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茶人,一定要掌握的茶葉常識。《圖+文》

導讀:喜歡茶,除了要知道茶類茶性之外,最基礎的就是要掌握泡茶、敬茶、儲茶的技巧,這些常識,不一定要照做,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做調整。

泡茶

泡出一杯好茶,必須具備五個條件:水質、水溫、時間、茶量、心情。

1、水質。

水為茶之母。

茶聖陸羽有『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的用水主張。

當代科學試驗得出用於泡茶的水質評價結果——泉水第一,深井水第二,蒸餾水第三,自來水最差。

純凈水:礦物質含量較低,一般稱為軟水,容易將茶的本質表現出來,是適宜泡茶的用水。

礦泉水:礦泉水中含有微量礦物質成分,用這樣的水泡出的茶湯色佳、香氣足、清爽甘甜。

自來水:自來水中含有消毒藥劑,如『氯』,飲用前可使用活性碳將其濾掉。

但消毒劑會幹擾茶湯的味道與品質。

空氣含量高的水:水中空氣含量高的水,有利茶香揮發,而且口感上的活性強。

一般說『活水』益於泡茶,主要是因活水的空氣含量高。

又說水不可煮老,也因為煮久了,空氣含量會降低。

雜質和細菌含量低的水:這兩項愈少愈好,一般高密度濾水設備都可以將之隔離,含菌部分還可以利用高溫的方式將之消滅。

2、水溫。

水溫不同,泡出的茶的色、香、味也就不同,泡出的茶葉中的化學成分也就不同。

沖泡不同類型的茶需要不同的水溫(參考):

綠茶:《80-85度》,龍井、碧螺春、黃山毛峰、信陽毛尖等。

白茶:《85-95度》,白牡丹、貢眉壽眉、白毫銀針等。

黃茶:《85-90度》,君山銀針、蒙頂黃芽、北港毛尖等。

青茶:《95-100度》,武夷巖茶、鐵觀音、鳳凰單叢、臺灣烏龍茶等。

紅茶:《95-100度》,正山小種、祁門紅茶、滇紅等。

黑茶:《95-100度》,普洱茶、安化黑茶、六堡茶等。

水溫對茶的影響:

從口感上,茶性表現的差異:如綠茶用太高溫的水沖泡,茶湯應有的鮮活感覺會降低;鐵觀音、水仙如用太低溫的水沖泡,香氣不揚,應有的陽剛風格表現不出來。

可溶物釋出率與釋出速度的差異:水溫高,釋出率與速度都會增高,反之則減少。

這個因素影響了茶湯濃度的控制,也就是等量的茶、水比例,水溫高,達到所需濃度的時間短;水溫低,所需時間長。

苦澀味強弱的控制:水溫高,苦澀味會加強;水溫低,苦澀味會減弱。

所以苦澀味太強的茶,可降低水溫改善之。

苦澀味太強的茶,除水溫外,浸泡的時間也要縮短;為達所需的濃度,前者就必須增加茶量,或延長時間,後者就必須增加茶量。

3、時間。

對於茶葉來說浸泡時間越長,茶葉的浸出物質越多,口感就越濃,相應的湯色也就越深,不同的茶類的沖泡時間也是不一樣的,而且根據沖泡的次數也需要相應的調整。

4、茶量。

放多少茶可是泡茶成敗的第一步。

茶放多了,葉子舒展不開,茶湯濃度滋味不能充分表現,口感不完整,茶葉放少了,可以通過延長浸泡時間去改善茶湯的濃度,但是沖泡次數就會減少,不同茶葉的投茶量可以參考不同茶類的投放量。

5、心情。

好心情是泡茶人泡出好茶的關鍵因素。

泡茶既是感受茶香茶韻,也是與自然的對話。

在茶藝界,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之說,這正是泡茶人良好心態的體現。

唯有在平常心態下,才能泡出最優質、最純正的口感。

若想泡好茶,除了把握好水質、水溫、時間、茶量、心情,還要講究有序而優雅的沖泡方法與動作,特別是重視好泡茶的八個環節:燙壺、溫杯、置茶、高沖、刮沫、低斟、聞香、品飲。

