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茶、邊角料、粗制茶,山寨老白茶的3大來源,你中招了嗎?《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有一次在外面喝茶,認識了位新朋友。

他是廣東人,在老家經營一家茶葉店。

平時會到各地進貨,經常來福建出差。

按他的表態,他接觸福鼎白茶已經接近二十年,比福鼎白茶在上海世博闖出名氣的時間,還要更早。

很可惜,當年沒有多進點白茶回來收藏。

那會兒隻是想著豐富茶葉銷售品種,陸續請當地朋友牽線,拿了點銀針、牡丹回來。

這些年看著白茶行情一路往上漲,心裡也在暗暗後悔,後悔早年沒有多藏點白茶。

不然放到現在,一箱箱貨真價實的十幾年陳老茶拿出來,那可是有錢都未必買得到的珍貴資源!

不過現在說這番話,也已經晚了。

根據觀察,他發現一個怪現象。

以他做生意的角度看,品質好的福鼎白茶,早在十幾年前價格就很貴。

現在的貨源變雜了,反而多出了很多便宜的、只要幾十元一餅的老白茶。

很多老茶甚至賣得比新茶還便宜,這是怎麼回事?

老白茶價格怎會怎麼低?

一分錢一分貨,是世間真理。

隨便幾十塊就能買到手的老白茶,遠遠低於行情價,肯定藏有貓膩。

不僅年份真實性沒保障,連來源也值得深究。

從它們的出處,就藏著不少劣質低端白茶擴張的真相。

《2》

一、外地茶葉湧入

假設你到網上買茶,看到一餅30元的福鼎老白茶。

買二送一,買三送二,多買多送。

買滿若幹金額,還能送燜燒壺、送煮茶壺、送全套茶具。

優惠多多,很難讓人不心動。

在低價面前,許多茶客內心真實想法是:

反正這茶賣得這麼便宜,即便是假的、做舊的,自己也不會吃虧。

萬一能撿漏到茶味不錯的老茶呢?

想到這裡,很多人抱著試一試的想法,痛快下單。

然而,旁觀者清,當局者迷。

便宜老白茶,不存在任何撿漏可能。

並且,它們的真實來源,幾乎不是福鼎本地所產。

而是外省茶、外地茶原料為主。

這些瘋狂湧入的山寨版『福鼎白茶』,沒有任何良好品質。

真正的好茶,行不改名,坐不改姓,沒必要掩飾真實產地信息。

隻有低端劣質茶,不想著創新,也不追求品質提升,才會做出這種『蹭熱度』行為。

茶友們在買茶時,可得多加鑒別。

網購時,這種山寨版的『福鼎白茶』倒也不難區分。

首先,價格低廉到不可思議的,千萬別買,那不可能是真的。

其次,看發貨地。

若是一家隨隨便便月銷10W的網店,發貨地顯示在外省,多加小心總沒錯。

最後,看品質,核心品質才是硬道理。

真正的福鼎白茶,不論新茶老茶,都離不開鮮香醇爽這四個字。

而那些山寨茶,鮮味有限,香氣寡淡,厚度不足,甚至喝完後會感覺喉嚨發幹,很不爽口。

這種巨大差距,一喝就能知道答案。

《3》

二、邊角料做的老白茶

之前在寫雲南白茶時,看到不少抬杠式留言。

『難道隻有福鼎才能做好白茶,其他地方沒好茶?

