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這次去武夷山,發現大家都胖了。
嗯,這裡的『大家』指的是茶農們,是這些年,我在武夷山認識的茶農的統稱。
大家,一個很親昵的稱謂,仿佛家人。
大家還在啊,大家都好啊,大家都想念我啊…..
這次在牙縫中抽出時間來,分別拜訪了諸人,發現一個奇特的共性,都胖了。
不是中年發福那種胖。
是五官輪廓還在,卻堆滿了肉的那種,肥。
如果用激光把這些多出來的肉割掉,那就妥妥的還是當初那個肌肉緊實的少年。
看來,這些年,武夷山茶農的日子真心是舒坦了,舒服了,在這個舒適圈裡,人人都心寬體胖起來。
連我最蔥白的八阿哥,也變成了中年大叔——瑩老師說他天天夜啤酒,小龍蝦,擼串,不胖才怪。
BUT,瑩老師你也胖了好嗎?
還好意思說我的男神。
難怪在車上,司機師傅一聽說我們去天心村,就酸溜溜地說,哎,他們茶農有錢啊,誰家沒有幾千萬現金在手上?
一年只要幹半年活,餘下的時間都在享受。
這信息當然絕不屬實,沒有這麼誇張。
但眼見著比十幾年前的生活有天翻地覆的改善,人人都翻身當了主人,卻是不爭的事實。
夜裡走過村道,細細看去,除了運茶青的工具車,平時代步的車裡,好車是極多的。
不乏BBA,以及更貴的品牌。
《2》
這原本是烏托邦似的幸福生活模式。
但我卻在三坑兩澗裡,聽到了另外一個新名詞,內卷。
說這一兩年,武夷山的茶農,卷得很厲害。
這裡的『武夷山茶農』,當然不僅限於天心一個村子,還有旁的村,興許還有外山的茶農,以及在武夷山賣茶的外縣市的茶農。
因為他們都在武夷山景區一帶活動,開店,開工作室賣茶,遂,統稱之為,武夷山茶農。
這些包括但不限於天心村民的武夷山茶農,賣茶的渠道各式各樣,賣茶的營銷策略也各式各樣。
有批發的,有零售的。
有某音的,有某寶的。
有做散客的,有賣關系茶的。
不一而足。
疫情當下,他們唯一共同的點就是,卷。
並且,卷得厲害。
是了,連武夷山景區都不收門票了,茶農賣茶,還不興個促銷打折什麼的麼?
《3》
第一個『卷』就是價格。
逢到相同山場的巖茶同場PK,必打折。
某天,某茶客去某茶室喝茶。
拿來一泡馬肉,具體是馬頭的哪個小山場就不知道了。
袋子上印著馬肉的字樣,碩大,顯眼。
喝完,在座諸人都覺得山場正,工藝好。
一問價格,四位數。
茶過三巡,茶室的主人從自己的抽屜裡變出一泡茶來,也是馬肉,燒了沸水泡之。
一喝之下,大家亦覺得不錯。
雖然與茶客帶來的馬肉風格不一樣,是走發酵風的蜜桃香型,但香氣與湯感,都可圈可點,舌面留香持久,喉韻猶佳,令人印象深刻。
喝完,對比前後兩款馬肉,大家都認為,各有千秋,難分軒輊,一時瑜亮。
茶客問茶室主人,你這馬肉多少錢一斤?
