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碗泡茶燙手?記住『2個技巧』就夠了,其餘的都是噱頭。《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網上看到一個視頻,教沖泡的。

隻見視頻裡的小姐姐熟練地端起蓋碗,行雲流水地出湯,迅速完成了茶葉沖泡。

可以看出,她是為了展現自己的專業度。

先告訴對方自己很專業,講出來的東西才具有信服力。

緊接著,她例舉出了幾個注意事項,一臉親切地告訴大家如何正確使用蓋碗,才能不濺到茶桌上或者灑出來。

然而,打開評論區一看,視頻內容似乎並沒有戳中各位茶友的心。

反倒是惹來了一片抱怨。

大家紛紛表示,蓋碗泡茶最大的缺點在於燙手。

不僅碗燙,蓋子也燙,出湯時蓋子翹起來的縫隙處飄出來的熱氣,更是會燙到手心。

至於容易灑出來的情況,用茶巾及時擦幹凈就好了,並不是什麼大事。

的確,即使是泡茶多年的老茶客,也偶爾會被蓋碗燙到手。

俗話說,沒有翻過車都不敢自稱老司機。

在泡茶的道路上摸爬滾打,難免會遇見各種『翻車現場』。

不過,發現問題時不必害怕,最重要的是找到應對的方法。

而有些情況,甚至能挽回一泡好茶。

《2》

某天下午,有位關系很好的姐姐來聊天。

她說自己最近按照我們文章和視頻裡的步驟,在學習用蓋碗泡白茶。

一個多月下來,效果不錯,已經能達到不燙手的境界了。

並且還自我調侃說,『就沒見過幾個手比我小,或者力氣比我小的人,連我練一練都能不被燙了,相信任何人稍微注意都能夠得心應手』

是的,人人都有機會用蓋碗。

泡茶是一件簡單的事,刪繁就簡便好。

它不是表演,不需要普通茶客變著花樣去沖泡,力求展現姿態的曼妙。

若註重表演,就無法泡出它的原汁原味,它的最好狀態。

簡單來說,泡茶不過是把茶葉投入蓋碗裡,沸水註入,合上蓋子出湯,即可。

而這一切的開始,是選擇一隻稱手的蓋碗。

首先,蓋碗的碗壁不能太厚。

有些茶友的想法是,越厚的碗壁越能隔熱,用來泡茶就不會燙手了。

其實不然。

蓋碗又不是橡膠皮,再厚的碗壁,註入沸水後該多燙還是多燙,對防燙沒有任何幫助。

反倒是太笨重的蓋碗,容易在出湯時拿不穩,最後重心偏移滑動造成燙傷。

相比之下,壁薄的蓋碗,散熱速度更快,且自身重量較輕,更適合初學者。

其次,蓋碗的碗沿不能太窄。

一個好用不燙手的蓋碗,碗沿必然是略寬的,而非上下一般寬《大家可以自行帶入吃飯時用的飯碗》。

寬沿的設計,能有效減少燙手和摔碗的風險。

寬闊的碗沿,能夠讓熱量盡量散發出去,不似碗身那般滾燙。

並且在出湯時,還能起到橋梁般的作用,讓茶湯順著碗沿瀑佈狀流出去。

只要將手指輕輕搭在碗沿上,就能順利提起蓋碗,完成出湯。

最後,蓋碗的容量無需太大,適中即可。

那些150毫升甚至200毫升的蓋碗,通常自身重量較重,碗口較大,註滿水後更是很沉重。

如果是一個手腕力量小,或者手指短的茶友,使用起來就有些困難了。

或許拇指與食指已經全部張開,盡力張開,還是無法夠到蓋碗的邊緣。

如此一來,又熱又燙的蓋碗,便成了一個燙手山芋。

出湯不是,不出湯也不是,白白錯過了倒出茶湯的最佳時機。

想要選到一個合適的蓋碗,真的不難。

只要對自己有清晰的認知,知道什麼樣的用起來最順手,最符合自己手指的尺寸,便可以了。

尤其是天天喝茶的朋友,熟能生巧。

即便剛開始有困難,但用得多了,裡面的門道也就都清楚了。

未來,就算是遇到了一個不怎麼順手的蓋碗,也能立馬提起來出湯。

《3》

蓋碗燙手,器型不對是其中一個原因。

而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在沖泡時操作不當,沒有掌握方式方法。

比如,沒有掌握正確的握蓋碗手勢。

當一位初學者剛剛嘗試用蓋碗泡茶,往往會很疑惑,不知道手該往哪放。

找不準位置,甚至直接去觸碰碗壁。

結果可想而知,釀成了燙成紅酥手的悲劇。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我們發現『三指握碗法』是最適合新人,也是最實用的手勢。

大拇指和中指,握住蓋碗上下兩邊的碗沿,食指則搭在蓋鈕上。

三個指頭與蓋碗接觸的點連成一條線,那麼,蓋碗的重心就在這條線上,不容易『翻車』。

端起蓋碗時,靠拇指和中指發力,而食指向下輕壓蓋鈕,起固定作用,避免滑落。

這樣既能控制重心,又能保持水流穩定,也就不容易被燙傷了。

又比如,傾倒茶湯時,手掌緊貼在蓋碗後方。

據許多茶友反映,其實蓋碗泡茶時,被茶水燙著的概率,小於被水蒸氣燙傷。

也就是傾倒茶湯的時候,蓋子會翹起來,水蒸氣便不受控制地從蓋碗後方的縫隙裡飄出來。

彼時,如果恰好是手掌心緊貼著蓋碗邊緣,就一定會被水蒸氣燙到,感受到那炙熱的溫度。

依稀記得初中物理老師說過,被100度的水蒸氣燙到,會比100度的水更疼。

水蒸氣接觸到皮膚後,會液化放熱,釋放的能量更多,燙傷的程度也就越嚴重。

所以,讓手掌心和蓋碗後方的縫隙保持適當距離,同樣能避免燙手。

再比如,蓋碗的開口太小,導致茶湯從邊緣溢出。

記得幾年前,剛學泡茶那會兒,經常遇到不同的棘手情況。

有一次,由於泡了一款全是芽頭的茶葉,擔心蓋碗開口太大,便有意識地調整小了。

卻又因為開口太小,茶湯無法像原來那樣,呈瀑佈狀流出來。

不僅如此,還有一些湯水從靠近中指的那一側傾瀉而出,燙傷了我的指尖。

那一刻,雖然很想把蓋碗丟下,但還是強忍著疼痛,完成了出湯。

事後,看著泛紅且刺痛的指尖,心中不斷反思。

下一次,一定要看準些,不能把開口控制得那麼小,茶葉雖然沒掉出來,可是出湯慢了,自己的手也被燙傷了。

《4》

文章裡,隻是列舉了幾個生活中常見的泡茶誤區。

可即便如此,也像是我們茶圈裡的小小縮影了。

大家被燙的原因,雖說五花八門,可萬變不離其宗。

要麼,是器型的原因,不順手;要麼,是手法沒掌握好,失去了控制。

如今,有很多茶友會打趣說,燙著燙著,也就習慣了。

而到底是自己的皮膚變厚了,更耐高溫了,還是手法已經熟練了?

其實自己更傾向於後面的原因。

或許每個愛茶之人,都曾有一段被蓋碗折磨的時期。

不過,那又如何呢?

如果燙一兩次手,換來的是永久熟練用蓋碗,能把好茶泡得完美。

那麼,一切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