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堆、暴曬、混拼,一次性曝光做舊茶的4大造假伎倆,別再上當了。《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早前幫一位江西茶友鑒餅,這位茶友喝茶多年,以前常喝普洱和鐵觀音,自從2016年開始才慢慢接觸白茶。

到如今,日常喝茶以白茶為主。

那位老茶客在喝了六、七年白茶後,喝茶段位並不低。

但在某次買老白茶時,還是被某餅茶難倒了。

故事起因是,他在某牌子買了一餅老茶。

具體牌子就不便點名了,以免被下江湖追殺令。

據說是2015春壽眉,價位茶友倒沒有詳說,隻給了大致范圍,單餅要到400元以上。

換在兩年之前,買這樣一餅茶,算不上多便宜。

那餅茶撬開泡出來,喝著卻很奇怪。

細看茶餅外觀,葉片有黃有綠,不是過去那種一眼假的老白茶。

就是氣味隱隱不對,於是特意寄樣過來,求鑒定。

對這種來歷不明的『老茶』,試茶時沒有著急喝湯,而是先聞了葉底。

果不其然,一股西藥針劑的氣味。

趁熱去聞葉底時,帶有漚味,稍微放涼後雜味明顯變弱,極具隱蔽性。

從這股漚味看,這餅茶十有八九被輕微渥堆過,並非自然陳化的產物。

不得不說,那餅茶的做舊技術可謂經過了『升級換代』。

隱藏得更深,更為狡猾,不易察覺。

差一點連喝茶多年的老茶客,也被它騙到了。

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是,鑒茶時,一切以實際出發。

一款老白茶若在香氣、滋味上表現差勁,就算沒有人為做舊,故意虛標年份,品質表現也夠嗆!

平日經常有人提問,白茶是怎麼做舊的?

如何分辨真假老白茶?

回顧近些年的鑒茶經歷,這4個真實鑒茶故事,可供借鑒參考。

《2》

一、故意灑黃片的做舊餅。

早期文章裡寫過,黃片《黃色葉片》是鑒別白茶是否做舊的有效手段。

那些經歷厚堆、渥堆、暴曬摧殘的做舊茶,整體變得老氣橫秋,沒有光澤。

連葉片相對成熟、蠟質層厚實的黃片,也統一變成黑褐二色。

看到一餅茶時,鎖定黃片有無,能快速得出初步判斷。

不過某次在鑒茶時,遇到一餅帶黃片的做舊餅。

茶友不解,這餅茶的背面也有黃片,也是做舊嗎?

一眼掃去,是做舊茶無疑,因為黃片與茶餅整體顏色並不協調。

真正的老白茶餅,經歷多年存茶時光後,被氧分子逐漸氧化,失去了新茶期的鮮亮感,逐漸變得暗沉。

同時,茶餅表面的黃片也會隨著時間推移,顏色逐漸加深,不復新茶階段的鮮亮嫩黃。

反觀茶友拍圖過來的那餅茶,茶餅背面雖有黃片,但整體依舊是黑褐色。

而那片獨苗般的黃片,顏色鮮亮,與周圍的餅身顏色形成明顯反差,缺乏銜接,看著很突兀。

據猜測,制作這餅茶的造假者,在渥堆做舊餅上特意灑了個別黃片,稍作偽裝。

但從這不自然的對比反差色還是能看得出,這並非自然陳化結果!

《3》

二、箱底料壓成的蓬松餅。

收到茶友發來的圖片時,點開一看直覺不妙。

這餅茶的原料未免太碎!

餅面上幾乎看不到完整葉片,連完整的芽頭也數不出幾顆。

肉眼看去,這餅茶是用等級偏低、原料偏碎的壽眉壓成。

不出意外,這十有八九是用箱底料壓成的餅。

估計它一開始是按散茶賣的,散茶賣完後,箱底剩下不少碎茶葉。

被人收集起來,再勻上一些相對不碎的壽眉,一起壓成餅。

因為原料碎,所以壓出來的茶餅表面很難看,品相不佳。

再加上,從實拍圖的情況看,這餅茶整體偏厚。

比常見規格的茶餅起碼要厚上一倍,看著倒是蓬蓬的。

仿佛是加了大量燕麥做成的雜糧窩頭,輕輕抖一抖,還會往下掉出細屑。

奇怪,這餅茶怎會這麼厚?

估計是壓餅時,沒控制好壓餅參數,或者是壓餅定型時間太短。

總之,這屬於嚴重壓餅失誤。

或是因為原料太碎,難以壓制定型。

或是壓餅師傅屬於新手,操作不當。

導致茶餅整體定型效果差,壓得太厚內部不易烘幹。

不論從哪方面看,這樣的茶餅品質表現著實一言難盡,哪怕再便宜也得慎入!