敬茶

通常,敬茶包含四個環節:備茶、取茶、敬茶、續茶。

在備茶中,準備用來泡茶的茶杯、茶壺、托盤及裝茶葉的罐、盒等茶具一定要潔凈,待賓客坐定後,主動詢問客戶是否對所飲的茶有特殊的要求。

在取茶中,要用茶勺、茶匙等專用的器皿,按照茶葉的品種決定投放量,盡量不用手抓,以免手氣或雜味混淆影響茶葉的品質。

在敬茶中,茶杯應放在賓客右手的前方,請客人喝茶時要將茶杯放在托盤上端出,並用雙手奉上,手指不能觸及杯沿。

在續茶中,從桌上端下茶杯,雙腿一前一後,側身把茶水倒入客人杯中,可體現舉止文雅。

當賓主邊談邊飲茶時,要及時添加熱水,體現對賓客的敬重。

為賓客敬茶時,有四個細節需要特別注意:

1、淺茶滿酒。

俗話說:酒滿茶半。

奉茶時倒往茶杯裡的茶水不要太滿,以八分滿為宜。

水溫不宜太燙,以免客人不小心被燙傷。

如沖滿茶杯,不但燙嘴,還寓有逐客之意。

2、敬茶動作。

上茶時應向在座的人說聲『對不起』,再以右手端茶,從客人的右方奉上,面帶微笑,眼睛註視對方並說:『這是您的茶,請慢用!』客人即應起立說聲『謝謝』,並用雙手接過茶托。

3、敬茶表情。

敬茶時敬茶人的表情要溫文爾雅、笑容可掬、親切端莊,以給賓客留下良好的印象。

4、敬茶順序。

敬茶時應依職位的高低順序先端給職位高的客人或來賓中的年長者,再依職位高低端給自己的同仁,如果是同輩人,應當先請女士用茶。

品茶有道,敬茶有禮。

茶藝茶道活動中的敬茶除奉茶外,還包含鞠躬禮、伸掌禮、寓意禮等禮儀內容。

在日常待客過程中,敬茶禮儀需要結合平時生活實際,不斷地練習,若是品茶者對茶有著深刻的理解,這些敬茶的細節不僅能體現出敬茶人對賓客的歡迎與尊重,更體現出敬茶人自身的品位與修養。

儲茶

儲存茶葉要根據實際情況分為不同類型,比如大宗茶葉與家用茶葉的儲存方法就不同,不發酵茶、半發酵茶、全發酵茶的儲存方法也會也有很大差異。

比如,大宗的茶葉貯藏,除了傳統的石灰塊儲藏法和炭貯法外,還可以用抽氣充氮法、冰櫃儲藏法等。

家用茶葉的儲存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種:

1、一般貯存法。

家庭少量用茶,一般習慣用鐵制彩色茶聽、錫瓶、有色玻璃瓶及陶瓷盛器等貯存,其中以選用有雙層蓋的鐵色茶聽和長頸錫瓶為好。

用陶瓷盛器貯存茶葉,則以口小腹大者為宜。

在用以上盛器裝茶葉時,首先應檢查一下容器是否密閉,而且應將茶葉裝實裝滿,盡量減少容器內的空氣。

這種貯茶方法,雖簡單易行,使用起來也較方便,但隻適用於短期貯存,一般為幾個月,因為它不能做到完全密閉。

2、使用幹燥劑貯存。

使用幹燥劑,可使茶葉的貯存時間延長到一年左右。

選用幹燥劑的種類,可依茶類和取材方便而定。

貯存綠茶,可用塊狀未潮解的石灰;貯存紅茶和花茶,可用幹燥的木炭;有條件者,也可用變色矽膠。

用生石灰保存茶葉時,可先將散裝茶用薄質牛皮紙包好(以幾兩到半斤成包),捆牢,分層環列於幹燥而無味完好的壇子或無銹無味的小口鐵桶四周,在壇和桶中間放一袋或數袋未風化的生石灰,上面再放茶葉數小包,然後用牛皮紙、棉花墊堵塞壇或筒口,再蓋緊蓋子,置於幹燥處貯藏。

