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武夷山國家公園腹地最大的行政村桐木村
紅茶發源地松木禁入 煙熏工藝的留與變
▲位於桐木村的『青樓』。
楊峰 攝
▲位於武夷山國家公園腹地的桐木村。
楊峰 攝
◀正山小種紅茶第二十四代傳承人江元勛 受訪者供圖
▲馬尾松替代品燃料棒。
福建省武夷山市桐木村,被稱為世界紅茶發源地。
這也是武夷山國家公園腹地最大的行政村,因紅茶正山小種而聞名。
『青樓』是村裡最顯眼的建築,它們大多是三四層高的大型連排木閣樓,專門用於制作正山小種。
因為長年累月的制茶和煙熏,木閣樓在煙熏火燎下已變成了黑色。
400多年來,桐木村人都在木閣樓裡制作傳統正山小種。
隨著裊裊松煙升起,在工人的巧手下,新鮮的青葉在這兒被制成精致的紅茶,銷往海內外。
使用馬尾松來熏制茶葉,是焙制正山小種最為關鍵的工藝。
煙熏過的茶葉,帶有獨特的松煙香、桂圓湯味,常喝茶的人能輕易分辨出這種口感。
正山小種制作技藝,也入選了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但眼下不少制茶人正擔心,這一傳承數百年的古老工藝未來可能會面臨斷代危機。
為了防治松材線蟲病害,馬尾松受到嚴格管控。
2019年以來,松木及其制品更是被禁止運入位於公園腹地的桐木村。
『我們庫存的松木材隻夠再做一兩年傳統正山小種』正山小種紅茶第二十四代傳承人、桐木村最大茶企正山堂的老板江元勛介紹,目前各方面都在努力探索延續這一傳承數百年制茶工藝的方式。
生在青山下,長在制茶的『青樓』裡,如何在保護家園生態的同時,也留住這門古老的手藝?
研發替代品燃料棒,是他們目前作出的一種嘗試。
擔憂
制茶所用原料馬尾松受限
『青樓』松煙熏制工藝何去何從?
在江元勛的茶廠附近,坐落著村內最大的『青樓』之一。
這是一座三層半高的連排木樓,每層有10間房,均可用於制茶。
它已有五六十年的歷史,四壁都因煙熏而積累了厚厚的一層灰。
工人們把它叫作『老廠』,如今不少茶葉仍在這兒初制加工。
9月不是做茶的季節,『青樓』裡沒什麼人影,隻有一位工人在制作制茶使用的竹篾。
等明年清明茶農采摘了新葉回來,竹篾就會派上用場。
茶農從山上采下新鮮青葉後,要立刻運來『青樓』加工。
萎凋、揉捻、烘焙等一系列流程都在這兒完成。
制茶時,馬尾松被放置在『青樓』底部的火炕中燃燒,持續提供熱量,茶坯在幹燥的過程中不斷吸附松香,形成獨特的松煙香味。
放置隔年,就會出現桂圓湯味,使用這種工藝制作的紅茶,被認為是采用傳統工藝制成的正山小種。
2019年起,為了保護生態,防止松材線蟲疫病等具有傳染性的森林病害進入當地,馬尾松被禁止運入桐木村。
松材線蟲疫病有著松樹『癌症』之稱,以松墨天牛等昆蟲為媒介,悄無聲息地在松木間蔓延,傳播極快。
一旦染病,樹木便會枯黃、病死。
若不進行防治,很快松木便會成片死去。
而馬尾松是一種常見的經濟樹種,松墨天牛時常分佈其間,馬尾松林成了松材線蟲疫病的易發區。
為了防止疫病擴散,守護國家公園核心區的松木,2019年起,凡是進入桐木村的人員和車輛都需在外圍的哨卡簽署告知書,承諾不攜帶任何松木制品入村。
禁運松木是一種常見且有效的防治手段,但對桐木村的茶農們來說,卻意味著要失去做茶的柴火。
眼下村內的茶農、茶廠,都在使用前些年庫存的馬尾松制茶。
在『青樓』前的小屋裡,還堆放著一批木材。
據當地人介紹,這是他們所剩不多的部分舊松材了。
『嚴格意義上來說,傳統正山小種必須用馬尾松熏制』據正山小種紅茶第二十四代傳承人、桐木村最大茶企正山堂的老板江元勛介紹,他們每年仍在使用庫存馬尾松生產正山小種,但產量逐漸減少,『下降了八成左右』。
桐木村村民也都面臨著選擇:要不要繼續做傳統正山小種?
