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不懂茶的新茶友,如何辨別茶葉的好壞?3個步驟手把手教會你。《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周末,小侄子在讀《駱駝祥子》。

看到不理解的地方,就用胖嘟嘟的小手,撐著胖嘟嘟的臉蛋,反復琢磨。

對於小學生來說,這本書還是太難了。

簡單來說,男主角叫祥子,是個農村出身的車夫,類似於現在大家說的『小鎮做題家』。

雖然很想闖出一番名堂,但造化弄人,最終還是選擇躺平當咸魚的故事。

書裡,祥子最高光的時刻,當屬被虎妞看上了。

虎妞是當地富豪的千金,也算是富婆了,倆人後來還結了婚。

祥子的夢想就是有輛自己的車,而祥子的老丈人,剛好就是開車廠的。

這就像一個想買房的人,老丈人家是蓋房子的。

離夢想最近的一步。

隻不過,後來一步錯,步步錯。

如果當初選擇不同,或許命運也會改變。

如果能放棄拉車,跟著老丈人學習如何辦廠,如何經營,如何跟不同的人打交道之類的,肯定比隻會拉車一根筋強。

代價就是,要學習,要思考,要總結。

相比之下,拉車簡單,不需要思考。

所以,他放棄了,最終也沒能在長輩那裡學個一招半式。

最後的最後,選擇了一件比拉車更簡單的事情——躺平。

《2》

如今看來,這也是很多人對待喝茶的態度。

茶葉嘛,不過是一片樹葉,能喝、解渴就行。

但事實證明,真正愛茶的人,不會輕易接受『躺平』。

就以村姑陳自己來說,有時候感冒了,或者很困,隻想偷懶。

此時如果泡茶,就是懶洋洋的一種狀態,泡出來的茶湯也不好喝。

而如果狀態很好,精氣神俱佳,那茶泡出來,便也是色、香、味俱全的。

這一點,李麻花可以佐證。

令人欣慰的是,抱有求知欲的人,遠多於想躺平的人。

今天,在後臺留言裡,偶然瞥到一條消息:

你好,我是一名不太懂茶的小白,想請教一下,怎麼樣能辨別出茶葉的缺點?

