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國標隻約束新白茶,管不了老白茶?所以老白茶是三不管地帶?《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對於賣作舊老白茶的茶友而言,這世上最大的阻礙,就是國標。

國標的全稱,叫《白茶國家標準》。

這個標準不但白茶有,綠茶、紅茶、青茶、黃茶、黑茶,都有。

但列位看官有沒有發現,在其它茶界,它們的國標,並沒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並沒有這樣膾炙人口——基本上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他們生產與銷售的茶類還有『國標』這個玩藝兒。

存在感特別特別低。

也就無人提及,幾乎沒多少人按標制茶、按標賣茶。

而唯有我們白茶界,國標是高山仰止般的存在,是動不動就會被茶友在買茶的時候引用,進而影響到作舊茶掌櫃的行為,讓他們不再那麼肆無忌憚,不再那麼膽大包天,從而保護了更多熱愛白茶的茶友利益的AK47。

因為白茶國標的存在,許多茶友學到了基本的辨茶識茶技能,喝到了好白茶、年份真實的老白茶,也促使得行業越來越規范,無論是生產加工,還是銷售,都漸漸走上正軌,且一年比一年更進步。

這是好事。

是白茶國標制訂者的初心,以及白茶國標存在的最終價值與意義。

我們身為白茶界的一員,很欣慰行業裡有這樣一份生產標準,來指導大多數人的言行,讓行業不會因為逐利而漸漸腐爛下去。

有了規范的約束,品質好了,口碑上來了,消費者多了,白茶業,才會愈加繁榮。

《2》

然而,商人總是逐利的。

這一點,馬克思先生早在百年前就提醒過我們。

他老人家在資本論裡寫過一句直擊人性的話:只要有1%的利潤,就會有100%的人鋌而走險。

在逐利前行的道路上,一旦出現攔路石,人最直接的反應就是,搬走它,不讓它影響自己的『錢程』。

對於大量生產作舊老白茶的茶廠,以及大量囤積和銷售作舊老白茶的茶商來說,白茶國標的存在,就是他們前進路上的攔路虎,是讓他們分分鐘自動打臉的『照妖鏡』。

於是,移走白茶國標這座大山,便成為這部分茶掌櫃們,提升自家作舊老白茶銷量的當務之急。

怎麼移呢?

是像愚公移山一樣,一天一點,移上一輩子麼?

不,那太慢了,作舊老白茶掌櫃可不想產生庫存,及時清貨才是正理。

他們能想到的最有效果的招式就是,廢了現行國標的武功。

怎麼廢呢?

鉆空子。

現行國標裡,不是並沒有白紙黑字地註明本條例規范的是新白茶還是老白茶麼?

本著疑罪從無的原則,作舊茶掌櫃們自動給自己的作舊老白茶『解綁』——既然沒有註明國標約束的是新白茶還是老白茶,那就認定隻適用新白茶不適用老白茶好了。

不得不說,這一招實在是高。

邏輯學得不錯。

知道偷梁換柱,知道金蟬脫殼。

《3》

發現了這個可以讓作舊老白茶脫離國標的桎棝,逃脫白茶國標的』五指山『,以一種新的面貌,新的身份堂而皇之地出現在茶友們面前的』妙招『,作舊茶掌櫃們可高興了。

奔走相告,敲鑼打鼓,點鞭放炮,彈冠相慶。

發了無數條視頻來向茶友們宣傳此事。

告訴茶友們,白茶國標隻適用於新白茶,老白茶可以不聽國標的,不按國標來考核。

最終目的便是宣告天下:老白茶可以是咖啡色的、可以是黑褐色的。

這種視頻半天之內瀏覽量達到五千個,點贊達到100+。

李麻花去看了看,留言的基本上是賣作舊茶的掌櫃,熟悉的名字都在那條視頻的下面。

不由感慨,果真是作舊老白茶那熟悉的配方,熟悉的渥堆味道。

可見,賣作舊老白茶的人真多啊;可見,賣作舊老白茶利潤真高啊。

我們的真正老白茶,要精心在倉庫裡存放三五年,才能被茶友認可為老白茶,又要再精心存放七八年,才可以成為搶手貨。

然而,作舊老白茶,只要用今年的茶青葉,堆上半天,晾幹,再壓成餅,烘幹,前後不用一個月,就生產完成了。

又快,又省人工成本,又省倉儲成本,拿出來包上10年陳的老白茶標簽,寫上新白茶五倍的價格,立馬就被搶光了…

妥妥的現金流啊。

這種生意,誰不想做?

一大半賣白茶的人都想吧。

估計會有人不走尋常路,認為,存在便是合理,作舊老白茶這麼多人賣,說明它的存在是合理的。

也會有人質疑村姑陳,認為,大多數人賣的『老白茶』都是咖啡色的,黑褐色的,說明老白茶就應該是咖啡色的。

這真心不能茍同。

對於明知是作舊老白茶還上趕著喝的茶友,哀其不幸,怒其不爭。

對於認為人多力量大,真理掌握在多數人手中的茶友,村姑陳覺得,應該去多讀點書。

尤其是史書。

看看奸佞當道的年代,朝廷裡是清官多還是貪官多?

以史為鏡,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加聰明,變得有智慧,不被人牽著鼻子走。

少喝點作舊老白茶,人會更聰明。

《4》

回到村姑陳熟悉的法律條文體系,我們來討論一下,關於作舊老白茶掌櫃們金蟬脫殼所利用的理論——『白茶國標隻約束新白茶,管不了老白茶』這個觀點,究竟站不站得住腳呢?

