顆粒感、砂礫感、粘稠感,是不是好巖茶的高級體現?一次性說清楚。《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曾有朋友用綠豆沙來舉例,什麼是巖茶的顆粒感。

在他眼裡,茶湯帶有顆粒感的巖茶,很像老火陳皮綠豆沙。

文火慢燉後,綠豆煮至綿軟起沙,一捏即化。

舀起來一碗綠豆沙,如霧撲面,舀起一勺,質感妙不可言。

要是火候不夠,煮出來的綠豆湯比較稀,吃起來就比較『水』。

巖茶也是這樣,喝起來有內容的肉桂和水仙,茶湯倒入公道杯後,目測就很粘稠,喝進嘴巴裡,更是茶味豐沛。

巖茶有顆粒感是內質充足的見證,顆粒感遠不是澀麻感……

默默聽了三、五分鐘,沒有打斷對方,讓他一口氣都說出來。

聽完前面這串長長的感慨,麻花也沒有急著反駁他。

而是覺得,喝巖茶時,假設你也有這一連串類似想法。

說實話,有不少基礎茶圈術語需要一再厘清。

《2》

一、何為飽滿、何為醇厚?

醇的本義,說文解字裡已經很清楚,指沒有摻水的酒。

古代的糧食很珍貴,用糧食釀成的酒,更是當時的奢侈品,生產力有限,產量極少,供不應求。

為此,最早的酒在面向大眾普及時,很多都是摻了水的。

摻水之後,酒味就不再濃醇,變成一杯薄酒。

而沒有摻水的酒,酒液醇厚有勁,滋味十足。

化用到現在,醇厚指茶湯中的茶味物質很豐富。

醇厚與飽滿是近義詞,清一色指代湯中內質豐沛,層次充足,滋味豐富。

醇厚漿感明顯的美酒/好茶/老火靚湯等,均是如此。

醇厚一詞的反義是茶味淡薄,寡淡乏味,茶湯喝著像白開水,飲茶時能嘗到『水味』。

茶味體系裡,濃與淡相對,沖泡時通過加量《投茶量》與加時《浸泡時長》,能讓茶味泡濃。

而醇厚與味薄相對,內質寡淡,品質差勁的劣質茶,不論再怎麼悶,也悶不出醇厚湯感。

正所謂,濃非厚,淡非薄是也。

《3》

二、什麼是入口即化?

品鑒場合裡,入口即化一詞出鏡率很高,這是萬能褒義詞,幾乎所有好喝的茶,都能套上這個詞。

廢話,要是茶湯飲入口,沒有甘潤體驗,迅速化出回甘、生津等。

而是澀到不行、苦味濃重、苦澀麻嘴,苦澀滋味一直在嘴裡化不開,那就太惱人了。

啜巖茶的茶湯,入口即化是非常順暢的飲茶體驗。

茶湯喝進嘴裡,全程沒有半點阻礙感。

啜茶入口,不會遇到苦味、酸味、澀味、悶味、雜味、焦味等負面茶味體驗跑出來當攔路虎。

而是全程暢通無阻,就像上高速開車,不用隔一小段就被紅綠燈堵一堵,全程順滑前進。

周末時,看到有人在品鑒慧苑木質香老叢水仙。

對方提到一個詞,這泡茶的湯感很溫柔。

作為正巖坑澗茶,茶湯入口飽滿、醇厚、綿柔,那就對了。

要是茶湯喝入口,猛不丁迎來一陣『刺刺』的茶味。

或是特別苦,或是特別澀,或是特別酸,反而不是好茶所為!

刺激性強烈,不是好茶本色。

茶湯入口即化,溫潤飽滿,綿柔細膩,喝起來嘴巴和喉嚨都非常潤澤,茶水入喉順滑,才是好巖茶的硬實力體現!