一般1-2個月換一次石灰,只要按時更換石灰,茶葉就不會吸潮變質。

木炭貯茶法,與生石灰法類似,不再贅述。

變色矽膠幹燥劑貯茶法,防潮效果更好。

其貯藏方法,與生石灰、木炭法類同。

唯此法效果更好,一般貯存半年後,茶葉仍然保持其新鮮度。

變色矽膠未吸潮前是藍色的,當幹燥劑顆粒由藍色變成半透明粉紅色時,表示吸收的水分已達到飽和狀態,此時必須將其取出,放在微火上烘焙或放在陽光下曬,直到恢復原來的色時,便可繼續放入使用。

3、冰箱貯存法。

放入冰箱內低溫貯存,如溫度控制在5℃以下,保存茶葉質量效果較好,一般可保持1年以上茶葉風味不變。

如已為小的聽、罐、筒、盒包裝,一般密閉性較好,只要外套幹凈的塑料袋紮緊,可直接放入冰箱內貯存。

對於散裝茶,可先放入幹凈、潔凈、無味的棕色瓶或馬口鐵罐或筒內,裝滿裝實、蓋嚴,用膠佈封口並蠟熔塗封,外面再套上塑料袋紮好,可放入冰箱貯存。

4、暖水瓶貯存法。

保溫性能良好的暖水瓶、保溫瓶均可用來貯存茶葉,其效果良好,一般可保持茶葉的色香味長達1年。

把散裝茶葉放入新的暖水瓶或保溫瓶內,要裝實裝足,盡量減少瓶內的空氣留存量,用軟木塞蓋緊,外塗白蠟封口。

5、食品袋貯存法。

用兩個新而無味、無孔隙的塑料食品袋,將幹燥的茶葉用防潮紙包好後,裝入其中一隻口袋內,輕輕擠壓,盡量將袋內的空氣排出,紮緊袋口然後將封口朝下,再裝進另一隻塑料口袋內,排除空氣,紮緊袋口即可。

這種包裝單獨貯存,也能起到一定的保鮮效果,如將其裝入幹燥、無味、密閉的鐵筒內貯存,茶葉保鮮的效果及持續時間更長更好。

再比如,不發酵茶、半發酵茶與全發酵茶的儲存要求與方法也有不同講究。

不發酵茶類包括白《如壽眉、銀針白毫等)、黃(如君山銀針、黃山毛峰等)、綠(如龍井、碧螺春、信陽毛尖等)茶類。

不發酵茶含高量的維生素及活性的營養素,最容易受到光曬、潮氣與氣味的影響及破壞。

一旦遭曬、受潮,茶葉便會變色、變味、變質。

儲存綠茶必須防曬、防潮、防氣味,要麼放置於蔭涼通風之處要麼藏在冰櫃之中。

半發酵茶主要包括青茶、烏龍茶等,既有不發酵茶的特性,又有全發酵茶的特性。

儲存青茶必須像儲存綠茶一樣『防曬、防潮、防氣味』。

不過,由於青茶壽命較長,儲存要求便可松懈些。

根據青茶的輕重焙、輕重發酵而酌時儲茶,便能保存青茶的新鮮了。

全發酵茶包括紅茶、黑茶等。

這種茶經過完整的發酵過程,已無綠茶的特性、特質。

茶葉的本質與味道已轉換成發酵之後所特有的味道。

這種味道,越久越醇,價值越高。

因此全發酵茶不需要防潮、防曬。

不過,將它密封存放還是必要的,以免受異味侵襲。

儲存茶葉有一條基本規律:不論是哪種儲存法,存放茶葉的盛器要做到密閉、避光、幹燥、低溫、無味,並且盛器密閉性能越好,就越容易保持茶葉的質量,容器內茶葉保存的時間也就相對越長。

你也許會喜歡:

泡茶圖文全攻略,一學就會

普洱茶,怎麼泡才好喝?

不注意這些泡茶細節,可能會毀了茶

留言區評論送10-50積分的活動還在繼續,根據留言的數量及質量來獎勵積分,本周三將公佈獲獎名單。

想要積分就把評論砸向小編吧!來吧來吧,小編在後臺等著你們喲!

泡泡君《微信號:teapopo2016》,有啥想問的,就來撩一下泡泡君吧~

關於茶泡泡

『茶泡泡』發現美、分享美的茶生活平臺

也許,你從未如此認真

在某一刻裡

重新認識自己

滋潤生活,自此開啟

讓美好的事物撲面而來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來分享你的滋潤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