茶室主人沉吟了一下,笑著說,比你剛才那泡便宜500。
結果大家應該都猜到了。
茶客買走了這款馬肉,與茶掌櫃互加了V。
估計接下來半年到一年內,這位茶客都會是這家茶室的常客,重復消費多次的那種。
這就是武夷山茶農當下的卷。
你叫價多少,我就在你的價格基礎下下浮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甚至百分之二十、三十。
看搶不搶得走你的客人。
開發新客戶,太累,不如從同行手上搶客戶,更簡單,更有效,更輕松。
《4》
第二個卷,是身份。
從前大家賣巖茶,都講品種,後來講山場,現在,講身份。
『我家是制茶世家,五代傳承』
『我家是武夷巖茶傳承人,祖輩制茶』
『我家是制茶大師,技藝精湛』
『……』
這些身份一擺出來,估計普通的茶客,都會五體投地,甘心買茶吧。
而其實,那個說五代傳承的,他祖上可能就隻是個放牛娃,連茶廠的門都沒進過。
那個說是傳承人的,人家真正的傳承人隻是他的叔祖公,親緣關系早已經出了五服。
而那個說是制茶大師的,在武夷茶圈裡一問,都沒幾個人知道他是誰,沒名沒姓的,泯然眾人矣。
純屬YY,自封的大師。
這當中,最有名的段子就是,一個家裡開野貨店賣山珍的,自己開起了茶葉店,從星村買一些成品茶回來賣,也自稱是祖傳制茶大師,開直播賣茶,兩年來蓋起了樓,換了新車,日子越來越滋潤。
走一圈武夷山,像這種自己給自己加戲,自己給自己封頭銜,消費者卻不辨真假盲目相信,從而賺得盆滿缽滿的故事,一抓一大把。
並且,這頭銜與身份,虛構得越來越離譜。
除了傳承人與大師,老師,教授,博士等頭銜也是信手撿來,戴在頭上,一點不臉紅。
卷得太厲害。
好像沒有個大師博士傳承人的身份,茶就在網上賣不動似的。
《5》
第三個卷,是個舊卷,卷山場。
但又與曾經的卷不一樣,曾經的卷山場,是真正的山場主人間,互相攀比。
牛肉跟慧肉的比,牛肉之間互比,馬水跟慧叢比….
而現在的卷,是完全沒有山場的那些人,在虛構山場之『卷』。
你有牛肉?
好,我也有牛肉。
你有牛欄坑山場,好,我也家也有牛欄坑山場。
你在牛欄坑有一塊地,好,我在牛欄坑就有三塊地。
你有慧苑老叢?
我也有慧苑老叢。
你有慧苑八十年老叢?
那我比你多,我家的老叢有一百二十年。
你在慧苑有一塊茶園?
我比你多,我在慧苑有十幾塊茶地。
你有高山茶,那我就有荒野茶。
你有野生茶,那我就有奇種名叢。
你有老叢,那我就有幾百年的單株。
其實,這兩個攀比之人,壓根兒就在牛欄坑和慧苑沒地。
不但沒地,他可能連這兩個山場都沒去過。
他有可能隻是個外山的人,外市來的人。
他甚至,隻是個導遊。
這並非虛言。
前段,村姑陳就看到有好幾拔人在牛欄坑直播,指著身後的茶園說是自己家的山場,現在上架牛肉,特價一百塊一盒。
買的人還挺多。
但其實,這些人都不是真正的天心村民,家裡在牛欄坑一塊地都沒有。
他們敢胡亂指著一塊茶園說這是自己家的山場,隻是欺這些茶樹不會說話,不會拆穿她們罷了。
《6》
武夷山的卷,是真卷。
是一種亂象,也是一種現象。
天價巖茶可能真的是賣不動了,仙女也要下凡來過柴米油鹽的生活。
正巖的茶農因為有山場撐著,有好茶撐著,還能延續著昔日的榮光,小啤酒,小龍蝦地度日。
而外山的茶農,外縣市的茶農,就沒有這般好日子過了。
大環境當下,他們要活下去,隻能不斷給自己背書,給自己戴高帽,給自己虛構祖宗,虛構學歷,虛構山場,虛構身份,以期,賺得一份生存金。
然而,作假,並非什麼值得歌誦之事。
欺騙隻能得逞一時,卻不可能永遠不被揭穿。
難怪,網上賣茶的『武夷茶農』,總是沒有長青樹,一年冒出一兩個,不久便消聲匿跡,再也找不到人了。
騙子被戳穿的年限,愈發短了,隻不到一兩年。
所以,卷得厲害的武夷茶農們,還是認真提高制茶技術吧。
有一技傍身,比什麼都強。
山場是父輩有幸分得,並傳下來的,是老天爺賞飯吃,這運氣並非人人都有。
但制茶技術這碗飯,是人都可以吃,只要認真,只要不怕苦,鉆研個五六年七八年,必有小成,必有小名,必有固定客源,必能屹立一方。
無論茶圈風雲如何變幻,自能巍然不動,養活一家老小。
成功沒有捷徑,以為偽裝個身份就能成為巖茶大戶,那就太天真了。
不積跬步,何以行千裡?
要成為廣大,必先成為精微。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