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熱愛到遺忘,不再用紫砂壺泡茶的6點原因,哪個踩中你的心坎?《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近些年聊到紫砂,總有不少茶友感慨。

身邊見過不少朋友,早年間興致勃勃入手了很多壺。

排列以來,能占滿整個櫃格。

但算一算時間,已經有三四年沒用過了。

平時也沒怎麼保養打理,隻不過收拾房間衛生時,會將落在上面的灰塵擦一擦,看著更順眼些。

上周天,收到茶友留言調侃。

『唉!我看著架上的紫砂,猶如當年孔明看著阿鬥』

『打,打不得;用,沒啥用;扔,舍不得』

觀察一圈下來,這種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心態,為數不少。

於是起了興趣,動了念頭,向身邊朋友和相熟茶友做了簡單調查——你是因為什麼原因,不再用紫砂壺泡茶?

短短半天時間,收到了幾十條不同答復。

林林總總匯集下來,就成了這篇文章。

《2》

一、因為價格貴。

用朋友的話說,早幾年紫砂壺市場行情正好時,但凡想買泥料好一些、工藝過得去的紫砂壺,價格都不便宜,起碼要上千。

但因為當時紫砂正熱,他就跟風買了幾把。

其中某把仿古壺,還是托懂行的熟人買的,要大幾千。

但買回來用了一段時間後,發覺也就那樣。

等過了半年,新鮮勁過了,再沒用過。

回想起來,紫砂壺泡茶效果也就那樣。

說實話,那些幾十塊的陶瓷茶具、白瓷蓋碗他用著更得心應手,反正不用擔心化工壺問題,每次用完後一洗,頓時就能幹幹凈凈。

反倒是紫砂壺,太便宜的根本不敢用。

但價格太貴的壺,也不適合日常使用。

因為磕到、碰到之後,自己得心疼半天。

拿一把特別貴的壺在手上,泡茶過程處處受限,難以發揮出最佳狀態!

二、因為早些年不懂行買的壺太次。

有茶友反饋過這樣的情況,稱他買的紫砂壺泡茶時,總有股土腥味。

即便按照網上的土方法,用豆腐去開壺,情況也沒好轉。

後來才意識到,自己早些年買壺時根本不懂行情,被人坑了。

買到的壺,泥料有問題。

壺內土腥味很重,根本不敢拿來泡茶。

就怕好端端的,還得往裡折進幾泡好茶,於是就一直擱置下來。

一放多年再打開壺蓋,湊近去聞,裡面的土腥味已經升級了。

變成了灰塵味、悶味、泥土味的混合體,怪異不堪,這下更是不敢再貿然嘗試使用。

好在就這一、兩把壺,擺在書架上也不礙事。

到最後,即便泡茶用不了,勉強還能充當花瓶擺設的作用!

三、因為覺得紫砂壺不衛生。

紫砂圈內,流行養包漿。

得用茶水養壺,經常潤養,才能形成漂亮的包漿。

再講究些,還得用養壺筆均勻擦拭。

等到一把壺養好後,哪怕不放茶葉進去,單單倒進清水也能帶有茶香。

對這種養包漿的做法,有人樂在其中,也有人難以理解,覺得這樣很不衛生。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覺得這種所謂的包漿,某種意義上就是陳年老垢。

那些包漿很厚的茶壺,倒入清水能出來茶味,也不過是陳垢的功勞。

這樣一想,當真是令人難以接受。

再說,即便不談包漿的問題,紫砂壺自身的清洗也是老大難。

紫砂壺的狹窄壺嘴內壁,平時根本洗不到,得用專門的吸管刷去清洗。

個別窄口的茶壺,頂多隻能放進一兩根手指頭,內部清洗不凈。

壺蓋與壺口的合縫處,但凡疏忽打理,就會積累出一層黑褐的茶垢。

或許在一些深色的紫砂壺上,一眼看不出明顯茶垢。

但降坡泥一類顏色稍淺的壺,看得非常清楚直觀。

論清洗難易程度,紫砂壺比白瓷蓋碗費心、費力、費勁多了!

