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頭條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曾有茶友曬圖,發來他在辦公室佈置的『泡茶角』。
定睛一看,這個臺面佈置風格很傳統。
桌佈上墊著一層透明玻璃板,臺面羅列著各式茶具。
大容量保溫壺一把,茶友說,這是用來保溫熱水,方便泡茶的。
實時保溫的大壺,能免去燒水泡茶的繁瑣。
除此外,還有帶把手的紫砂杯、架有濾網的公道杯、以及飄逸杯等。
並且,那個飄逸杯還是塑料材質制成。
造型上沒有太多創新,依舊是黑白二色,泡茶內膽的實際容量並不大。
從飄逸杯、到紫砂杯、再到保溫壺……
說實話,這泡茶臺囊括了絕大多數的錯誤泡茶法。
泡茶之前,還得慎選為好。
《2》
飄逸杯自帶過濾功能。
作為創新茶具代表,飄逸杯既是壺又是杯,屬於二合一產物。
用飄逸杯泡茶,不需任何泡茶經驗。
哪怕是白紙型的新人,看了示范後也能輕松上手操作,被不少人視作辦公室泡茶神器。
將內膽拆下後,用清水將內膽和外杯仔細洗幹凈。
隨後,往內膽裡加入適量幹茶,註入沸水後即可沖泡。
註水完畢,稍待片刻,等茶味浸出後,再摁下開關閥門。
閥門一開,內膽裡的茶水便會自動過濾到外杯內。
既不燙手又能快速分離茶水,自動過濾,非常省心。
若自己一人喝茶,選容量適中的飄逸杯後,連續沖泡多次。
沏出一大杯熱茶端起便喝,十分痛快。
若是辦公招待,得選容量稍大的飄逸杯,將沖出來的茶湯分入客人杯子裡,一起品嘗。
飄逸杯泡茶雖說簡單省事,但不適合日常使用。
從經驗看,飄逸杯有不少泡茶局限性。
首先,飄逸杯無法像蓋碗那樣揭蓋聞香。
喝茶不聞香,品茶樂趣要打不少折扣。
其次,飄逸杯的『滴濾』出湯,耗時偏慢。
部分飄逸杯的出水口,水流細,茶水倒出速度慢。
雖說能自動過濾分離茶水,但用時未免太慢。
再次,自帶過濾網的內膽,清洗不便。
等到時間一長,無法拆卸下來清洗的過濾網會佈滿茶垢陳垢,並不衛生。
最後,飄逸杯的內膽空間有限。
市面上有不少飄逸杯,外形看著容量可觀。
但內在發揮泡茶用途的,僅是內膽空間。
泡茶空間小,投茶數量不能太多,不然泡出來的茶味易濃。
但隻放一小撮幹茶進去,沒泡幾次就會變淡。
濃淡之間,投茶多少實在難以拿捏。
更何況,市面上不少飄逸杯是塑料制品。
沒能達到食品安全標準,劣質塑料飄逸杯會發散出橡膠味。
再將其用於泡茶,無疑是將好茶推向火坑!
《3》
快客杯介於蓋碗與茶壺之間。
早些年在新式茶具裡,快客杯曾經喊出過不少口號。
號稱年輕人喝茶必入的第一套茶具。
號稱能吊打蓋碗,泡茶不怕燙。
號稱能兼備茶壺的保溫性能……
因外形特點,快客杯在圈內還有這樣的別名,叫做手抓壺。
手抓壺這個名字很形象,和茶壺相比,它並沒有設計壺把。
但在壺身兩側,卻增加了抓手,因此得名。
作為脫胎於蓋碗與茶壺之間的產物,快客杯和傳統茶壺相比,壺嘴普遍縮短,常設計成開放式的鷹嘴出湯口。
鷹嘴出湯口和茶壺泡茶相比,優勢多多。
泡茶時不用擔心狹窄的壺嘴內部通道會被泡開的茶葉堵塞,從而導致茶湯倒出『大堵車』,出水不暢,斷斷續續。
再說,和蓋碗相比,快客杯增加了出水口和兩側把手。
拿起快客杯倒出茶湯時,只要拿在兩側,便不必擔心泡茶燙手。
但經過泡茶實測,發現快客杯仍舊比不過蓋碗。
從泡茶防燙手角度考慮。
買蓋碗時,隻需選對碗沿寬窄適中的蓋碗。
用三指握碗法拿起蓋碗時,抓握在碗沿上便能隔絕熱量,不會再感到燙手。
但從茶湯倒出的幹凈利落效果看,快客杯的鷹嘴出湯口,反而限制了茶湯的奔湧而出。
泡茶時,還不如蓋碗出湯來得迅速。
至少,蓋碗的合蓋開口能自由調節。
傾倒茶湯時,茶水順著合蓋開口呈現瀑佈狀快速倒出,徹底瀝幹。
論泡茶出湯實用性,還是蓋碗更好用。
再說,快客杯的整體更接近於茶壺。
揭開蓋口,壺口略窄,投茶註水多有不便。
但凡遇到幹茶略微蓬松的茶葉,投茶過程就會較為局促。
不如蓋碗泡茶時,來得那麼百搭實用。
《4》
燜茶壺是近兩年再次走紅的網紅茶具。
論燜茶壺的本質,大家都不會陌生。
它就像過去家家常備的暖水壺,自帶保溫內膽。
和外形俗氣、外殼經常是大紅大綠圖案組成的老式暖水壺略有不同。
燜茶壺的外殼設計,看著相對更時髦罷了。
但論本質,換湯不換藥。
話說,燜茶壺是怎麼走紅的?
