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這款肉桂,適合在沒有陽光的日子喝。
福州的秋天,如果沒出太陽,會起風。
天上是《十裡長街送總理》裡寫的那般,鉛雲低垂,厚厚堆疊。
院子裡的樹,要麼靜默,要麼隨風搖曳,恣意搖晃著自己的身姿。
有風吹來的時候,便是秋風蕭瑟的寥落感。
沒風的時候,便是陰天才有的低氣壓。
這時候李麻花一定會買上許多甜食,她覺得需要能量去對抗這跟天空一樣水泥色的心情。
桌上一溜擺開小碟子,琥珀桃仁,臨安山核桃,手工鳳梨酥,冬瓜糖,開口松子,榴蓮酥,風幹柿餅,吊幹杏脯,櫻桃酪….
而我,一看到這麼些甜膩膩的零食,就隻想喝巖茶。
今年盼長了脖子才盼來的足火肉桂——正巖坑澗肉桂,才配得上它們。
有好茶,有零食,再來一本禁書。
外面越冷清,屋子裡越溫馨。
李麻花最喜歡喝一杯足火巖茶,吃一塊鳳梨酥,再念一句,八月秋風悲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老杜泉下有知,當被她氣活過來。
《2》
今年的巖茶出得慢,大家都忙著抗旱,不像往年,可以心無旁鶩地焙火。
所以今年武夷巖茶的際遇,像極了唐婉和陸遊的那首詞:難,難,難。
但是,村姑陳總是相信,好飯不怕晚,好茶,是值得等待的。
可武夷山胡歌,也真的是太慢太慢了。
等待是一生最初的蒼老。
我直等到買回來忘記煮的馬鈴薯都長苗了,足火肉桂才姍姍來遲。
拿到茶樣的那一刻,李麻花驚喜地問,牛肉呢?
牛肉下周寄。
所以,先喝了這款坑澗肉桂。
沸水沖入的那一刻,沒有意料之中的柔與幽,而是清新與清越,像吹到天明的那曲笛聲,曲折回還,清新脫俗。
武夷山胡歌是怎麼做到把肉桂做得如此鮮爽的?
這是我們喝這款正巖坑澗肉桂,從頭到尾,沒有想通的疑問。
隻是,這般的鮮爽,放在肉桂身上,隻會令人覺得它更香,更純粹,更清新動人。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正巖坑澗肉桂【品鑒筆記】
第一沖:
初沖入沸水,蓋上泛上來的,是一股子焦糖香。
以及發酵生成的氣息。
焦糖香,是足火巖茶,或者焙火不久的巖茶,正常都會具有的氣息。
這香氣極為好聞,是一種甜絲絲的,焦香。
但又不十分焦,也達不到糊的程度,是焦得正正好,香得正正好。
人喜歡這種氣味,大抵,是從遠古時代吃烤肉時留下來的習慣,印到了骨子裡,刻到了血脈中。
現時文明社會,人不把烤制食品當主食了,但這種對烤熟食物的喜愛和記憶,卻是整個人類物種都忘記不掉的,根。
李麻花每每遇到足火巖茶,總是喜歡聞這焦糖香。
用沸沸的水,燙洗過蓋碗,把蓋碗燙得極熱極熱,然後迅速把事先稱好重量的巖茶投入蓋碗,再迅速合上蓋子,端起來,輕搖幾下,小心地把蓋子揭開一道小口子,聞那陣子被熱汽蒸騰起來,又被搖晃震動上來的,焦糖甜香。
聞之不膩,一聞再聞,直到我忍不住,搶過蓋碗才罷。
湯水入喉,隻覺得鮮甜。
是的,鮮,與甜。
那種千帆過盡,終於得償所願的恬淡與安然。
是幾時孟光接了梁鴻案?
從這一杯鮮甜中帶著焦糖香的正巖坑澗肉桂開始。
第二沖:
辛辣刺激又鮮爽莫名的桂皮香,浮起在蓋香的第一層。
一揭蓋,便撲入鼻腔。
接著,便鮮透了、爽透了上呼吸道,並直通天靈。
從前聞到的桂皮香,是相對較老練一些的,人情練達皆文章那種性子的,而這一回,在這款足火的正巖坑澗肉桂裡,村姑陳聞到的桂皮香,那樣鮮,那樣活,那樣清晰明媚,那樣辛辣凜冽。
幾乎要以為這是一款輕火肉桂了——通常情況下,輕火肉桂才會有這般的清鮮桂皮香——然而人家用濃鬱的焦糖香證明了,這是一款妥妥的,足火肉桂。
足火肉桂裡的清銳桂皮香,矛盾沖突,竟又無比協調。
蓋香的第二層,是焦糖香。
仍舊跟第一沖一樣,是甜的,微焦的,濃鬱的。
熱情奔放,帶著些許的富足氣息。
在清鮮的辛銳桂皮香裡,混合著這成熟穩重的焦糖香,兩相碰撞,相融相入,迷人得緊。
尾調裡卻又竄起來藥香,當歸般的沉鬱中藥香氣,還有質樸的木質香,老木頭老叢的氣息…
太多的香氣混合在一起,凝聚在這坑澗肉桂第二沖的蓋香上,仿佛生旦凈末醜齊聚一臺,煞是熱鬧。
湯水清潤,不太稠,卻滑溜得很。
湯中的滋味感很強,也很豐沛。
含一口茶湯,隻覺得稠中混合著膠質,膠質中凝結著清盈花香,清銳桂皮香,沉鬱中藥香,樸實老叢香,以及焦糖香….