《4》

三、低價自曬白茶。

自曬茶有別於正規茶廠出品,往往由茶區農戶自己采、自己曬、自己喝、自己賣。

農家自制模式下,制茶過程未必能按照國標規定。

比如,微雨小雨時,正常是不采茶不收青的。

但部分農戶眼看著茶青越長越快,雨過天晴等級就該變低,自己著實閑不住,會上山采一些回家。

采下後,有太陽就曬一曬,沒出太陽的話就隨便攤晾。

弄幾天摸一摸葉片差不多幹了就收起來,準備拿出去賣。

在這期間並沒有加入烘幹、挑揀等環節,加工不規范。

因為工藝粗糙,采下來隨便攤、隨便堆,沒有及時薄攤,又或者攤晾太厚。

茶青鮮葉在厚厚堆積,容易渥堆發酵,導致茶葉養分流失,顏色變暗。

於是,市面上常見的自制茶,葉片顏色以巧克力色、咖啡色居多。

與嚴格按照萎凋、幹燥等工藝流程做出來的白茶,外形差距甚遠。

哪怕是當年的新茶,經過胡亂曬茶後,也容易被暴曬摧殘得『塵滿面鬢如霜』。

為此,也有人趁機將暴曬出來的粗制茶,打著老白茶旗號出售。

將茶葉暴曬成褐色、咖色等蒼老色系後,隨便標上2015、2014、2013、2012等各式年份的老茶名義,能騙過不少茶圈新手!

對此茶友們在買茶時,得多多當心。

不論有無虛標年份造假,這種暴曬出來的白茶,養分風味受損,品質表現極為糟糕,沒有生產規范可言,敬而遠之為好!

《5》

四、大火烤幹的做舊餅。

有茶友提供過這樣的素材——某餅據說是2009年的貢眉餅。

2018年5月1日白茶新國標正式實行後,貢眉與壽眉才算正式分家。

新國標中強調以群體種茶樹為原料,才能制成貢眉。

但在此之前,大白茶和大毫茶所產的茶葉裡,也能做出貢眉。

當時貢眉與壽眉的區分,不過是前者芽頭看起來更明顯,葉片更窄、茶梗更細,品相更好罷了。

嚴格來說,茶友發來的這餅茶,等級上沒有問題。

但它的年份,大有文章。

2009年的貢眉餅哪怕放在三、四年前,在圈內也是稀罕物。

但那餅茶整體顏色太過均勻,以咖啡色、巧克力色為主,半點黃綠色葉片都看不到。

茶梗偏長不說,甚至連茶梗的顏色都變成褐色。

從經驗上,這種顏色的茶餅要麼是被大火烘幹、要麼是渥堆。

像經過整容的五官,橫豎看去,就是不自然!

再一眼細細觀察,芽頭雖說瘦長,但芽頭上的白毫卻相對勻整。

但奇怪的是,明明是同一餅茶,白毫卻有兩種顏色。

一是灰白,二是亮白。

顏色的深淺明亮,並不統一。

據大膽猜測,這是餅在制作時加入『創作巧思』的做舊餅,做茶時有用一些1-2年陳的渥堆茶,再加上一些渥堆新茶。

兩者拼在一起後,烤幹、做舊。

等到壓成餅後,才會出現芽頭一個灰、一個白的色差。

顏色暗沉、色調不一致、有混拼亂搭嫌疑,疑似烤幹做舊……

單從這餅茶身上,就能挖出不少素材!

《6》

茶葉加工,有統一規范。

具體到白茶制作,大可參考《白茶加工技術規范》國標。

從萎凋到烘幹,每一步都有詳細要求。

但做舊茶的制作,沒有固定模式。

生產做舊茶的茶農、茶商、茶掌櫃,不會按照套路出牌。

或是渥堆、或是暴曬、或是大火烘幹、或是又渥又曬、或是將存壞變質的茶葉二次加工,冒充老茶……

一言概之,只要想造假,就會有層出不窮的做舊伎倆。

要想數盡市面上全部的做舊老白茶方式,並不現實。

茶友們在買茶時,倒也不必恐慌。

做舊茶雖然多,但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買茶時,要認準品質。

選茶香悠揚純正,香氣馥鬱無雜味,湯感甘醇綿柔,回甘生津迅速的好茶。

自然能順利避開魑魅魍魎般的做舊茶圈套!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