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泡茶葉時,好茶好水好茶器都已備好,那要如何將好茶沖泡出好味道呢?
沖泡技巧就是接下來至關重要的操作步驟了,而沖泡前很重要的第一步,就是投茶量。
投茶量的選擇很是講究,若是投茶太多,註水太少,茶湯苦澀難以下咽;若是投茶太少,註水太多,又會導致茶湯如水寡淡無味。
這便是茶友們很關注的茶水比例的問題。
若是茶水比例掌握不好,非常影響茶湯的口感,再好的茶、再好的水,再好的茶器也總是感覺茶湯『不到位』。
但不同的茶類、不同的飲茶習慣,對茶水比例的要求都會不一樣。
很多茶友會問我,標準的茶水比例是多少。
所謂標準投茶量,是指排除個人習慣,以及大多數茶品的標準投茶量,一般情況下是1克幹茶搭配50毫升的水,也就是很多人常說的1:50的比例。
若是習慣飲用濃茶的茶友《當然,我們還是不建議飲用濃茶的》,若是突然按照了標準投茶量來泡茶,他會覺得茶湯寡淡無味,如同喝水一般,所以可以根據個人可接受的程度適量增加一點。
若是優質的茶葉,投茶量可相對少一些,出湯時間可加長一些,若是投茶量過多,出湯時間則要縮短。
那要如何確定投茶量呢?
平時在家裡泡茶時,可以準備一個電子秤,可以準確的確定投茶量;
若是沒有電子秤的情況下,可以通過『看』來大體的確定投茶量。
有的茶體積小、扁平,或是緊壓茶,很少的一點就夠重量了;有的茶舒展、蓬松,則要取很多才夠量。
以蓋碗為例,我們來看看不同體積和外形的茶葉,怎樣大體確定投茶量。
綠茶、黃茶
綠茶和黃茶的發酵度較低,最為鮮嫩,制作工藝中經過揉捻,內含物質析出的比較快,一不小心就會沖泡的很濃。
若是體積較小,外形較扁平的,投茶量大約鋪滿蓋碗的底部一層就可以了;
若是像毛峰、瓜片等體積較大、外形較蓬松的,控制在占蓋碗體積的1/5就好。
《綠茶建議玻璃杯或玻璃壺沖泡,觀茶舞是充泡綠茶的靈魂^_^》
沖泡綠茶、黃茶這種鮮嫩的茶,水溫要在80-50℃,太燙會把茶『燙傷』,太低的水溫則激發不出茶葉內的物質。
紅茶
紅茶的投茶量也要看幹茶體積,若是祁門紅茶、金駿眉這種較緊實的茶,可以投放蓋碗的1/5左右;而滇紅這類條索較粗的,可投放蓋碗的1/4。
沖泡紅茶時,水溫控制在90-95℃,註水時注意細水緩慢,出湯間隔要短,但出湯時要緩慢,可以將茶葉內含物質充分的激發出來。
烏龍茶
烏龍茶的種類比較多,更需要依靠外形來確定投茶量。
外形緊結、球狀,體積小的茶,一般投放蓋碗的1/5,緊結的茶沖泡後會膨脹。
外形緊結的條形茶,體積相對大一些,投茶量便可控制在1/3即可。
烏龍茶在沖泡前,可先搖香,球狀上下搖,條形左右搖,讓茶的香氣散發出來,沖泡時用100℃沸水來沖泡,用大水高沖低收方法將茶香充分激發並收入茶湯之中。
白茶
因白茶的制作工藝不炒不揉,是鮮葉采摘後經過萎凋和幹燥制作而成,外形接近原始形態,所以幹茶普遍較蓬松。
蓬松的散茶投茶時可投放蓋碗體積的3/4或1/2;
若是壓制而成的老白茶餅,投茶量可控制在蓋碗體積的1/5即可。
對於沖泡時的水溫,要根據白茶的新老程度來定。
白毫銀針、白牡丹這種原料較嫩的新茶,可用90-100℃的水來沖泡;
壽眉這種粗枝老葉的『大老粗』,水溫需要提升一些,可用95-100℃的水來沖泡;
而經過陳放的老白茶,用100℃的沸水即可。
黑茶
黑茶的投放量一般為蓋碗的1/5,如果口味偏重,可適當加一點量,也可通過延長出湯時間來控制茶湯的濃淡度。
黑茶《普洱》的水溫也可以用100℃沸水來沖泡,水溫太低很難激發出黑茶的香氣。
關於水溫:很多茶友對於水溫的范圍不是很理解,例如90-100℃,並不是指開湯時水溫在90-100之間便可,而是指開湯的水溫是90℃,隨著後面沖泡次數的增加,可以慢慢提高水溫來更充足的激發茶葉內沒有析出的物質。
而綠茶80-85℃也是同理,因綠茶制作過程經揉捻,內含物質析出的比較快,幾泡之後便寡淡如水,不能再喝了,再高的水溫也激發不出多少物質,反而會將嫩葉『燙熟』,把苦澀味激發出來,那時就扔掉直接換新茶吧。
對於目測投茶量這項技能,還是要通過平日裡的泡茶經驗慢慢積累,不同款式的蓋碗容量不同,120ml的蓋碗與250毫升的蓋碗投茶量肯定是不一樣的,不同的外形也是影響的因素之一。
若是自己拿捏不準,可以考慮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多使用測量工具《電子秤》,每次注意觀察相同克數下,每類茶品的目測投茶量,久而久之,不用電子秤也可以較準確的估量啦。
喝茶,是享受舒心與自在的過程,不必太過於約束,或多一點或少一點都沒有關系,只要自己認為好喝便好,有了豐富的泡茶經驗,自然會找到適合自己的茶水比例。
如果喜歡,歡迎關注,每天分享茶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