在圈內,一度有人將這種飲茶體驗打趣成『開闊感』。

形容喝茶之後的心境,像面朝大海/仰望星空/高山仰止,極目遠眺,看到特別宏大的景觀時,那種開闊舒暢的心情!

《4》

三、看起來粘稠,就是好巖茶?

麻花一直認為,形容一款茶看起來粘稠,算不上什麼好詞。

因為粘稠二字,極易誘人遐想。

譬如,攪拌好的水泥;好幾天沒洗的頭發;熬出來的一鍋漿糊,都能用粘稠一詞來概括。

形容好茶,應該用醇厚二字概括更加準確。

想要文縐縐表達茶湯很醇,漿感很明顯,倒也可以用『溫泉湯』來形容。

參考白居易寫給楊妃的那一句,溫泉潤滑洗凝脂,剛好適用。

沖出滾燙熱茶,不時能看到茶霧氤氳,盈盈而上。

伴隨著茶霧浮現,茶香盈然而上。

焦糖香、花香、果香等諸多香型,直撲鼻端。

肉眼看著,茶湯清透幹凈,漿感分明。

鼻子聞著,香氣清晰,茶香層次豐富。

嘴巴喝著,湯感醇厚綿柔無比,回甘生津持久。

這裡哪一點不比所謂『茶湯看著粘稠』來得形象具體?

《5》

四、顆粒感與巖骨、辛辣感等概念,該如何區分?

巖骨,俗稱茶湯有骨頭,也稱茶骨。

乾隆在《冬夜試茶》時,已經有過批註——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

正巖茶的巖骨,體現在茶湯咽入喉嚨時,仿佛能感受到骨鯁感。

茶味豐富,層次精彩。

而不像飲水那樣,平平無奇,直接平鋪直敘而過。

廣義上看,巖茶的巖骨、巖韻、骨鯁感是正巖好茶的實力彰顯,不單局限在飲茶體驗上。

連茶香、茶香、回味等,統統全方位覆蓋。

正巖茶的香氣滋味,喝起來就是和外面不一樣。

概括來看,正巖茶的香型更清晰,茶香更多元,受正巖小氣候環境影響,茶香普遍清幽持久,香氣落水明顯。

茶味醇厚綿柔,剛柔並濟,有獨特的復合風味。

喝茶過後,更是能源源不斷湧起回甘生津,唇齒留香,甚至是清涼感明顯等。

論本質,巖骨和顆粒感之間,差別判若雲泥。

從喝茶感受看,辛辣感更是和顆粒感截然不同。

顆粒感是一種茶湯不順滑,帶生澀體驗的喝茶感覺。

而辛辣感是肉桂的茶味特征。

體現為茶湯喝到尾水後,咽下湯水後能浮現陣陣辛辣,喉間像是得到一陣力道恰好的按摩,舒服愜意得很!

《6》

顆粒感,也稱砂礫感。

煮綠豆煮至『起沙』的火候到位的表現,但喝巖茶時,咱們可不能追求所謂的顆粒感。

因為道理都在前面寫得很清楚了。

一杯好巖茶,湯感以醇厚、綿柔、稠滑為貴。

喝起來順滑、無阻礙,才是一流好茶。

遇到茶湯生澀,茶湯中仿佛含有『粗顆粒』的情形,那簡直是糟糕透頂。

喜歡做烘焙的人,都能知道,做出來的蛋糕口感要想順滑綿密,蛋糕粉和面粉一定要過篩。

篩去粗顆粒,才能確保烤出來的蛋糕有質感。

借鑒這樣過篩思路,在巖茶的湯水裡,篩去刺激性茶味體驗《包括苦、澀、酸、麻等》後,茶湯喝入口自然不會有砂礫感。

同時,有益成分含量充足的優質好茶,喝起來是醇厚飽滿,甘潤細膩,茶味層次豐富。

哪怕隻喝一口,都像多層美妙茶味組合而成的交響奏,哪裡會有刺激尖銳嘈雜的顆粒感?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