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中發酵程度的輕重不是絕對的,當有小幅度的誤差,依其發酵程度大約紅茶:95%發酵,黃茶:85%發酵,黑茶:80%發酵,烏龍茶:60-70%發酵,包種茶:30-40%發酵,青茶:15-20%發酵,白茶約:5-10%發酵,綠茶完全不發酵。
而青茶之毛尖並不發酵,綠茶之黃湯反有部份發酵。
國際上較為通用之分類法,是按不發酵茶、半發酵茶、全發酵茶來作簡單分類。
不發酵茶:綠茶。
0%,龍井、碧螺春等; 半發酵茶:青茶(烏龍茶)。
15%-清茶,20%-茉莉花茶,30%-凍頂茶,40%-鐵觀音,70%-白毫烏龍; 全發酵茶:紅茶。
100%-紅茶。
發酵在一般茶上(除後發酵茶)是單純的一種氧化作用,只要將茶青放在空氣中即可。
就茶青的每個細胞而言,要先萎凋才能引起發酵,但就整片葉子而言,是隨萎凋而逐步進行的,隻是在萎凋的後段,加強攪拌與堆厚後才快速地進行。
發酵對茶青造成下列的影響:
顏色的改變:未經發酵的茶葉是綠色的,發酵後就會往紅色變,發酵愈多顏色變得愈紅。
葉子本身與泡出的茶湯顏色都是一樣。
所以我們只要看泡出茶湯的顏色是偏綠還是偏紅,就可以知道該茶發酵的程度。
香氣的改變:未經發酵的茶,是屬菜香型,讓其輕輕發酵,如20%左右,就會變成花香型,讓其再重一點的發酵,如30%左右,就會變成堅果香型,讓其再重一點的發酵,如60%左右,會變成成熟果香型,若其全部發酵,則變成糖香型。
滋味的改變:發酵愈少的茶愈接近自然植物的風味,發酵愈多,雖自然植物的風味,發酵愈多,離自然植物的風味愈遠。
那到了我們所需要的發酵程度後怎麼辦呢?
殺青,讓發酵固定在那個程度。
除了上述的那種純氧化作用的發酵外,還有一類茶是不氧化,待殺青後、揉捻,然後堆放(即所謂的渥堆),這時由於茶青還是濕的,就會發熱,且引起微生物的生長,為茶青造成另外一種形式的發酵。
湯色變得深紅,滋味變得厚重醇和,幹燥後就是市面上所通稱的『普洱茶』。
為有別於上述那種殺青前的發酵,這種殺青後的發酵就被稱為『後發酵』。
喜歡紫砂壺可加主編微信:ppp86421,我們會用心幫你解答每一個問題。
每天分享我的紫砂生活,以及紫砂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