四、因為紫砂壺會吸香。

身邊有位閩南朋友說過,他買的紫砂壺,吸香情況很嚴重。

同樣一泡巖茶肉桂,用普通蓋碗泡茶《他在武夷山幾十塊買了好幾個》,香清甘活,樣樣俱全。

但換成那把紫砂壺沖泡後,香氣頓時減掉大半。

從那次以後,他算是真正見識到了紫砂壺的吸香威力。

但苦惱於,壺已經買入手,還專門加了底款,退不了。

如果繼續用吧,吸香問題太嚴重。

擺著不用吧,花上千塊買來這樣的擺設,又心有不甘。

於是特意在某個紫砂壺論壇上,咨詢解決方法。

不曾想,卻收到了一大堆戾氣很重的說教。

『一看就太low,再買把貴的吧』

『料這麼差,也敢叫紫砂?

『壺型看著像夜壺……』

看完這些陰陽怪氣的留言,那位閩南朋友表示自己再也不想入坑。

當初買壺時,已經交了一次學費。

再聽到諸如『再買把更貴的』、『選XX泥料的才好』等說法。

隻感覺買紫砂壺時,攀比之路永無止境,讓人心累。

再說,這種激將式消費主義陷阱,一旦看清它的真相後,沒有再掉一次坑的道理,老實用蓋碗泡茶不香嗎?

五、因為買紫砂壺純粹是為了跟風。

有位外地茶友說,他家裡既有蓋碗,也有紫砂壺。

不過平時泡茶,用比較多的還是蓋碗。

對待泡茶器物,他最初定下的分配原則是自己喝茶時用蓋碗,待客就換成紫砂壺。

聽過一個說法,『茶必武夷,壺必孟臣,杯必若琛,非此不足以待客』

『紫砂壺看著就更貴』的時代紅利還沒用完,用來待客會顯得更有面子。

所以,出於跟風狀態,他也買了紫砂壺備用。

但私下裡,幾乎沒怎麼用過。

由於放太久,平時也沒怎麼打理。

再加上待客場合用得少,所以家裡的紫砂壺基本處於閑置狀態。

閑聊到最後,那位個性耿直的茶友還說了一番話。

或許某一天,大家喝茶都沒那麼裝的時候,他會一步到位,不論自飲還是待客,茶具全部換成高性價的白瓷蓋碗!

六、因為紫砂壺出湯速度不夠利落。

蓋碗是分體式茶具,最早的三才蓋碗,有托、有碗、有蓋。

現在泡功夫茶時,有了茶盤托底後,大可隻用『二才』,保留蓋和碗即可,泡茶過程更清爽。

用蓋碗泡茶,合蓋開口角度可以隨心調整。

合蓋倒出茶湯之前,寬窄程度預留適中,茶水在倒出過程中,能呈現飛瀑狀倒出。

等到大量茶水倒出後,再加深一些切斜角度,碗底剩餘的茶水也能輕松瀝幹。

反觀紫砂壺泡茶,哪怕將壺嘴加寬。

但在倒出茶湯時,茶水經過壺嘴,仍舊是呈現柱狀式出湯。

出湯速度,不如蓋碗快。

出湯效果,不如蓋碗利落。

甚至於,部分紫砂壺倒出大部分茶湯後,壺內依舊會有底湯淋漓不盡的情況。

茶水難瀝幹,在泡功夫茶時,可謂一大缺陷。

難以呈現出每一道茶湯之間的完整獨立風味!

《3》

之前分享過一個二手紫砂壺的故事。

近些年,市場大行情不好。

某位茶友當地城市有家茶葉店經營不下去,倒閉關門了。

那家茶葉店,茶友之前常去,一二來去也就混了個熟臉。

茶葉店老板在收拾店面時,清理出來許多二手茶具。

於是,那位茶友趁機就買了把二手紫砂壺回家。

那把老壺,據說已經有二十多年。

看著臟兮兮的,工藝也馬馬虎虎。

而二手要價卻不貴,僅僅要200塊就淘了回來。

聞言,不禁在感慨。

在圈內,所謂紫砂壺老壺能升值的說法有幾分可信度?

或許,對精品壺而言,的確有收藏入手價值。

但動輒高價的名家精品壺,早已經脫離日用器的范圍,而是擺在架子上的收藏陳列品。

從泡茶實用角度而言,泡茶喝,還是簡單些為好。

將范圍擴大來看,瓷質茶具才是茶圈主流!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