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民網刊發『各地春茶上市觀察』報道,稱春茶開采前夕,雲南省鳳慶縣新成立的滇紅茶產業聯盟在會上表決通過了一件大事:『成員企業在2022年茶葉鮮葉收購價格上,較去年同期平均提高10%以上!』今年春茶開采,全縣7.5萬餘戶茶農率先享受到這波紅利,『茶價比往年高了好幾塊!』鳳山鎮紅塘村的王文衛激動地說。
雲南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屬於亞熱帶高原季風氣候,這裡不僅以麗江、玉龍雪山等秀美風景聞名遐邇,還以雲南茶名揚天下。
雲南生產的茶葉品種主要有普洱茶、紅茶、白茶,這些茶葉品種各領風騷,其中以普洱茶最為著名。
小葉子也有大產業,只要圍繞著人民生活需求做好『茶文章』,定能成為雲南新的經濟增長點,助力雲南經濟發展。
踐行『兩山論』,念好『茶葉經』,『小茶葉』能做『大文章』。
中國種茶的歷史多達幾千年,其中雲南的幾棵千年古茶樹就是最好的歷史見證。
據悉,在雲南千年以上老茶樹共有5棵,其中樹齡最長的竟然達到3200年,比孔子所處的年代還早700多年,成為名副其實的『茶樹王』。
這些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看重有機茶的生產,2018年11月,《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推動雲茶產業綠色發展的意見》正式對外發佈,明確提出到2022年,雲南有機茶園將達到150萬畝以上,其中,現代茶園120萬畝、古茶山《園》30萬畝。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讓茶葉生產高質量發展,就必須自覺踐行『兩山論』,讓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
優良的環境也是生產力,尤其在建設生態社會的當下,老茶樹也好,新茶樹也好,都離不開藍天、碧水、綠地的滋養。
唯有讓『兩山論』內化於心外化於行,雲南的茶葉生產才會駛入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向綠色要效益,讓茶葉生產蘊含更多『綠色因子』, 『小茶葉』能做『大文章』。
眼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成為共識,科學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越發凸顯。
當今,種茶也要講究科學理念,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管理整個茶葉生長生產制售的全過程,徹底改變傳統的種植方式和制作工藝,讓茶葉生產和制作蘊含更多科技含量,已成為一種歷史必然。
在茶樹種植上,要不斷引進新品種,改變單一的茶葉品種,讓茶樹品種豐富多彩;在茶葉制作工藝上要講究科技創新,不斷運用新工藝,在采摘、炒制、包裝等各個環節體現出高科技含量。
每一個環節都註重科技含量,實行精細化管理,雲南的『茶文章』就會做大做強。
發展數字經濟,讓數字賦能茶葉生產和銷售,『小茶葉』能做『大文章』。
雲南作為邊陲省份,客觀地說在數字經濟方面還存在著一些短板,必須盡快補齊。
一方面,茶葉生產需要數字賦能,整個茶葉生產要體現出數字化管理,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控管理茶葉生產,隨時掌握茶葉生產的動態,讓茶葉生長始終處於良性期;另一方面,要通過數字信息開辟更多的『綠色通道』,通過網紅打卡、直播帶貨等形式,解決茶農們的銷售難問題。
通過線上線下兩條腿走路,讓雲南茶走出雲南,走向全國,乃至世界。
雲南作為一個普洱茶、紅茶、白茶的主要生產地,已經成為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撐。
小葉子也有大產業,『茶文章』需要用心經營。
這方面,雲南完全可以大有作為,把茶葉產業做大做強,成為雲南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
作者:李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