《不好意思,習慣性援引刑法老師的重慶普通話腔調》

當然是沒有理論依據支撐的,純屬無稽之談。

說一句題外話,村姑陳從小就在母上大人的辦公室長大,是看法律條文識字的,要論起看條文的認真、逐字逐句看條文,身邊沒有人比得過我。

所以,請作舊老白茶掌櫃,不要高興得太高。

請這些掌櫃們拿出知網的帳號,登錄,搜索到白茶國標《是現行版的,2018年5月1日施行的那一版,不是2008舊版》。

打開這份文件,翻到第二頁。

在第1大點『范圍』裡面,寫得很清楚,本標準適用的白茶,是指

『以茶樹Camellia sinensis (Linnaeus.) O.Kuntze的芽、葉、嫩莖為原料,經萎凋、幹燥、揀剔等特定工藝過程制成的白茶』

這是白茶國標的適用范圍。

它告訴我們,有哪些白茶需要接受這個國標的約束。

底下還有補充規定,詳細描述了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所適制的茶樹品種:大白茶樹,水仙茶樹,群體種茶樹。

也就是說,以茶樹品種而言,只要是大白茶,水仙茶,群體種菜茶這三種茶樹上采下來的嫩梢,按白茶特有的工藝流程加工出來的成品茶,都要遵守白茶國標的規范。

那麼,諸位茶掌櫃,請問貴店賣的所謂『老白茶』,是不是這三種茶樹上采下來的嫩梢呢?

如果是,那憑什麼不遵守國標的規定呢?

如果不是,那這茶連白茶都算不上,更不能夠稱作老白茶、更不能夠當作老白茶賣出高價了。

僅僅因為白茶國標在顏色方面的規定對你賣的作舊老白茶不利,於是就認為國標不適用於老白茶,這完全就是蝦扯蛋嘛。

不要這麼幼稚好不好?

《5》

另外,白茶國標還規定了實物樣。

什麼叫實物樣呢?

就是把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這四大品類當中的各個等級的茶類,都設置了實物樣本,以便於茶農們加工制作,生產銷售的時候,有個標準去參考,有個樣本去對照,可以照本宣科。

如果不知道特級白毫銀針長什麼樣?

那就去對照白毫銀針的實物樣,一看就懂了。

如果不知道特級白牡丹的長什麼樣?

也去參照特級白牡丹的實物樣,看顏色,看大小,看形狀,一看就懂了。

這就是實物樣的意義。

是供人參考的范本。

重點來了,白茶四個品類的實物樣,是三年一換的。

也就是說,采集一批白茶的實物樣品之後,要放上三年,三年後,再換一批新的。

畢竟實物樣是要給人參觀的,不能像正常存茶那樣三層包裝、密封避光儲存,三年後可能這樣品就變了色,變了味,變了形,就不具備參照意義了。

故而,實物樣要定期更換,以保證所有的實物樣品,都是最貼近本品類本等級的——白毫銀針就一定要有白毫銀針的樣子,不能變成『白毫紅針』;壽眉也要有壽眉的樣子,不能變成『紅眉』、『咖眉』、『斷眉』。

三年一換,也就是說,一款實物樣要放上三年,再進行更新。

這其實就是告訴我們,我們看到的那些白茶的實物樣,未必就是今年的新白茶,也有可能是三年前的老白茶!

反推回來,把三年前的老白茶作為白茶國標規定的實物樣品,供給所有制白茶,售白茶的人參觀,這也就表明,老白茶也是要符合白茶國標規定的外觀與顏色標準的。

那些『灰綠』,『灰綠潤』….那些關於白毫銀針,白牡丹,壽眉的顏色描述的詞匯,不僅適用於新白茶,也適用於三年陳的老白茶。

作舊茶掌櫃們,該醒醒了。

你們的皇帝新衣,穿不成了。

《6》

作舊茶掌櫃反對白茶國標的理論基礎,其實是很幼稚的。

他們認為,自己買到的『老白茶』是咖啡色的,自己喝到的『老白茶』是咖啡色的,所以,白茶國標是錯的,自己的茶才是對的。

犯罪心理學老師說過,這種『唯我獨尊』的邏輯,來自於從小受到父母的溺愛。

小孩子第一次要買玩具,父母就買了。

第二次要,也買了。

第三次第四次要,原本是不買的,但孩子滿地打滾,還絕食相逼,父母妥協,又買了。

這孩子長大之後,便覺得全世界都要聽我的,像父母一樣聽我的。

他拿到一塊作舊老白茶餅,別人告訴他是10年的老白茶,他信了。

村姑陳把白茶國標拿出來,告訴他,白茶應該是灰綠色,灰綠潤,尚灰綠等等綠色素的,不能咖啡也不能黑褐,他就不高興了。

憑什麼我要聽白茶國標的,應該白茶國標聽我的才是。

這種唯我獨尊的心態,就從兒時,持續到了成年,幸運的話,還可以一直保留到老去。

於是,他就成為了一個老茶磚家,對著一群年輕的小輩說,我喝了一輩子老白茶,都是咖啡色的….

年輕人一看他的花白頭發與花白胡須,以及抽煙抽出來的黑褐牙齒,信了歲月,也信了他。

[email protected]@#$%%

這畫面是村姑陳腦補的,但想想,實在有這種可能性——如果我沒有站出來把國標拿出來質證的話。

所以,為了未來,為了三十年後的孩子們不受作舊老白茶之騙,為了白茶界的未來能越來越好,越來越清明,村姑陳寧願得罪大多數同行,還是要堅持金牛座說真話的原則。

國標的實物標準樣裡,也有三年陳的老白茶,所以,老白茶也要遵循白茶國標的顏色、外形規定。

不可因自己的茶不合國標,便否認國標。

這種心態隻有巨嬰才有。

每個成年人,都該長大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