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兩年有茶友在煮茶時,發現一個奇怪現象。
起因是,他在煮2016荒野冬片時,看到茶湯裡面有不少碎屑物。
哎喲喂,這是怎麼了?
好端端的茶,怎麼會變成這樣子?
經了解,才知道對方煮茶時間太長了。
茶水煮開後,再轉小火慢慢煨了接近二十分鐘。
前後加起來,煮一壺茶竟然用掉了半個鐘頭,嚴重超時。
難怪連蠟質層保護這麼厚實的荒野冬片,也被徹底煮爛。
葉表蠟質層、葉肉組織、葉脈纖維等類似大廈崩塌,分崩離析。
通俗來講,就是將茶葉煮爛了。
徹底煮爛的葉片,分裂成無數微小葉片碎屑,在茶湯當中來回翻滾,從而形成那位茶友肉眼可見的漂浮物。
至此,一場烏龍事件,總算暫告一段落。
不過問題又出現了,既然好茶不適合久煮,會將茶葉煮爛,將茶味煮濃。
那麼,煮一壺茶該煮多長時間,才算合適呢?
這個問題,取決於以下5點變量。
《2》
一、水量。
比起泡茶,煮茶相對節省茶葉。
直接煮幹茶時,投茶量不需要太多。
兩、三克的少量幹茶放進去,足夠支撐一壺茶水。
至於煮一壺老白茶,需要多長時間?
這個問題沒法給出準數,因為背後變量太多。
同樣是煮老白茶,張三家裡人口多,煮出滿滿一大壺近1L的茶水,供應全家分享。
足足1L的清水,從常溫加熱到滾沸要不少時間。
再算上茶味浸出用時,自然需要在煮茶時多些耐心。
但是,換到李四這邊,就隻是獨自一人喝茶。
買了一把精致的小茶壺,冬夜煮茶,享受一段浪漫的品茶氛圍。
隻煮300毫升左右的茶水,綽綽有餘。
註水量有限,煮茶燒沸的時間會更快。
比起煮1L的茶水,後者的煮茶用時自然會更短!
《3》
二、加熱方式。
煮茶的基礎配置,離不開壺+爐。
煮茶加熱,有不少加熱來源。
電陶爐、炭爐、酒精爐、氣爐……
前些年,和朋友嘗試戶外煮茶,那天特意備了一大塊固體酒精去加熱。
隻可惜,點燃之後,火力偏弱。
那把小壺的茶水,遲遲沒有燒沸。
最後的最後,隻能不了了之。
從煮茶效率看,現代生活裡,用電加熱是最方便省事的。
電陶爐煮茶,需要確保煮茶加熱之前,將加熱面板擦幹,避免表面有水分殘留。
不然摁下加熱後,會發出『刺啦刺啦』聲響,影響喝茶心情。
電陶爐快速加熱能輕松做到,五、六分鐘左右燒沸一壺400毫升的茶水。
快速煮茶,不成問題。
若是換成炭爐,技術難度要高出不少。
光是支起爐子,調整木炭的擺放位置,就要反復調整。
今年冬天,圍爐煮茶的熱度特別火。
但過了不到一兩個月,熱度慢慢減弱。
這背後,和炭爐煮茶的諸多繁瑣限制有關。
圍爐煮茶,炭爐加熱,看似古香古色、頗顯古典意境。
不過,從煮茶加熱效率來看,實用性不高。
現代生活談煮茶,電陶爐比炭爐加熱更高效、穩定、適合大眾!
