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存儲普洱茶,南北方側重點各不相同!專業存茶指南請查收。《圖+文》

隨著冬季來臨,氣溫慢慢變冷。

冬季應該怎麼存儲普洱茶?

南北方氣候差異比較大,冬季存茶又有什麼注意事項?

相信這是很多茶友都關心的問題,今天,『藏品普洱』旗艦店掌櫃,就和大家來聊聊冬季存茶的問題。

▲普洱茶存放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專業原創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紹,分享品牌普洱茶鑒別、購買、存放、沖泡等專業幹貨知識,盡在工·眾·號『藏品普洱』,歡迎交流!

一、普洱茶的基本儲存要點

普洱茶的儲存非常重要,可以說是影響普洱茶品質形成的關鍵,因此很多茶友都認為存茶很難。

其實只要把控好普洱茶的基本儲存要點,因地制宜調整存茶環境,存茶將是一件輕松的事情。

▲普洱茶存放

茶友們在存茶的時候,首先應注意以下幾點:

1、溫度在28~35℃為宜

2、濕度在45%~70%之間

3、予以適當通風

4、隔絕雜味、異味

5、存茶處不能過於空曠,最好要放八成至九成的茶品

▲普洱茶存放

如果能做到以上幾點,已經是不錯的存茶環境。

當然,這隻是存茶的大方向,在具體存茶實踐中,大家應該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細微調整,才能確保日後的茶質更加理想。

由於中國幅員遼闊,南北氣候差異大不相同,冬季存茶就要根據南北方的溫濕度條件,因地制宜調整倉儲環境,以下我們具體進行闡述。

二、北方冬季存茶重點:防幹

北方地區主要為溫帶季風氣候,冬季氣溫低、降水少,加上普遍使用暖氣、地熱、小太陽、暖風機等一系列供暖設備,室內空氣更加幹燥,相對濕度在20%左右是常有的事。

▲06年中茶紅印茶湯

普洱茶的後發酵轉化需要一定水分,在幹燥環境下,普洱茶容易失水,轉化非常緩慢,茶香能得到很好的保持,但茶湯幹澀、厚滑度不夠,甚至出現茶湯酸澀的情況。

如何判斷儲存的普洱茶失水狀況呢?

可以對茶進行稱重比較來判斷。

以100克的沱茶為例,稱重後如果是98克,失水減重2%,屬於偏幹狀態,能夠進行緩慢的轉化;稱重後如果是94克,失水減重6%,屬於超幹狀態,基本難以轉化了。

▲2009年福今4星青餅

要提高存茶環境的相對濕度,坊間一般流傳啟用加濕器的做法,但加濕要霧化流動加濕,同時設計方向導向水汽流動,否則水汽容易聚集,進而形成濕倉,導致茶品受潮黴變。

這裡有個比較簡便的方法,大家可以準備幾塊海綿,吸滿水後放入小塑料盆裡,把塑料盆放在存茶的地方,旁邊放上濕度計。

海綿吸水不會灑漏,蒸發速度可控,還能自然調節加濕量,海綿沒有水後再次添加即可。

三、南方冬季存茶重點:防潮

南方地區冬季雖然溫度沒有北方那麼低,但受到太平洋暖濕氣流的影響,空氣濕度特別高,甚至達到80%,這時就要做好防潮措施。

存茶防潮,向來是頭等大事。

一般而言,普洱茶應該保持在相對濕度為45%-70%之間,然後讓濕度自然浮動,普洱茶倉儲的目的就是要達到一個長期相對穩定的濕度。

▲溫濕度計

南方冬季空氣濕度較高,茶品容易受潮發黴,茶友一定要把茶離墻離地存放。

準備一些木架或不銹鋼架,離地約10厘米高,也可以用幾塊木板堆起來10厘米左右高度,將茶品放置在上面。

需要重點注意的是,茶倉各個位置的濕度是不平均的。

有時我們會發現房間裡不覺得濕,但某個位置的物件卻發黴了,這是因為空氣流動差,容易聚集濕氣,加上不透風,容易達到發黴的臨界點,茶品長時間放著容易受潮。

▲普洱茶存放

這時就要對茶倉進行適度通風。

通風的目的是利用流動的空氣,把多餘的濕氣或雜味帶離倉儲環境,但不需要長時間通風。

建議在茶倉角落裡安裝風扇,進行通風排氣,方便控制濕度。

四、冬季存茶注意事項

冬季存茶還有一些需要注意的細節,很多人都知道這些基本原則,但在具體操作上容易出現問題。

1、普洱茶不要放在暖氣片附近

這一點是針對北方茶友來說的。

暖氣片散熱不均,冬天存茶時千萬別覺得普洱茶『怕冷』,就放在暖氣片旁邊。

忽冷忽熱的溫度變化下,反而不利於普洱茶的陳化。

▲普洱茶湯

2、避光存放

茶怕光,南方冬天的太陽光還是很強烈的,紫外線會分解茶品內質,導致茶葉香氣、滋味減弱。

盡量不要使用無色、透明容器存茶,存放在高樓或靠窗的茶葉應該用窗簾遮起來,避免陽光直射。

3、避開雜味、異味

冬季天氣寒冷,一般都門窗緊閉,空氣流動性差,房間裡容易聚集各種雜味、異味,一旦被普洱茶吸附,會對茶質產生不可逆的影響。

這時要把茶葉密封好,同時偶爾開窗透氣,確保茶香純正。

▲501批早春銀毫

存儲是普洱茶第二次生命的詮釋,同一餅茶放在不同的地方、經不同的人收藏,轉化出來的品質都不一樣。

我們每個愛茶藏茶的人,都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存茶環境,在實踐中摸索、積累存茶經驗,方能存放出一餅不負歲月的優質好茶。

鄭重聲明:本文由『藏品普洱』原創整理!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轉載、抄襲、復制、使用本文的內容及圖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