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前段日子有位老茶友開箱,找出一餅2016白露壽眉。
是那餅最經典的《蝶戀花》,打算撬出部分用於近期煮茶。
撬茶之前,為了儀式感,也為了後期存茶周全。
那位細心的老茶友特意發了條私信:
『撬茶餅時,要不要戴手套?
』
個人感覺,可戴可不戴。
帶上一次性手套,再去開箱取出茶餅,衛生方面更有保障。
如果覺得帶上手套後,不便於撬茶動作施展。
不戴手套,也無妨。
但前提是確保雙手潔凈幹燥,再去取茶。
要不然,塗了護手霜或者剛剝了幾個砂糖橘,手上還沾著明顯氣味,就上手接觸茶餅。
好端端的一餅茶,免不了會受到外來異味幹擾,串味變質。
自古以來,就有投桃報李一說。
細心愛護一餅好茶,假以時日,才能享用到美妙風味。
存茶疏忽大意,撬茶馬虎對待。
等到好茶存壞變味,亡羊補牢,為時晚矣!
撬茶這件事,看似簡單,實則有不少細節歷程。
慢慢梳理一番,撬白茶餅的注意事項,大有文章。
《2》
一、勘察環境,撤掉多餘雜物。
路過朋友店裡,坐下來閑聊一番。
期間,朋友起身,從抽屜裡找出一餅老茶。
剝開餅紙,將茶餅平放在桌面撬茶。
原本,一切都很順利。
那位朋友作為喝茶多年的老茶客,輕松兩下就卸出一片薄薄的茶。
正準備將餅紙原樣包裝回去,繼續密封時,卻出了小狀況。
『呀,這裡怎麼會有一大灘水漬?
』
原來,那天泡茶時,桌面灑出個別茶水。
撬茶餅之前,也沒有注意清場,收拾桌面。
導致茶餅的外層餅紙,濕透了一大團。
隻好臨時剝開濕掉的餅紙,再將茶餅裝入密封袋內保存。
說實話,不知那餅白茶內部,是否也受到水汽影響。
若有,這個重大存茶疏漏,會導致整餅茶受潮跑氣變味!
前車之鑒擺在面前,撬茶之前先勘察環境很重要。
收拾出一方平整、潔凈的桌面,再去撬茶也不遲。
《3》
二、盡量使用專用工具撬茶。
在網上看到有人用一把大剪刀撬茶餅。
操作方式是,一手拿著剪刀的一側利刃,一手摁緊茶餅。
接著將那把大剪刀的另一側利刃,往茶餅內部紮進去。
哎喲喂,剪刀可不是這麼用的!
再說,從對方的實拍圖,可以清晰可見,那把家用的大剪刀,之前應該剪過不少透明膠帶,刀刃上面還殘留有膠水痕跡。
這麼一把臟兮兮的剪刀,用來撬茶難免會污染一餅好茶!
撬茶這件事,術業有專攻,用茶刀、茶針會更好。
針對緊壓的沱茶、磚茶,用茶針會更常見。
對大部分白茶餅,用造型扁平、兩側鋒利的茶刀,綽綽有餘。
用茶刀撬茶前,也要注意衛生。
閑置在桌面許久的茶刀,為了防止灰塵幹擾,最好將刀頭擦一遍,再去撬茶。
扁平且鋒利的茶刀,在撬茶時,有利於將茶餅『片』開。
類似切烤鴨、甜皮鴨、片皮鴨的刀法。
依照特定層次,將茶餅薄薄『片』開,更能保留內部葉片的完整度!
《4》
三、找對刺入點。
萬事開頭難,撬茶也是如此。
拿到一餅完整的白茶餅,建議先觀察整體。
買茶時,盡量選壓餅松緊程度適中的茶餅,更有品質保障。
開始撬茶之前,為了保留茶餅整體美觀度,建議將茶餅翻個面,從帶有餅窩的背面入手。
緊接著,再沿著茶餅背面,仔細看一圈。
壽眉餅的原料特征很明顯,有葉有梗。
茶餅邊緣有茶梗分佈的地方,意味著有一定空隙。
以此為切入點,將茶刀沿著茶餅壓制方向,平行伸入。
目測估量出所需的幹茶用量後,輕輕一抬,就能撬出類似馬鈴薯薄片的茶葉。
薄薄撬開,能降低碎茶損耗。
後期沖泡過程,更能輕松泡開舒展!