《4》
三、蒸茶與煮茶的不同。
先說結論,普遍來看,蒸茶比煮茶效率低,用時更長。
這得從蒸茶原理說起。
蒸茶喝,茶葉和水是不發生接觸的,類似蒸玉米和煮玉米。
蒸茶要借用特殊的容器配置,上方放置幹茶,下方連接熱水,中間留出蒸汽通道。
蒸茶開始前,先將壺內清水加熱、燒沸、形成大量熱蒸汽。
滾燙的熱蒸汽不斷上揚,將幹茶緩緩潤濕後,茶味隨即附著在水汽裡。
隨著水汽冷凝,再回落到壺內。
循環往復,直至蒸出濃淡適中的茶味。
對比直接煮茶,蒸茶的效率著實太慢。
煮茶喝,連茶帶湯加熱滾沸,便可視情況關火。
但蒸茶喝,將壺內的水燒沸,不過是萬裡長征第一步。
隨後還要耐下性子,借助水蒸氣的幫助,逐漸滲透出茶味。
早兩年,嘗試過蒸茶。
蒸一壺400毫升的茶水,足足耗了接近半個小時,茶味才不至於過淡。
可見,若是求效率,煮茶比蒸茶更實用。
為了陶冶閑情雅致,偶爾嘗試一兩回蒸茶,倒也充滿新奇!
《5》
四、茶葉品質差異。
前兩天,有位新茶友好奇:
『為什麼老白茶的價格差距這麼大,便宜的只要幾十元一餅,貴點的卻要好幾百上千?
』
最本質的原因,是因為品質差別。
優質好茶,產區環境出色,茶園生態極佳,茶青采摘標準,制茶操作規范,精心日光萎凋,采用標準化倉儲……
多方面因素相加,能確保最終白茶成品,內質豐沛,茶味充足。
蓋碗泡茶時,110毫升標準容量的蓋碗,投茶5克,沸水沖泡,快速出湯,也能泡出甘醇飽滿的茶味。
連續快出7-8沖,泡到最後關頭,還能在適當悶泡坐杯,泡出幾道茶味清甜的尾水。
又或者,將剩下來的葉底,撥入煮茶壺內,開火煮茶。
如果是直接煮茶,那倒省事。
茶味充足的優質老白茶,煮茶不需太長。
煮茶時,先將壺內的清水加熱冒泡,再投入適量幹茶。
煮300-400毫升水,僅需2-2.5克幹茶。
投茶後,等到再次煮沸,便可視情況關火。
等到餘溫淡去,滾沸的湯面逐漸平息下來,倒出熱茶,細啜享用即可。
隻可惜,不是所有的老白茶,都能快速煮出茶味。
平地茶青原料制成的老白茶,後期不論存多少年,茶味依舊平平無奇。
制茶加工不當,沒有及時攤晾,攤晾過厚或者烘幹溫度太高等,最終做出來的白茶,內在茶味難免會有流失。
更有甚者,沒有得到精心儲存,跑氣變味的白茶,很難煮出精彩茶味。
那些被做舊工藝傷害的『老白茶』,茶味積累寡淡,如果煮茶時間太短,很難出來味道。
茶與茶之間,品質差別很大。
決定煮茶時間,長短不一,不能一刀切!
《6》
五、個人口味不同。
冬天到了,煮一壺茶慢慢消磨時間。
煮茶時間的長短,還和個人飲茶口味離不開關系。
同樣是喝茶,有人喜淡,有人喜濃。
喜歡喝茶味濃重,滋味更足的老茶客,煮茶時自然會選擇多煮一會。
但還是那句話,濃茶不適合長期喝。
濃茶苦湯,多飲無益。
漫漫冬夜,若是煮一壺熱茶打發時間,還是盡量喝淡一點的口味比較好。
溫茶淡飲更養人。
不濃不淡,濃淡適中的狀態,才會更好!
《7》
除了前面提到的內容,煮茶時間長短,還受制於不少因素。
除了因人而異,還得『因壺而異』。
如果為了圖方便,直接用養生壺煮茶。
旋轉定時開關後,就能開啟懶人煮茶模式。
到了既定時間會自動斷電,停止加熱。
但養生壺煮茶的模式,缺乏靈活性,不利於好茶風味的完整釋放。
有條件的話,還是選煮茶壺搭配煮茶爐,煮茶效果會更好。
自由調節煮茶時長,適時調整,更能得出理想茶味!
說白了,煮茶喝,時間可長可短。
但大多數情況下, 煮一壺老白茶,連茶帶湯煮沸即可關火。
無需久煮,無需慢熬。
煮沸之後,關掉火,靜待湯面平息。
便可倒出一杯暖乎乎的熱茶,靜享溫暖的茶事光陰!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