如果沒有控制好,還很容易造成註水過滿,導致蓋碗變得滾燙無比。
所以,用這種燒水壺泡茶,被燙是常有的事。
就連泡茶很多年的老茶客,也不能免俗。
最好的選擇,是壺嘴很長的鶴嘴壺。
能夠盡量減少水蒸氣噴出,且利於控制水流的速度和大小,不會飛濺出來。
只要盡可能地把壺嘴靠近蓋碗,從低處環壁註水,打濕幹茶即可。
《5》
4、茶盂
過去流行的,是濕泡。
也就是在一個碩大的茶盤上,隨意清洗茶具,而用完後的廢水可以直接傾倒在茶盤上。
這種茶盤的作用,比較復雜。
不僅要承接洗茶具的水,還要容納泡茶時多餘的茶水。
通常側面或底部連著一根細細的管道,茶水直接從此處排到廢水桶或者下水道裡。
也因為整個茶桌看起來濕漉漉的,故而稱之為『濕泡臺』。
而在當時,茶盂幾乎沒有什麼存在的必要。
不過,如今更流行的,是幹泡臺。
從笨重的濕泡茶盤,漸漸濃縮成小巧的小盤,用於幹泡。
所謂『幹泡臺』,恰好和濕泡相反。
整個泡茶過程中,茶桌基本是幹燥的狀態,不會有多餘的水。
即使不小心有茶湯濺出來了,需要用茶巾及時擦幹,以免留下茶漬。
幹泡臺不僅簡約大方,節省成本,更可以隨時隨地喝茶。
只要準備好一套最簡單的茶具,蓋碗、公道杯、品茗杯,旁邊有燒水的水壺,就大功告成了。
至於燙壺溫杯的廢水,不喝的廢水,喝完後的茶渣,則倒進茶盂裡。
茶盂的作用,便類似於過去的廢水桶。
茶盂和幹泡臺的結合,省去了很多清潔上的煩惱。
桌面幹凈整潔,不會給客人一種不衛生、不講究的印象。
《6》
5、茶夾
茶夾的主要作用,就是用來夾住杯子。
通常在兩個情況下會用到,一是燙壺溫杯時,為了避免手被沸水燙到,遂使用茶夾。
夾住杯沿,把裡頭的沸水晃一晃,給茶杯的每個角落都做到充分消毒。
接著再放回原位,繼續進行沖泡。
二是在分湯以後,給客人奉茶時,避免用手。
如果直接用手,難免會觸碰到茶杯的杯口,從而讓對方產生不衛生的想法。
畢竟,杯口是要直接對嘴喝的,講究幹凈。
用茶夾的話,既方便,又衛生,還能做到禮貌待客,一舉多得。
茶夾的材質,也有很多種。
市面上最常見的,是木質茶夾。
但由於木質容易發黴,平時清洗完之後,要注意保持幹燥,以免滋生黴菌。
要接觸茶湯的東西,還是上心些好,免得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7》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原以為,這句話在武俠小說裡,更適合。
沒想到,在我們日常接觸的茶桌上,也深有體會。
新手想要掌握好泡茶技巧,應先有一套得心應手的茶具。
因為合適的茶具,能夠幫助各位更快捷高效地學習泡茶。
更重要的是,不損茶香,不耗茶味,完美呈現出好茶的韻致。
至於泡茶浪費時間,這種說法,太片面了。
不可否認,大壺泡茶,或者玻璃杯泡茶,更簡單省事。
然而,卻難以喝到好茶最本真的滋味,以及每一沖湯水裡細膩的變化。
所以說,愛茶之人,願意在喝茶這件事上付出。
不管是時間還是金錢,只要能喝到自己喜歡的茶湯,都無怨無悔。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