多種滋味混合一體,給口腔四壁,留下了大量的留存物。
於是,湯水咽下後三五分鐘內,十來分鐘內,口腔中仍是鮮的,香的,明媚的,而舌面上則是甜的,多汁的,芬芳的。
豐富的滋味感過於美妙,倒令人喝茶的速度放慢了下來。
一小口一小口地抿,一小口一小口地咽,隻想讓這回味,留多一會兒,隻想讓這美妙,多享受一會兒。
第三沖:
辛辣刺激的桂皮香,仍舊是蓋香上第一個沖出來的首香。
它盈盈然綻放在蓋香上,像一朵深紫色的蓮,散發著清幽的香。
當然這一沖的桂皮香,少了三分前一沖的清新,而多了兩分成熟穩重,想來便是因為茶葉又多吸一道水,葉片內的物質釋放得更多的緣故吧。
更多的其它物質,中和了鮮爽的桂皮香,給它添了幾分沉穩。
倒是比前一沖,別有一番風味。
稍涼一些,蓋香上的藥香與叢香,浮了起來。
這兩種香型,總是在桂皮香之後呈現出來,想來它們是更不易釋放的香氣類型,像個慢性子,出場也比別人晚了半刻鐘。
隻是,它們的存在,裝飾了桂皮香的單一與單調,使得整個蓋香,更加有層次感,更加豐富華美。
湯色加深了,是深深的琥珀色,有點磚黃的色澤,湯水盛在公道杯中,是清透的,晶瑩的,令人食指大動,隻想一親芳澤的。
湯水中的滋味感,隨著湯色的加深,也在加強。
計有花香,果香,藥香,木質香,焦糖香等等香型,像一串串沉甸甸的紫皮葡萄,簌簌簌掉落杯中。
喝一口茶湯,便能將這諸般的香氣與滋味,悉數感受,隻覺得這茶湯像極了山雨欲來之前的天空,層雲奔湧,變幻隨時。
並且,湯中的這些滋味感,極為強勁,令人高山仰止,不敢一口便囫圇吞下,隻能小口慢咽,一點又一點,一口又一口,嘗盡那千般滋味,萬般變化。
最後,再任這些豐沛的香,豐腴的味,在舌面上回蕩,滾動,跳躍,纏綿不去。
十分鐘,才能盡享一沖的坑澗肉桂茶滋味。
第四沖:
仍舊是桂皮香沖蓋而出,襲卷了鼻腔之內的所有呼吸。
多聞幾分鐘,這桂皮香更濃,更沖人,更清新明快,更加令人舒爽怡神。
叢香,藥香,花香,果香,焦糖香,盡數在桂皮香霸盡蓋香之後,浮現出來。
它們仿佛是一片片碩大的肥嫩的綠葉,襯托著桂皮香這朵鮮花——不是紅艷型的花朵,是清綠色的,淡雅宜人之花——是春水碧波,還是綠玉如意呢?
值得一提的是這當中的叢香。
木質味的叢香,正常情況下是老叢水仙才具有的古樸滋味,然而在這款正巖的坑澗肉桂裡,竟然也具有了這般的叢香。
由此可見,這坑澗肉桂的樹齡,亦是不輕的——雖然肉桂不講老樹,但樹齡老一些,茶湯會更加稠厚,而香氣亦會更加成熟且桂皮香會更加明顯些。
辛辣尖銳感,更足了。
湯色並未加深,仍是前一沖的顏色,深深的琥珀色。
湯水中的滋味卻再一次加強了。
更強勁的滋味感,讓人的味蕾H不住它,隻能慢慢喝,小口咽,細細感受,輕柔吞下。
回甘中的香氣豐沛而滋味豐腴,舌上一直在生津,生津中一直在生成鮮香。
又鮮,又甜,又洪波湧起,這一沖的舌感,實在是美好極了。
湯中還多了一些清涼感,想來這也是坑澗茶獨有的,這股像薄荷一般的清涼滋味,滑下喉嚨,並在喉間的粘膜上駐紮,緩緩釋放,慢慢地,涼感順喉而下,爽滑異常。
滋味紛紜間,又香甜異常。
喝一杯,便是酣暢淋漓。
【後記】
喝這款肉桂,喝得很慢。
建議邀幾個朋友同喝,大家一人一小杯,慢慢聊,細細品,方得個中真滋味。
今年的足火肉桂,來得晚,也同樣因為特殊的天氣,具有了比往年不一樣的香氣。
具體到這款坑澗肉桂而言,它的清新風情,它的尖銳桂皮香,便是往年並沒有感受過的獨特風情。
世人評李煜,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這道理同樣適用於今年的武夷巖茶。
天氣不好,但並不損正巖肉桂的美貌。
它依舊,是我心底的,白月光。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