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最近,流行一種賣茶的話術。
碰到顧客時,不跟他講產區,不跟他講工藝,不跟他講儲存,隻反復強調,我這茶泡法很簡單,拿把壺一燜就能喝。
最重要的是,我這茶,怎麼燜都不會苦。
言下之意,自己的茶品質是極好的——相比那些一燜就會發苦的茶而言。
有條件的,還是即時燜上一壺,拿2克茶投入到500毫升的水裡,這種茶水比例嚴重失調的泡法,燜出來果然一點都不苦。
誰家的茶這樣泡,會苦呢?
在500毫升的汪洋大海裡,2克幹茶隻是滄海一粟,沒入其中,連水花都不會濺起一朵。
然而,不懂茶的消費者卻已經在這一波花樣十足的操作中,欣然接受並買單。
縱觀這個銷售套路,其實很簡單。
是一個避重就輕的策略。
拋棄對自己不利的、判斷白茶品質的傳統標準三件套:產區、工藝與儲存。
而把一個外四路的『怎麼燜都不會苦』,當作了唯一的準繩。
如此這般,在銷售人員的刻意引導下,一小部分對白茶、武夷巖茶一知半解的消費者,成功地被洗腦了。
也認可了怎麼燜都不會苦,這部分茶友對白茶好壞的認知,便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2》
怎麼燜都不會苦,真的可以代替產區,代替工藝,代替儲存,成為新一代判斷白茶或者巖茶好壞與否的唯一標準或者重要標準嗎?
不能。
什麼叫做怎麼燜都不會苦?
或者說,什麼樣的茶,無論是用蓋碗燜,還是用保溫壺燜,都不會苦呢?
當然是內質不豐富的茶。
內質欠缺的茶,人家有十分內質而它隻有五六分的茶,才會怎麼燜都不會苦。
內質少,才會燜不出什麼味道來,這當中自然包括苦味和澀味。
喝過這種茶的人,應該會發現,這種怎麼燜都不會苦的茶,除了怎麼燜都不會苦這個特性之外,它還怎麼燜都香氣單薄香型單一,沒有豐富的層次感;
除了怎麼燜都不會苦這個特性之外,它還湯水清淡,不稠不滑,無果凍感,無包漿感。
它隻是在水當中,增加了一點點茶葉的味道,而已。
這種隻會讓白開水添加一點茶味的茶,能算是好茶麼?
我們喝茶講究的香清甘活呢,巖骨花香呢,鮮香醇爽呢?
全不要了?
如此喝茶,跟牛飲有什麼關系?
所以,這種怎麼燜都不會苦的茶,隻能算茶葉當中的下品,登不得臺面,上不得大雅之堂。
大家見過賈母王夫人王熙鳳用大壺燜茶喝麼?
當然沒有。
因而,『怎麼燜都不會苦』這種說辭,自然就不可能成為斷定一款茶是好茶的標準。
它隻是一款不好的茶,平常的表現罷了。
《3》
當然還是會有茶友認為,怎麼燜都不會苦的茶,是好茶。
這部分茶友,平素相對比較『懶』。
覺得泡茶麻煩,洗蓋碗公道杯麻煩,還是拿隻玻璃杯泡茶比較簡單。
開水一沖便是一杯,喝完了再沖,又是一杯。
三杯過去,便到了下班時間,絲毫不影響工作。
而到了冬天的時候,這類『懶』茶友便會選擇用保溫壺燜茶——沖一壺開水進去,扔一撮茶進去,蓋上蓋子一燜,就好了,並且還越燜越有味道,口渴的時候馬上就有茶喝,多麼方便?
是了,前文說過了,這種喝法,便是解渴之用,林妹妹口中的『牛飲』是也。
喝茶,是雅品還是牛飲,是每個人自己的選擇,村姑陳也幹涉不來。
但是,如果一款茶用蓋碗泡不好喝,但用燜茶壺一燜就好喝了,那這款茶便是為牛飲而生的,是謂解渴茶是也,跟夠格雅品的好茶,沒半毛錢關系。
當然解渴也是人類的基本需求,是正當要求,應該得麼滿足。
那麼,選擇一款用蓋碗泡才好喝的茶,豈不是更解渴?
人類的口渴,有兩種化解方式,一種是喝水,以水補水;第二種是喝茶,用好茶來生津止渴。
利用好茶的茶多酚,茶氨酸來補救饑渴的味蕾,唇舌,豈不更加妙哉?
在解渴的同時,補充一些養分,豈不是對身體更好?
何必降格,去追求那勞什子的『怎麼燜都不會苦』?
《4》
又有人言,我泡茶喜歡坐杯,所以我需要怎麼燜都不會苦的茶。
這就更加需要改變了。
泡茶時坐杯,是個壞習慣。
浙大的王教授有許多科普的視頻,還有一本叫作茶與健康的書,感興趣的茶友可以去書店買。
在這些視頻裡,講得很清楚,茶葉當中的三大內質,茶多酚,茶氨酸,咖啡堿,它們的釋放速度,是不一樣的。
茶多酚與咖啡堿,它們的釋放速度相對較快。
而茶氨酸,它的浸出速度相對較慢。
泡茶的時候,沸水註入後,最先浸出到茶湯當中的,是茶多酚和咖啡堿,其次才是茶氨酸。
如果坐杯,那等於是延長浸泡時間,茶葉當中的內質會加倍浸出——坐杯後的第一沖茶湯裡,便會含有大量的茶多酚和咖啡堿,茶氨酸當然也有,但由於它浸出速度慢,故而在坐杯後的茶湯裡,它的含量略遜於另兩種。
坐杯出來的茶湯,第一沖第二沖第三沖,基本上是含有大量茶多酚與咖啡堿的,於是喝下去的人,就要注意了,痛風的茶友,尤其要注意。
李老爹的一個病人,便是由於長期喜歡喝濃茶,又喜歡抽煙喝酒還不跑步,最後弄得關節不太舒服。
可見,坐杯悶泡,喜歡喝濃重口味,可不是好習慣,對身體健康不利,還是快快改了吧。
買一些高山茶,本身茶多酚與咖啡堿的含量就不是很高的,再買隻好用的蓋碗來沖泡,快進快出,不悶泡不坐杯,這樣泡出來的茶,喝了,才是真正對身體好。
生命隻有一次,身體隻有一副,何必委屈了自己呢?
《5》
怎麼燜都不會苦的茶,內質不足。
正因為內質不足,才燜不出苦味來——它連咖啡堿的含量都那麼低,估計茶氨酸的含量也沒幾克了,這樣的茶,跟茶渣是同款,沒有喝的必要。
也正因為內質不足,怎麼燜都不會苦的茶,也同樣具有了第二個特征,那就是,不耐泡。
它那本來就沒有幾克的內含物質,在前三四沖就燜得差不多了,到了第五第六沖,也就沒多少東西可以燜出來了,不耐泡,那是肯定的。
不信?
買一罐回來一試便知。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