《5》
四、順著層次依次撬開。
順利撬開過一次的茶餅,下一次再去撬茶時,會省心不少。
沿著上一回的撬茶痕跡,繼續往四周擴散,逐層撬茶就是。
一回生,二回熟。
隻需找對刺入點,接下來的撬茶操作自然能『勢如破竹』!
撬茶時,為了盡量降低損耗,千萬牢記一點。
每次撬茶,茶刀都要水平往前深入。
散茶壓成茶餅時,逐層受力,才會最終緊壓定型。
壓出來的茶餅,類似千層糕。
只要順著茶餅壓制的大方向,按部就班,逐層分解。
肯定能最大化降低碎茶損耗,提高利用率。
《6》
五、喝多少,撬開多少。
撬白茶餅,不主張一次性全部撬開。
每次撬出,參考吃自助餐的原理,按需取茶。
現喝現撬,風味更好。
類似榨橙汁,提前兩三個小時將橙子榨汁,風味沒有『現榨』那麼香。
不過,對於『現喝現撬』的做法,也遇到不少質疑。
有茶友認為,蓋碗泡白茶,泡一次茶僅需5克,但撬茶餅時,肯定不會這麼準。
一邊撬茶,一邊稱重,肯定會多撬出部分。
對於多撬出的三、兩克幹茶,放在一旁,倒也無妨。
但別將茶餅全部拆散架,否則不利於整餅茶的聚香!
《7》
六、撬茶結束,及時收納。
曾經有茶友關心,白茶餅撬開之後,應該怎麼保存?
為什麼他試了好幾次,一餅茶剛撬開時香氣很足,放到後面茶香就逐漸淡了?
這與日常存茶方法,息息相關。
妥當保存,撬茶結束後及時原樣密封,更能維持一餅好茶的優良品質。
撬開過的茶餅,存茶思路分兩點——長期藏與短期存。
一餅茶撬開試喝過後,若是近期沒有喝茶打算,繼續用三層包裝存茶比較好。
將茶餅裝入牛皮紙袋後,再分別套進食品級鋁袋、塑料袋、瓦楞紙箱,逐層密封,統稱三層包裝。
如果將這餅茶當做日常口糧茶,隔三差五泡茶喝,那麼將茶餅裝入密封袋內保存,更方便日常取用。
顧及到密封袋的存茶密封程度有限,不適合長期存茶。
裝進密封袋的茶餅,最好在一、兩個月內及時喝完,風味更好,能防止跑氣變味!
100克、200克茶餅,按一天喝1泡茶《消耗5克》的頻率來計算,一個月左右剛好能喝完。
對於350克的七兩餅,甚至更大規格的茶餅、茶磚等,做不到短期喝完。
解決對策是拿到一餅新茶後,從中間『片』開兩半,盡量避免弄碎。
一半放回三層包裝繼續長期密封,另一半放進密封袋方便日常取茶。
如此,即便是撬開過的殘缺餅,也能妥當留存美妙風味!
《8》
白茶餅的風味,會比散茶更成熟、甘醇。
茶圈內,偏好喝餅茶的老茶客,大有所在。
隻不過,完整一餅茶經過多次撬開後,難免會出現碎茶。
撬茶技術再好,也避免不了適當碎茶的出現。
撬一次、兩次、三次、第N次之後,積少成多,每次撬碎出來的碎茶相加起來,也能小有規模。
對於這些撬碎的茶葉,有的茶友會選擇扔掉。
但只要妥當保存沒變味,平白無故舍棄這些碎茶,太過可惜。
此時,不妨轉換泡茶思路。
集中收集撬碎的茶葉碎末,再從網上買入植物纖維制成的茶包袋《隔渣袋》。
往裡裝入適當碎茶後,綁緊袋口。
這樣的碎茶包,不論是煮茶,還是玻璃杯泡,亦或者隨便泡,都能提供精彩茶味。
平白舍棄,豈不可惜?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