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存白茶時,避開3個不起眼的小錯誤,別等到白茶變質了還不知情。《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位老茶客,曬出了他很有科技范的存茶方法。

總共分為兩種。

第一種,找出放攝影器材的幹燥箱,或者是自帶密封條的塑料箱。

在他看來,這兩種箱子放餅茶是挺好用的。

將茶餅依次放進去後,再往裡面加上幹燥劑。

幹燥箱的成本,得看規格大小來定。

最大號30升的幹燥箱,根據一餅茶重約350克來計算,大約能放20餅左右。

單個箱子,入手成本參考價在100元上下,還能附帶幹燥盒和濕度表顯示。

第二種,設備購入成本會更高。

對待高端系列的白茶,比如,荒野銀針、有機銀針等。

可以去準備那些專門存放紅酒、雪茄的插電式幹燥櫃。

優點是,幹燥防潮性能出色。

但缺點是,容量不大,少量存點白毫銀針、老茶餅倒還可行。

聽完那位茶友的分享,隻感覺大開眼界。

上面這兩種存茶做法,在茶圈內並非主流。

耗材成本大、茶葉容量空間有限、不適合大規模存茶。

結合日常存茶經驗看,上述做法並非萬全之策。

《2》

按照開篇提到的第一種做法。

購入看似很高檔的存放攝影器材的幹燥箱,將家裡買回來的茶餅,清一色放入其中。

如果這些茶餅,全部是同一品類、同一年份、用一廠家、同一批次,情況倒還好。

萬一既有普洱餅,也有白茶餅。

既然有普洱生茶,也有普洱熟茶。

既有3年陳的壽眉餅,也有7年陳的壽眉餅。

不分三七二十一,全部一股腦兒放在一起。

到最後,必然要面對混放串味的問題。

即便按照對方所言,幹燥箱的防潮性能出色,能防止茶葉受潮變酸。

不同種類的茶葉之間,沒有任何獨立空間。

魚龍混雜一番後,導致原本藥香、棗香馥鬱的老壽眉餅沾染了熟茶的渥味。

如此串味變味的茶葉,比起受潮而言,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正確做法是,長期存白茶,要獨立密封。

若是家裡的幹燥箱,買來的主要目的不是存茶,而是存放攝影器材。

那麼,也不建議讓茶葉與這些器材們隨意混放。

分門別類,獨立密封,才能保持好茶本味!

《3》

對方提到的存雪茄、存紅酒專用的插電式幹燥櫃,特意到網上看了一圈。

結果發現,這樣的插電式幹燥櫃,為了兼顧展示與存放的功能,往往設計成透明展櫃的樣式。

乍一看,的確是特別高大上。

但是,如果將這樣的幹燥櫃,安放在窗明幾亮的室內。

這樣一來,肯定達不到存茶密封的效果。

白茶儲存,不能疏漏掉『避光』的要求。

只要有光亮的地方,不論太陽直射光,還是白天的漫射性日光,亦或者人工光源。

慎重起見,還是盡量遠離為好。

白茶存放過程中,一旦沒有避光儲存,茶葉內部的葉綠素容易在光線的影響下,不斷受損,導致幹茶顏色快速轉變。

看起來,芽頭、葉片、茶梗的顏色,統統變得暗淡。

與此同時,光線還會破壞茶葉內部的芳香物質、茶味物質。

到最後,最糟糕的局面是發生全方面的色香味變質!