探索
研發馬尾松替代品燃料棒
『黑科技』能否保住『松香味』?
正山小種曾是桐木村唯一生產的一種茶葉。
自2005年以來,隨著『金駿眉』等新工藝茶葉被研發,並獲得市場認可,桐木村人也開始制作更多新工藝茶葉,但『金駿眉』『赤甘』等新工藝茶葉並未完全取代煙熏工藝制成的正山小種。
對於馬尾松被禁止運入桐木村的生態保護措施,當下不少村民持觀望態度。
家裡還有不少正山小種存貨,能維持銷售,新工藝茶葉也還賣得不錯,『要看看市場什麼反應』。
也有村民表示,正山小種的煙熏味重,反而沒有無煙紅茶好賣。
但桐木村村支書王坤武估計,村裡正山小種的產量占三成左右,若不采取措施替代原料馬尾松,對村民的收入會有影響。
為了延續這門傳承數百年的傳統技藝,他們作出嘗試。
2019年,在當地政府的指導下,他們從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采購了一批松木材,用於維持生產。
目前,在國家公園和政府的幫助下,他們也開始與福建農林大學的團隊合作,開始研制馬尾松替代品生物質燃料棒,並獲得了一筆專項資金。
王坤武的辦公室裡還存放著一些替代品燃料棒。
燃料棒其中一種呈棕色長條狀,用來供熱;另一種呈黑色條狀,較小一些,為煙熏棒,用於熏制。
這些燃料棒由馬尾松木鋸糠壓縮制成,『加上碳粉、松脂、松節油等馬尾松天然成分』制茶時,兩者需要配合使用。
研發和推廣都並不容易。
王坤武介紹,經檢測,使用燃料棒加工的茶葉,符合食品安全標準,但不少村民反饋,口感差了點兒。
『壓縮時會產生熱量,松木裡面的一些芳香物質酚類、醇類會流失一部分』王坤武從專家處了解到了這一信息,他也表示,燃料棒經過壓縮,外形發生了改變,燃燒劇烈,無法像木材那樣持續燃燒,穩定釋放香氣。
此外,成本也是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
王坤武介紹,燃料棒的成本大概比馬尾松上升了許多倍。
盡管他們免費把燃料棒提供給村民試制茶葉,但如果做出的正山小種口感達不到效果,對村民的茶葉也是一種浪費。
如何使用新式燃料棒制出正山小種的傳統風味,依然是桐木村目前探索的重點方向。
『希望讓各家茶農、茶企總結使用效果,找到一個最佳的工藝』王坤武說,研發團隊已根據村民的試用情況,多次改良燃料棒,『外形上調整過,配比成分調整過五六次』。
王坤武介紹,2012年采購的燃料棒已基本被村民領回使用,他們也打算繼續改進,『雖然還有一些問題,但總的來說,在逐步向好的方面發展』
聲音
專用燃料棒的應用
有效解決了正山小種發展與環保的沖突
江元勛是福建省人大代表,連續數年就正山小種面臨的問題提交議案,尋求解決方案。
2020年,江元勛在福建省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上,提出編號為1271的建議。
他建議按照2018年以前的規定,允許桐木村村民外購或適度在試驗區擇伐松木制作正山小種。
福建人大網公開信息顯示,2020年,福建省林業局答復,2019年6月,南平市政府辦、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南平市林業局、武夷山市政府等部門組成聯合調研組,對桐木村煙熏小種松材使用問題開展專項調研,並委托福建農林大學專家就松材替代性生物質燃料《以下簡稱松材替代品》進行試驗指導,2019年6月至今,共進行了9次替代品實物燃燒試驗,4次實物正山小種紅茶制作試驗,3次茶葉評審,其品質逐步接近松材煙熏正山小種紅茶。
松材調入會增加松材線蟲病的傳入風險。
下一步,各方將繼續改良替代品工藝和制作技藝,廣邀茶企茶農參與試驗和評審,聽取他們對松材替代品試驗的意見建議。
同時也會邀請茶學專家和紅茶制作專家對使用松材替代品制作正山小種的技藝進行試驗和總結。
對於燃料棒這一『黑科技』產品能否保住『松香味』,福建農林大學黃彪教授團隊認為,正山小種煙熏專用燃料棒的應用有效解決了正山小種紅茶的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沖突,真正實現了綠色發展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美好願景,並保護、傳承和弘揚傳統正山小種紅茶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張奕丹 楊霽月 田雪皎 楊峰
福建省武夷山市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