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白茶需要醒茶嗎?幹醒和濕醒哪個好用?這些真相一次性說清楚。《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想去晨跑,但天氣一點都不配合。

昨天還穿著短袖,回味盛夏,今天『一夜入冬』,暴雨傾盆。

天空陰沉,像小時候對我數學成績不滿意的老陳的臉。

好怕怕!

還是乖乖待在辦公室裡喝茶,比較識相一點。

不喜歡冬天,但又有點盼望著天氣徹底冷下來。

或許是因為到了谷底,之後就會是慢慢回升,總是有希望的。

村姑陳的弱點之一,就是太愛憎分明,太有原則,不夠圓融。

不僅對人,對天氣、季節也是苛刻。

總覺得冬天就該有冬天的樣子,幹脆徹骨地寒冷。

《寫完這句話,忽然覺得這是自誇……》

李麻花說,為了慶祝正式入冬,要出去吃一頓重慶火鍋。

不過,看了眼新聞,還是決定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看來,人們還是不太能耐得住寂寞,需要這樣那樣的娛樂活動,豐富生活。

《2》

火鍋吃完,隻覺得膩。

所以,此時喝茶,是必須的。

拿一把玻璃壺,600毫升左右,註水七八分滿,放到電陶爐上去煮。

等水燒開的間隙,去倉庫取了一塊老壽眉餅,撬下2-2.5克,投進壺裡。

還沒喝,就能聞到空氣中彌漫著的甜美棗香。

解膩的效果,一流。

當然,如果覺得麻煩,大家也可以煮散茶。

煮茶的時候,忽然想到,前不久有茶友提到的問題:

『家裡的白茶存了3年,想開箱喝茶,怎麼做才能喚醒它,讓泡出來的茶湯更好喝?

很多人都知道,茶圈裡有一個概念,叫『醒茶』。

顧名思義,就是讓茶葉從沉睡的狀態中蘇醒過來,從而重新煥發出茶葉的本質,便於後續的沖泡和飲用。

這個做法,通常出現在熟普身上。

熟普,的確需要醒茶。

理論上來說,它屬於黑茶,以渥堆工藝為特點,采用人工濕熟的技術,讓它重度發酵,去除了青臭味。

並且,在熟普陳化的過程中,大量的微生物也參與其中。

不論是加工時的發酵,還是後期陳化時的發酵,除了需要適宜的溫濕度,還有相應的微生物菌種和數量。

所以,存放一段時間後,熟普的茶葉們,大都睡著了。

從外觀上也能看出,熟普餅一般都被壓得嚴絲合縫,喝之前需要提前拿出來,讓其與空氣、水分接觸。

讓沉睡的細胞,被外界的動靜重新喚醒。

接著,細胞就開始漸漸蘇醒,把儲存時所吸入的悶味、倉味等,大量揮發出去。

同時,展現出自己獨有的濃醇、甘甜等屬性。

故而,很多喝熟普的朋友,都有醒茶的習慣。

這是由熟普喜濕、喜潮、喜溫的重度發酵所決定的。

另外,也和它的茶樹品種、工藝等因素,密不可分。

《3》

常見的醒茶方法,主要分為兩種。

其中一種,是幹醒。

提前把茶葉撬出來,放在紫砂罐裡,再擺在家裡通風的地方。

讓流通的空氣,散去熟普陳化中所積累的雜味,煥發原本的香氣和滋味。

所謂『幹醒』,就是不直接接觸水,茶葉還保持相對幹燥的狀態。

另一種,則是濕醒。

濕醒的操作方式,和大家平時所說的洗茶,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正式喝茶之前,先用沸水將幹茶浸潤,把頭道茶湯舍棄不喝。

自第二沖茶湯開始喝起,據說,這樣能喝到更濃鬱的味道。

對於熟普而言,不論是出於衛生方面的需求,還是為了讓茶葉透氣蘇醒,醒茶都是很有必要的。

但與熟普相比,白茶不需要醒茶。

從樹種,到生長特性,再到加工工藝、儲存方法,都決定了白茶喜幹怕濕的特性。

國標中有規定,成品白茶的含水量,不得高於8.5%。

因此,白茶的工藝,雖然隻有簡單的兩步,萎凋和幹燥。

但歸根結底,都是為了讓茶葉順暢地走水,並盡可能地保留下天然的物質。

技術精湛的制茶師,既能把含水量控制得極低,又可以讓白茶保持『鮮香醇爽』的風味特點。

比如老S,對自己的要求極其嚴格。

把白毫銀針的水分,一降再降,比標準更低,以出口的3%含水量為目標。

眾所周知,白毫銀針芽頭肥壯,中間有5-7層,本就很難做幹。

想要做出精品,更是難上加難。

與此同時,我們在存放白茶的時候,也要密封。

不能讓茶葉暴露在空氣中,否則無處不在的水汽,會影響白茶的品質。

更不能讓它們見光,或者處在潮濕、黴味重的環境裡。

白茶儲存的五大要則,密封、幹燥、避光、陰涼、無異味,缺一不可。

是以,存放多年的白茶,不會像熟普那樣,沾染上悶味、倉味等。

儲存得當的老白茶,香氣依然清爽潔凈,散發著幹燥植物的清香。

《4》

或許會有看官問,散茶不用醒茶,那白茶餅呢?

它都壓成一塊餅了,想必很難接觸到空氣,喝的時候要提前撬出來醒嗎?

村姑陳的答案是,不需要。

白茶喜幹燥,不僅針對散茶,餅茶亦是如此。

況且,白茶餅雖然名義上稱為緊壓茶,但比起熟普餅,它是名副其實的『松壓』了。

表面上看,當散茶被壓成了餅,就變成了沉甸甸的一個整體。

但是,只要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白茶的芽頭和茶梗,讓茶餅中間自然形成了縫隙。

正常的白茶餅,松緊適宜,微弱的氧氣能在餅中間隨意穿梭。

如此一來,也能讓內外的陳化進度保持一致。

長此以往,白茶餅順利轉化出豐富的營養物質,且一直處在相對清醒的狀態。

反之,壓得硬邦邦,像『鐵餅』的白茶餅,工藝不當,品質也有缺陷。

睡得沉,陳化得慢,香氣滋味不盡如人意。

如果讓白茶餅也經歷像熟普那樣的醒茶,不管幹醒還是濕醒,都會損耗香氣。

經年累月聚集的茶香,暴露在空氣中,就揮發了一大半。

頭道茶湯裡的養分,也不容忽視,倒掉實在浪費。

可見,白茶餅和醒茶,天生八字不合。

強行拉郎配,隻能是一場悲劇。

《5》

熟普與白茶,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茶類。

前者重度發酵,且壓得十分緊實,密不透風,確確實實是進入了『深度睡眠』。

後者則是微發酵茶,即便壓餅,也是松緊適宜的。

有芽頭相間,有茶梗相隔。

因此,存放多年以後,也仍然是淺度睡眠。

意識清醒,一喚便醒。

如果把熟普的醒茶方法,套用在白茶身上,純屬多此一舉。

反而會讓濃鬱的茶香揮發,影響沖泡時香氣和滋味的展現。

我們白茶,是安靜的美男子,不爭不搶,不吵不鬧。

沖泡的時候,也沒有太多花裡胡哨的方式。

一隻蓋碗,沸水沖泡,直接倒出來就能喝。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