這說來話長,不知道茶友們有沒有看過這樣的廣告推送?
又或者,無意間點進這樣的賣茶直播鏈接。
『7年陳老白茶,百元一份,買二送一,再送一把燜茶壺』
『秋天的第一壺老白茶,你燜了嗎?
現在下單再送燜茶專用壺』
『限時特惠活動,老白茶和燜茶壺搭檔組合,久燜不苦,越悶越香』
不知何時起,燜茶壺和老白茶捆綁在了一起。
很多賣老白茶的直播間,最常送的贈品,非燜茶壺莫屬。
諸如此類的畫面看多後,難免讓人產生這樣的誤區。
仿佛將老白茶悶著喝,不過是件疏松平常的事。
但這裡要鄭重提醒大家,千萬別盲目相信。
好茶不需要悶泡,短短幾秒就能浸出鮮香醇爽的美妙茶味。
泡老白茶,不提倡從一開始就悶著喝。
那些極力鼓吹將老白茶放進燜茶壺內,起碼燜上一個鐘頭再去喝的說法,大多居心不良。
隻有內質積累寡淡、品質糟糕的老白茶才會出現不悶泡、沒味道的局面!
一旦照做,將這些劣質老茶燜上半天後再倒出來喝。
且不說多喝濃茶,不利健康。
悶了這麼久後,何談好茶的香清甘活風味?
《5》
保溫杯在日常生活裡,大家都不陌生。
有了保溫杯後,能隨時喝到熱水、熱茶、熱湯,非常暖心。
但辦公室喝茶,有條件的話,還是建議燒水泡茶更好。
用保溫壺/保溫杯裡的熱水泡茶,難免會遇到水溫不足,茶香、茶味激發有限的尷尬。
再說,出門在外喝茶時,若茶友動了用保溫杯泡茶的念頭,以下細節可不能再疏忽。
為避免影響茶湯風味,得選對食品級不銹鋼保溫杯。
不然擰開瓶蓋後,一股濃鬱不銹鋼味飄揚而來。
這樣的保溫杯泡茶,哪能讓人放心泡茶喝?
保溫杯多為直筒造型,內壁清洗不易,建議配套杯刷進行清洗。
每次用完後及時清洗,才不會留下殘留茶垢與污漬。
最後,若是直接用保溫杯泡茶,投茶量千萬別太多。
長時間待在高溫悶熱環境下,茶味物質會快速釋放。
一不小心,茶味就會被悶濃泡苦。
投茶量『寧少勿多』,方才穩妥。
用保溫杯泡茶時,擰開瓶蓋喝茶,要多加當心。
不要貿然大口飲入,萬一熱茶溫度過高,燙傷了口腔黏膜就不妥了。
說到底,比起用保溫杯泡茶,個人更傾向用保溫杯盛放茶水。
出門之前用蓋碗泡茶,將熱茶灌入保溫杯內。
既不用擔心茶味被泡濃,又能安心盡享美妙茶味!
《6》
日常泡茶,蓋碗的實用性更強。
白瓷蓋碗基礎百搭,不存在一壺一茶的繁瑣要求,所有的茶葉都能沖泡。
再加上,蓋碗屬於分離式茶具。
平日裡,慣用二才蓋碗《隻有碗與蓋》。
有了茶盤托底後,三才蓋碗本身的底托反而顯得重復累贅。
泡茶時,蓋與碗自由活動的屬性,優勢多多。
一來,能利於趁熱揭蓋聞香,揭蓋看葉底。
二來,能自由調節合蓋出湯開口。
三來,能快速傾倒茶湯。
一眾茶具裡,不論飄逸杯、燜茶壺、快客杯,它們統統難以挑戰蓋碗的『百搭神器』美譽!
更多關於茶具的知識
新手喝白茶,要準備哪些茶具?
幹貨分享,4件基礎茶具一個不能少
蓋碗、茶壺、飄逸杯,茶具種類繁多,為何『萬能茶具』會是蓋碗?
3個蓋碗挑選細節,完整握碗手法,學會這些,蓋碗泡茶再也不燙手
答疑解惑,沖泡白茶時,玻璃蓋碗和白瓷蓋碗有什麼區別?
沖泡白茶、巖茶、普洱茶時,是素燒蓋碗好,還是白瓷蓋碗好?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