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幹燥,白茶可以打開箱子透氣嗎?怎麼保存才不會破壞口感?《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近來明顯覺得,周圍的空氣變得很幹燥。

當然,還是不能和北方的天幹物燥相比。

曾經去過一個長江以北的城市,年少無知的村姑陳,當時並不懂得要註重保濕。

第二天我才開始體驗到,北方人入冬後的痛苦,幹燥。

洗完幾件衣服,掛在靠近窗戶的位置,回來衣服就幹了。

洗完澡,也覺得皮膚很緊致——幹的。

在那裡,人好像會變得特別愛喝水。

不像在福州的時候,隻想喝些涼的。

渾身都想時不時地抹一遍潤膚露,開始經常敷面膜,但也沒有擋住皮膚的崩潰之路。

一下子明白了,為什麼李麻花當年吹著暖氣,還是從國外卷鋪蓋走人。

看來,秋天有的不僅僅是悲愁,還有惱人的幹燥。

講到這裡,想起最近經常有茶友來問關於存茶的問題。

無外乎是說,既然秋天這麼幹燥了,能不能偶爾把裝白茶的箱子打開,透透氣?

剛開始的時候,村姑陳覺得無解。

人家白茶在紙箱裡待得好好的,為什麼要讓它出來透氣呢?

沒想到,茶友的回答很天真。

對方說,密封了大半年了,我擔心茶葉在裡面悶壞了,想讓它呼吸一點新鮮的空氣。

又是一位認真而可愛的茶友,且容村姑陳來解答這個問題吧。

《2》

秋天很幹燥,白茶能否不密封?

當然不行。

要知道,白茶是一種極度喜幹怕濕的茶類。

這一特性,還要追溯到白茶的制作工藝。

白茶的工藝簡樸,不炒不揉不殺青,以萎凋和幹燥為主。

而這兩個步驟的目的,歸根結底,都是為了把茶葉當中的水分排出去,穩定品質。

國標中也有規定,成品白茶的含水量,不得高於8.5%。

這是最低的要求,也是白茶的底線。

一些技術高超的師傅,甚至會把水分控制得更低,低於7%,或是低於5%。

並且,出自S師傅之手的白毫銀針,含水量甚至低至3%,以出口標準為目標。

費盡千辛萬苦,就是為了不讓多餘的水汽影響白茶的品質。

所以,比起其它茶類,白茶在儲存上需要更註重密封。

另外,白茶還有一個與眾不同的地方,那就是它可以長期儲存。

這就代表著,讓白茶處於密封幹燥的環境,是一場持久戰。

比如有一些保質期比較短的茶類,即便密封沒有做好,只要在短時間內喝完,就能體驗到最佳風味。

但白茶不同,簡樸的工藝,也賦予了它長期收藏的價值。

如果白茶的品質好,再確保倉儲得當,就能越陳越香,完成華麗地蛻變。

反之,如果讓白茶暴露在空氣中,吸收大量的水汽,很容易就會受潮變質。

在日積月累下,水分子漸漸侵蝕白茶的養分。

不僅使得它香氣變弱,湯感變薄,還會產生各種雜味和怪味,徹底變成了劣質茶。

話又說回來,秋天的空氣,確實很幹燥。

但即使是這樣,也不能掉以輕心,因為空氣中的水汽是無處不在的,隻是含量高低的問題。

再者說,就算是北方的秋冬季節,氣候幹燥無比。

在這樣的情況下,將存放有白茶的箱子敞開著,就算不會嚴重受潮,但跑氣也是在所難免的。

因此,為了自己心愛的白茶考慮,還是不要冒險而為之了。

《3》

白茶需要定期開箱透氣嗎?

不需要。

外界有人提出,茶葉和人很像,都需要一個舒適的環境才能睡得安穩。

人覺得舒服,茶葉自然會覺得舒服。

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才產生了『人需要呼吸新鮮空氣,茶葉也需要』的說法。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人是動物,而茶葉是從植物上采摘下來的嫩莖,且是經過加工制作後的成品。

那麼,兩者又如何能簡單粗暴地畫上等號呢?

比如,人需要曬太陽,補充能量,促進鈣的吸收,但大多數的茶葉是需要避光儲存的,強烈的光線會損耗其品質。

又比如,人需要通過從食物裡獲取營養,才能生存下來,但茶葉不需要。

內質的多與少,是從一出生就決定的。

既然如此,還是遵循存茶的規則吧,密封、幹燥、避光、陰涼、無異味。

密封的好處,除了能隔絕外界的水汽和異味之外,還能讓白茶的內質更好地聚攏。

外面不好的東西進不來,而裡頭好的東西出不去。

如此一來,就能讓白茶在密封的環境下,轉化出豐沛的內含物質。

試想,所謂的開箱透氣,不過是在消耗白茶的養分。

在初級階段,白茶還隻是跑氣,香氣變淡,還沒有明顯受潮的痕跡。

彼時,如果能立馬把紙箱重新密封起來,讓香氣聚攏,還能及時止損。

再往下發展,紙箱內所積累的水汽會越來越多,它們統統變成了威脅白茶生命的因素。

到時候,受潮、變質、發黴,酸味、倉味、煙味、巧克力味、黴味,就會依次找上門來。

切勿讓自己的過度關心,毀了一整箱好白茶。

《4》

秋天應該如何保存白茶?

還是老規矩,三層包裝法,離墻離地,幹燥避光。

其實,不管是哪個季節,存茶的方式都沒有特別大的區別。

隻不過,在潮濕多雨的春季,我們需要多多注意房間的濕度,不能超標,最好不要超過45%。

有些茶友會選擇打開抽濕機,保持室內幹燥,也是很好的做法。

在酷熱難耐的夏季,我們則要格外注意室內的溫度和濕度。

溫度不超過25℃,不能太熱。

避免放在窗臺、廚房等,能直接接觸到熱量的地方。

夏天開空調的時候,也可以順帶著讓存放白茶的房間降降溫。

溫度和濕度,都必須在合適的范圍以內,才能讓白茶得到最好的保護。

沒有濕度,光有溫度,茶葉沒有辦法產生黴變。

雖然高溫會損耗一部分茶葉的內質,但還是水汽的殺傷力更大一些,高溫高濕更是『強強聯合』,堪稱白茶殺手。

到了秋冬季節,存茶也就沒有這麼坎坷了。

溫度適宜,氣候幹燥,只要確保自己做好密封,用三層包裝法把白茶層層保護起來,基本就沒有太大的問題。

千萬不要多此一舉,什麼開箱、透氣、通風,都是不必要的行為。

我們平時所說的通風,指的是用於儲存白茶的房間裡,空氣不能太渾濁,時不時要通風。

通風的時候,自然也不是讓窗戶打開,隻需要有一個小縫隙。

讓外面清新的空氣換進來,把污濁的空氣排出去,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即可。

而非把紙箱打開,讓白茶直接暴露在空氣裡,大口大口呼吸。

這樣做,非但沒有好處,反而會讓它更快地步入衰老,直至生命盡頭。

《5》

存茶難嗎?

個人認為,世界上就沒有簡單的事情。

看起來越簡單的事情,往往暗藏玄機,越不簡單。

所以大家都說,生活處處皆學問。

所以,儲存白茶也是一樣,不能想當然,要遵循規則。

不能見光,不能接觸水汽,不能溫度太高,不能周圍都說異味,不能經常開箱……

只要按照村姑陳所說的方法,存茶其實不難。

況且,喝自己悉心存出來的老白茶,也是一種光榮和自豪。

世事無難事,隻怕有心人。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