因此,在存放茶葉時,存茶容器一定得選避光的。

含有對外展覽開放性質的插電式幹燥櫃,並不適合存茶。

《4》

開篇的存茶做法,是將家裡的茶葉全部集中在同一個幹燥箱、幹燥櫃。

日常需要取茶時,免不了需要頻繁開箱。

然而,頻繁開箱對白茶倉儲,沒有益處。

先前有位老茶客,在我們這買了不少白毫銀針回去。

為了順利存茶,特意在家建了一個小茶倉。

類似抽濕機、幹燥包等存茶投入,半點也沒有馬虎。

但在去年,據那位茶友反映,他發現自己有一小箱2013年的白毫銀針,不知為何,存著存著竟然芽頭顏色發紅了。

準確來說,是銀針芽頭表面的那層茶毫,顏色發生了變異。

類似染上了一層鐵銹紅那樣,導致『紅芽』情況出現。

打開去聞,隱約還有雜味,茶香已經消失不見。

後來,進行了一番詳細溝通,並得到一個重要線索。

因為那箱2013年的白毫銀針,是太姥山高山原料的。

在當年也算得上佼佼者,純粹福鼎日光萎凋白茶,工藝很傳統,風味很正宗。

算下來,這是茶友最早入手的一箱白茶。

同時,也是家裡的白茶存貨中年份最老、價格最高的一箱。

在茶友心中,有不少份量感。

平日約朋友來家裡喝茶,討論起白茶收藏心得。

他都會邀朋友,參觀一番自己的藏品。

而上面的那箱2013的白毫銀針,則是高頻亮相,頻頻開箱的主角。

幾乎是有客進門,必定開箱一次。

一來二去,在頻繁開箱後,這箱銀針存出了問題。

開箱展示次數過於頻繁,敞開外箱期間,會讓幹茶暴露在空氣裡,茶香不斷飄散,外界水汽趁機侵入。

時間一長,容易加快濕氣的進入。

大量水汽、氧氣的進入,容易讓箱內的白茶,不斷受潮、過快氧化。

從而,將芽頭氧化變色。

還帶來的香氣、滋味的負面改變。

從那位茶友的存茶親歷,可總結出這樣的經驗。

長期存茶,最主要的目的是安心存茶,而不是將其亮相出來,對外展示。

尤其是梅雨季、陰雨潮濕天氣下,還是執著於開箱,存茶變味風險更大。

如果日常需要喝茶,或者隔上三五個月後,心裡實在好奇,打算檢驗一番。

建議盡量選在幹燥晴朗天氣下,打開外箱,取出50-100克左右的幹茶,以供平時飲用或展示,綽綽有餘。

剩餘的大箱茶,還是及時密封、減少開箱打擾,對長期儲存陳化更有利!

《5》

長期存白茶,正確做法是什麼?

首先,買對幹燥度合格的優質白茶。

裡外幹透,幹度達標的茶葉,才能達到及格線。

唯有徹底烘幹,含水量達標,才能具備長期久存的入門劵。

其次,檢驗出廠包裝。

白茶在打包出廠,經過物流渠道,送達千家萬戶時。

出廠包裝一般是三層密封。

第一層用鋁袋,第二層用塑料袋,第三層是5層厚瓦楞紙箱。

入手一箱新茶後,先檢驗一番,是否經歷三層包裝密封。

若是標準三層包裝打包,那就省事多了。

等到外箱幹燥後,視情況裹上保鮮膜。

隔墻離地放在櫃子、架子內,幹燥陰涼又防潮。

不過,考慮到千裡迢迢運輸過程中,外箱容易污損。

能在三層包裝後,再增加一個外箱保護,情況會更好。

茶友們在收到手後,去掉最外層的保護箱,即可安心存茶。

最後,白茶久存過程中,不需要開箱透氣,更不需要定期翻曬。

只要確保存茶環境幹燥陰涼避光,就能達到基礎存茶所需。

好端端的白茶一旦開箱透氣,反而會『跑香』!

《6》

之前聽到這樣的謠傳。

『白茶儲存時如果沒有開箱透氣,茶葉會被悶壞,出現水悶味』

這一聽就是假的,不可隨便相信。

出廠時,含水量達標的新白茶。

經歷嚴實的三層包裝打包密封後,外界濕氣無法進入茶葉內部。

哪怕不透氣,也絲毫不用擔心茶葉會出現所謂的『水悶味』。

除非這款新茶內部沒有徹底做幹,含有多餘水汽。

像梅雨季曬衣服時,若是曬了好幾天,衣服還沒幹透就將其收入衣櫃。

等到再次將這些衣服拿出來,會聞到一股黴味、悶味、臭味。

歸根到底,這不能怪在衣櫃太過密封、不透氣,而是衣服本身沒曬幹。

存茶也是如此,幹燥的好茶,在密封倉儲過程中,隻會發生良好轉變。

慢慢存成甘香醇厚的老白茶。

任歲月流逝,依舊年華安好!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