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個喝巖茶的人,9個會碰到,4大巖茶沖泡難題,解決方法都在這了。《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有茶友問,為什麼巖茶的投茶量那麼大,也就隻能泡幾次?

看完問題的第一時間,麻花盯上了最後倆字眼。

僅僅泡幾次?

具體到底是多少?

如果是七沖八沖,那還說得過去。

但要是隻泡兩三沖就變淡,茶味『落』得很快,陡然就泡不出味道。

那這茶顯然是貓膩多多。

在圈內,咱們通常會給這類茶進行統一分類,罪名就是『不耐泡』。

從經驗看,茶味寡淡、湯感薄、不耐泡的巖茶,明顯是先天不足,內質缺失。

但排除品質因素影響,假設是沖泡因素導致的茶味不耐泡,就值得逐一分說了。

因為這樣的茶,並非病入膏肓,還『有得救』。

喝巖茶,遇到不耐泡、不夠香、茶味淡等4大沖泡難題,還得對症下藥,才能一步到位,徹底解決。

《2》

沖泡症狀一,不耐泡。

有茶友提問:『朋友去年給我送了一盒肉桂,據說能泡十來次,但我怎麼才泡5次就淡了?

這不對勁,同樣的巖茶,從十來沖到五沖就淡,直接銳減過半,這未免太『滑鐵盧』了。

經過了解,才知道對方在泡茶時,參考了網上的教程。

高沖註水,慢慢『吊』水流,潤茶一遍,再正式沖泡……

一番折騰之後,大量的茶味物質已經被浪費,難怪泡茶時,同樣的巖茶肉桂耐泡表現會大不如前。

當然,對於這個問題,對應之策也不難。

首先,盡量縮短潤茶時間。

當然,品質好、信得過的巖茶,大可省略潤茶和洗茶,直接開始沖泡。

其次,註水動作不能慢。

蓋碗泡巖茶,不建議高沖註水,將燒水壺靠近蓋碗後,環壁快速註水,泡茶效率更高。

要是註水環節耽誤過多時間,必然會帶來茶味浪費。

最後,一定要快出水!!!

茶湯滋味沒被泡淡之前,大可選擇『秒出』,快速註水後,合蓋直接出湯,片刻都不要耽誤。

泡了6沖左右,茶味已經大量消耗,才需要考慮坐杯。

要是從第一沖就坐杯悶泡,情況肯定會變得很糟糕。

在悶出兩、三沖濃茶後,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茶味表現自然不耐泡。

《3》

沖泡症狀二,茶味又濃又苦。

從常識看,將茶泡濃之後,調整對策無非是減少投茶量,或者加快出湯時間。

蓋碗泡巖茶,110毫升標準蓋碗,單泡投茶8克綽綽有餘。

沒必要一下子猛增到10克、12克、13克。

出湯時間上,參考上文的做法,快出水才是王道。

註水之後,快速出湯。

一手持燒水壺註水,另一手合蓋出湯。

只要減少茶味物質過量浸出,泡出來的茶湯就不會『濃』。

不過前兩天,麻花看到一個新鮮方法——加水稀釋。

參考對方的觀點,沖泡巖茶時,即便不小心將茶泡濃悶苦了,也不要緊,加點熱水進去稀釋就行。

畢竟,廚師在炒菜出鍋之前,都得嘗嘗咸淡。

不知大家對這種做法怎麼看?

麻花的意見是,能不用最好別用。

因為這會破壞一道茶湯的完整風味,破壞細膩的茶香、茶味層次。

除非是這泡茶已經嚴重失手,被泡得極濃極苦,不加水稀釋壓根沒法喝入口,否則不建議嘗試。

從茶水比例與浸泡時間方面入手,更能一勞永逸解決問題!

《4》

沖泡症狀三,香氣滋味表現不理想。

同樣的一款大紅袍,在別人手上,能泡出又香又滑的風采。

但到了自己手上,茶香馥鬱程度大打折扣,湯感醇厚程度大不如前,這是怎麼了?

從沖泡環節找原因,重點懷疑以下三點:水溫、用水、註水方式。

武夷巖茶在加工時,經歷了高溫焙火,泡茶水溫不能低。

最佳沖泡水溫,有且僅有沸水。

沸水沖泡,更能激發出優質巖茶的香氣、滋味。

反過來看,水溫不足,泡出來的僅僅是『溫吞水』。

肉桂自帶超有辨識力的桂皮香,以及層次豐富的花香、果香,被嚴重削弱。

水仙的清幽蘭花香,被溫水泡茶後,香氣更是變得虛無縹緲。

所以,每一沖泡茶前,提前檢查水溫很有必要。

尤其是燒沸一壺水,連續沖泡了五、六沖茶湯後,泡到後半程之後,水溫已經下降到七、八十度。

要是不重新加熱,將水溫燒沸,泡出來的茶湯風味肯定不理想!

用水上,從理論上,水質偏硬、含有雜味的水,不適合泡好茶。

從生活經驗看,對待好茶,別貿然用自來水沖泡。

穩妥起見,選純凈水泡茶更省心。

不然,水質不對,也會將茶味泡苦泡澀!

在註水方式上,一開始泡茶,為了促使茶香、茶味釋放,環壁註水很有必要。

環壁打圈往下註水,及時將幹茶浸潤,才能避開茶味寡淡的局面。

《5》

沖泡症狀四,茶味越泡越澀。

假如一泡肉桂在沖泡時,一開始前兩沖,茶味都不會偏澀。

濃淡適中,又香又細滑,湯感綿柔又美妙。

但泡到最後,畫風突變,茶味喝入口感覺越來越澀口。

遇到這種情形,你怎麼看?

從排除法來看,這並非是茶葉品質問題。

畢竟,要是這泡肉桂先天品質糟糕,惡劣不堪,苦澀物質含量極重,肯定在一開場就暴露出馬腳了,不至於留到三沖之後才會露出缺陷。

針對這種越泡越澀的情形,更應該警惕沒瀝幹!

蓋碗泡巖茶,出湯務必幹凈利落,斬草除根,不留底湯。

要是拖泥帶水,後續沖泡出來的茶味必然會受到牽連。

悶在底部的少量茶水,會誘導無數茶味浸出,滋味變得無敵濃重。

下一沖再註水時,這些苦澀濃茶稀釋到下一沖的茶湯。

環環緊扣下,難免會導致越泡越澀。

為此,用蓋碗傾倒茶湯後,先別急著放下蓋碗。

仔細檢查,確認徹底瀝幹,才能為一泡好茶畫上完美句號。

《6》

蓋碗沖泡巖茶,當茶味沒被泡淡之前,都要『即出即倒』。

往裡註水後,立刻就要倒出茶湯。

但早些年,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質疑。

『出湯速度這麼快,不怕味道淡嗎?

無妨,只要內質豐沛,家底豐厚的好茶,不愁快出水就沒有茶味!

響鑼不必重錘。

快馬無需鞭摧。

好茶不急於一時悶泡,極致的快出水,更能考驗真功夫!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