這個問題,說來話長。

實際上,最簡單直接的判斷方式,就是你覺得『好不好喝』。

判斷好茶的標準,無非是三點,一是良好的生態環境,二是幹凈講究的加工,三是嚴格仔細地儲存。

正常來說,在這三個大前提下,茶葉就會很好喝。

但反過來,要找茶葉的缺點,對於新人而言,難度不小。

因為六大茶類中,每種茶的評判,都有相應的標準,具體可以參考國標中的感官品質。

以白茶為例,白茶國標中,詳細介紹了白毫銀針兩個等級、白牡丹四個等級、壽眉兩個等級。

包括它們各自該具備什麼樣的外形《條索,整碎,凈度,色澤》,什麼樣的內質《香氣、滋味、湯色、葉底》。

借助這些要求,新手翻閱國標之後,便能相對簡單地去判斷一款茶的好壞。

如果面前的這款茶,不符合國標中的要求,就證明品質有問題。

至於到底是大問題,還是小問題,則還要進一步地判斷。

《3》

有一個詞,叫作『茶葉審評』。

顧名思義,就是審評人員用感官,鑒別茶葉的過程。

利用視覺、嗅覺、味覺、觸覺的辨別能力,對茶葉產品的外形、湯色、香氣、滋味及葉底等品質因子進行審評,從而達到鑒定茶葉品質的目的。

理論上來說,如此專業的事情,應該留給專業的人幹。

然而,茶圈中,不乏有一些茶客,特別喜歡用審評的方式喝茶。

其實他們也喝不懂,隻是覺得用這種方式喝茶,很酷,很厲害,僅此而已。

於是,每次出去喝茶,都會呼朋喚友,再在茶桌上擺上一排蓋碗。

學著鬥茶賽的架勢,茶葉一律要坐杯,悶得又苦又濃,才能出湯。

那架勢,好像瞬間已經成為了某某大師。

但我們知道,這樣泡出來的茶湯,並不好喝。

非但不好喝,而且又濃又苦又澀,刺激感十分強烈,苦澀到舌頭麻煩都是常有的事。

由於悶泡的時間太長,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堿湧入湯水裡,帶來濃烈的苦澀感。

當這樣的茶湯,喝進嘴裡以後,必然會引起一系列連鎖反應。

就像是喝了一口醬香型的白酒,滿嘴醬感,舌苔上還會生出一層厚厚的褶子,口感極差,一點都沒有好茶該有的『香、清、甘、活』。

至此,舌頭上的味覺,已經被苦澀味覆蓋了80%。

幾乎感受不到其它味道了,再繼續品茶,繼續找缺點,還有意義嗎?

當然,久而久之,舌頭就會習慣。

口味變重了,對什麼味道都不再敏感。

將來,不論喝什麼品質的茶葉,好茶還是劣茶,都會覺得相差不大。

原本靈動的味蕾,活生生被磨平了棱角,變得無趣。

況且,專業的審評人員,都是由名師指點,且經驗豐富,身經百戰。

即便是面對一杯又濃又苦的茶湯,也能準確地從裡面捕捉到缺點,進而做出判斷。

若普通人按照這樣喝茶,肯定是會鬧笑話的。

在專業和業餘之間,隔著一條難以跨越的鴻溝。

若真心想要學茶葉審評,那就去拜師學藝吧,認認真真地進行系統性地學習。

經過無次數的刻苦訓練,無數次的實踐總結,無次數的研究鉆研……

這份苦差事,未必人人都能承受得起。

所以,作為普通茶客,隻是喝茶愛好者,我們還是建議,不必如此。

自己喝得開心,喝得舒服就好。

喝茶的本意,應該是享受,尋找美好,發現美好。

千萬不要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4》

要找缺點,最簡單實用的方法——喝。

多喝,自然就懂了。

另外,平日裡泡茶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通過聞香和嘗湯,發現品質上的一些端倪。

首先,選擇白瓷蓋碗沖泡。

白瓷蓋碗不吸香也不吸味,能完整地呈現茶湯的原汁原味。

即便這泡茶有問題,在白瓷蓋碗面前,也無處遁形。

沖泡之後,若是有雜味出現,附著在蓋子上,第一沖揭蓋聞香的時候,就會被發現。

這裡要提醒大家,聞蓋香,一定要趁熱聞。

越熱的時候聞,越能聞到更多的香型和更豐富的層次。

同時,若是有雜味和異味,也會一同顯現。

而喜歡用紫砂壺的茶友,便沒有這個福利了。

紫砂壺的蓋子較小,且不像蓋碗這般,是個中間微微拱起的『蒙古包』形狀,更好聚香。

雖然也能聞得到茶香,但不夠純粹、不夠清晰。

其次,用沸水沖泡茶葉。

俗話說,好茶不怕沸水燙。

品質過關的茶葉,在沸水之下,能激發出身體內各個層次,各個沸點的芳香物質。

如此一來,我們能聞到馥鬱的茶香,鮮爽飽滿的茶湯。

反之,品質有問題的茶,經不住沸水的沖泡。

要麼,香氣寡淡,湯水苦澀單薄。

要麼,各種雜味、怪味產生,顯露原形。

故而,提倡大家平日裡用沸水泡茶,不僅是尊重好茶,更是為了揭開劣質茶的真面目。

《5》

其實,辨茶沒有捷徑,關鍵就是多喝。

只要品鑒得多了,自然就能分辨出好茶和劣茶的區別。

什麼悶味、陳味、漚味、青味、黴味、焦味等,只要喝過,就會記住。

反之,沒喝過,又怎麼會知道?

當然,也有一些茶,造假的程度很高。

普通茶客去喝,基本喝不出什麼端倪,甚至還會把它當成好茶買回家。

那麼,就需要經驗的積累來判斷了。

看再多的書,都不及真真切切喝上一杯茶來得實在。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