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六大茶山』外,雲南歷史上主要的普洱茶產區還有:
(1)『銀生城界諸山』:唐人樊綽《蠻書》卷七載:『茶出銀生城界諸山』按今地理行政區劃,『銀生城界諸山』包括景東、鎮沅、景谷、普洱、臨滄、雙江、瀾滄、滄源、勐臘、景洪、勐海等瀾滄江中下流域一帶(註:臨滄、雙江、滄源等地,舊屬思茅地區管轄,自上世紀50年代初期,上述地區與當時大理管轄的鳳慶、雲縣,保山管轄的永德、鎮康等合並成立今之『臨滄市』)。
光緒《普洱府志》:『普洱古屬銀生府,則西藩之用普茶已自唐時』可見,這些地區即普洱茶的古老產區。
(2)雙江、鳳慶、臨滄一帶亦是普洱茶重要產區。
明萬歷五年(1 597年)普洱茶籽傳入雙江等地,普洱茶在上述地區迅速發展。
崇禎十二年八月,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到鳳慶考察9天,八月十四日,夜宿高梘槽,梅姓店主煎『太華茶』敬之(見徐霞客《滇遊日記》)。
雍正六年(1728年),王昶《滇行日錄》稱鳳慶(舊稱順寧)茶為:『……甘香溢齒,雲南出茶以此為最。
普洱茶味沉刻,土人蒸以為團,可療疾,非清供所宜』;乾隆二十年(1755年),張泓《滇南新語》:『順寧府玉皇廟內產茶,一旗一槍、色瑩碧、不殊杭之龍井』;嘉慶二十六年(1 799年),檀萃《滇海虞衡志》:『順寧有太平茶,味淡而微香,色亦清』;至光緒三十四年,順寧知府太守琦鱗,在鳳慶大力倡導種茶,鳳慶茶葉迅速發展,至民國六年(1917年),鳳慶『永昌祥』商號建立,雲南沱茶首次定型加工(本牌沱茶的前身),到鳳慶茶廠、勐海茶廠(佛海茶廠)創立前,鳳慶出現了『福利和』、『復協和』、『福春和』等商號,雲南傳統普洱茶乃至雲南茶葉的生產中心由此逐漸轉移至該地區。
註:文章摘錄於《解讀普洱》,部分照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望聯系作者刪除
文章沒有唯美的圖片,隻有樸實的文字,這就像是我的個性。
我是一個雲南茶區的小茶農,因特別喜歡茶,也因茶結識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茶葉發燒友,這也是人生難得的一份茶緣。
如果你喜歡普洱茶或滇紅茶,可加我個人微信交流:sfy407(長按復制) 邵粉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