『茶葉隻是一種工藝,隨便一種茶都能做』

這裡暫時不提,樹種適制性問題。

換個角度看,做出好茶少不了發揮產地優勢。

浙江茶區,出產不少名優綠茶,但做烏龍茶、白茶可不擅長。

雲南茶區,最高端的頂級名山頭古樹茶青,肯定是留給普洱茶的。

沒人舍得拿老班章、冰島的青葉來做雲南白茶。

同理,福鼎這邊,目前以白茶為茶葉主產。

不會貿然改弦更張,將福鼎大白、福鼎大毫的茶青鮮葉采下來做普洱、巖茶、鐵觀音。

前面說了這麼多,不是說外地茶統統不如福鼎。

問題本質是,地方制茶優勢不同。

術業有專攻。

發揮專長,守好地方優勢,是制作好茶的關鍵。

將外地低端便宜的茶青加工成白茶,冒充福鼎白茶的名義出售。

這種做法是欺騙,是給福鼎白茶形象抹黑。

之前在南平時,和一位開色選廠的本地人喝茶。

茶葉色選是將茶葉當中多餘的茶梗、老葉片、雜質等,通過機器快速篩選出來。

以武夷巖茶的加工為例,巖茶采摘時,要帶著茶梗采茶,等到初制結束,做出毛茶,進入焙火程序之前,離不開色選。

通過色選剔除茶梗、老葉片等,隻留下將葉片揉捻成條索狀的成品。

當然,這些色選出來的茶葉邊角料,用途多多。

可以賣給藥品廠,提取茶多酚、茶皂素。

也可以做成茶梗枕頭、除味除臭包之類的物件。

不過那天在閑聊時,無意間聽到了這樣的內幕。

色選挑出來的茶梗、老葉片,有不少人專門求購,收回去壓餅,加工成『老白茶』。

這裡提到的老白茶,特意加了雙引號。

論實質,它們不過是邊角料做成的低端茶餅。

原料差、工藝也差,年份不真,從頭到尾沒有可信度。

《4》

三、違背傳統工藝的粗制茶

為什麼有的老白茶餅,價格會這麼便宜?

除了來源可疑外,制茶工藝也值得深究。

這些年不論福鼎,還是福鼎周邊縣市,甚至外省不少茶葉產區,陸續都新增了不少白茶加工廠。

這些新增的茶廠,為白茶市場帶來了許多產能。

但制茶質量方面,未必高超。

尤其那些沒有任何制茶經驗,從其它行業『跨行』到茶圈,沒有紮紮實實認真學習制茶,就張羅起來的小型茶廠,制茶水準不高。

甚至連完善的制茶配套都不成熟。

萎凋時,沒有搭配架子,離地70公分攤晾。

直接將一篩接一篩的茶放在地面上,沒有離地加工條件。

制茶場地有限,攤晾空間不足,采下來的茶葉沒法及時攤晾,薄攤薄晾,做出來的白茶成品鮮爽味不足。

另外,收茶青時,來源也不把控,甚至為了追求產量,隻是隨便買入便宜茶青就開廠加工……

胡亂粗制,工藝馬虎,制茶不精的白茶。

看似為白茶市場『增了產量』,但從中沒有幾箱品質過硬的好茶。

更有甚者,這些工藝粗糙、違背白茶傳統工藝、采用『快節奏』加工出來的白茶,被廠家冠以『新工藝』的名號對外出售。

將工藝不規范,標榜成自家制茶特色

動輒就以『新工藝』的名號,速成老白茶。

其實質,還是換湯不換藥的做舊茶!

《5》

白茶也好,其他茶也罷。

茶葉圈子內,從來不缺乏產量。

增產XX噸,隻不過是紙面數字。

低端茶、粗制茶、盜版茶、劣質茶加工生產再多,對整個市場毫無益處。

尤其是為了產量,不惜毀林開茶山種茶,盲目舍棄傳統制茶工藝的做法,更是太短視。

在滾滾的市場巨潮面前;

在幾十元一餅老白茶遍地都是的實情前;

在各式外地白茶不斷湧入的背景下。

身為普通茶客需要做的,是多加擦亮雙眼。

買老白茶,千萬別圖它便宜就買入手。

畢竟,哪怕再便宜的茶,買回去後根本喝不下去。

試喝一次,發覺它味薄寡淡,沒味道,還隱隱發散著怪味。

喝了一次就不想喝下一次,即便將它們扔進冰箱裡當『除味包』也用不著《沒什麼茶香》。

除了價格便宜外,一無是處的劣質老茶,買了也是累贅!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