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黑茶」
陸羽《茶經》第26頁記載:『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
飲茶之風流行之後,逐漸擴散到民間。
唐代以後,茶為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為”舉國之飲”。
宋代,茶已與米、鹽相同,人不可一日無茶。
北宋王安石(1068~1078年為相)《臨川集議茶法》:『夫茶之為民用,等於米鹽,不可一日無』。
宋人吳自牧《夢梁錄》中稱『蓋人家每日不可缺,柴米油鹽醬醋茶』,『民俗茶貴』,民間習俗以茶為貴。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自古以來就是山區人們不可缺的生活飲料,日常飲用的是黑毛茶即安化黑茶,俗稱煎茶。
唐代的『煎茶』飲用習俗在安化一直延續了千多年至現代,安化茶區仍然有以『煎茶』形式的飲茶習俗。
安化黑茶是怎麼起源的?
安化黑茶起源不是從外地什麼茶演變來的,而是在歷史長河中起源於安化茶農的生活、生產、實踐活動。
歷經千百年的發展、演繹,安化茶農在長時期的生活中感悟,在生產中不斷地摸索,不斷地嘗試與體驗,從古時的梭筒篾簍茶無意中發現經 渥堆·發酵的茶更適合飲用,在制作蒸《或炒》青綠毛茶『殺青、揉捻、烘焙幹燥』的制作工藝過程中,至遲在北宋時期,增加了渥堆發酵工藝,便把這一工藝固定了下來,形成了『鮮茶葉殺青、揉捻、渥堆發酵、烘焙幹燥』制作黑毛茶的工藝過程。
由於增加了渥堆發酵工藝,在制作黑毛茶的工藝過程中,不僅形成了黑毛茶色、香、味和構成了黑毛茶獨特養生保健功能的物質基礎,而且,采用的茶葉原料,改變為由較嫩到成熟度較高、甚至粗老茶葉都可以制作成黑毛茶,更適合人們飲用,尤其適合西北各民族飲用,『於酥酪為宜』。
制作黑毛茶的工藝水平有了質的飛躍,把『殺青、揉捻、渥堆發酵、烘焙幹燥』這一工藝過程沿襲了下來,於是就形成了一種新的茶類———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起源何地?
《安化黑茶》雜志2016年4月第二期第50頁『關於安化黑茶起源地的兩種記載』一文,有『二說』說是,據現代《湖南安化茶業調查》一文『安化黑茶創制於橋口』,但僅以這一說,不能為憑;歷史上『三都』《中砥、黃沙坪》為適制紅茶區域直到1984年。
二說是起源於『苞芷園』。
苞芷園屬一都隻是出產黑毛茶地之一,但不是安化黑茶起源地,有史記載:『苞芷園是安化茶行最初的起源地』。
這『二說』都不能說是安化黑茶起源地。
安化黑茶起源地在安化縣的何地?
經相關人員過多年調查、考證,皆因歷史太久遠,無文字可考,無據可查。
但是,歷史事實是:安化黑毛茶加工技術植根於茶農的生活、生產實踐活動之中,尤以安化『一都』地區為盛。
無論是從久遠的歷史走來,還是在1951年2月實行茶區分類,『一都』為黑茶區,直到現在都是制作黑茶。
祖祖輩輩一代一代地傳承發展而來,一都地區千家萬戶都有制作安化黑毛茶的工藝技術,形成了獨特的茶品、茶質、茶禮、茶俗、茶器……,隨處可見,隨處可體驗。
而且,花卷茶《千兩茶》、天尖茶、貢尖茶、生尖茶、黑磚茶和湖南第一片茯磚茶等產品及千兩茶包裝『花格篾簍』編制技術和『七星灶』都出自『一都』的江南坪,詮釋了安化黑茶起源。
明朝、清朝至1950年,一都的江南坪是安化黑茶集中地,江南坪稱之為『江南市』、『古茶都』。
《資料來源:黃金溪微官網》
編者註:
1、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以上圖文,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後臺聯系我們刪除。
2、熱忱歡迎廣大茶友投稿,投稿請發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