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定白茶餅好壞的9大幹貨,實用不踩雷,買對好茶的概率提升很多。《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一片茶葉,最初顏色是綠的,青蔥、水靈、鮮嫩欲滴。

以白茶獨有的制茶加工方法,先萎凋,後烘幹。

溫和簡樸的制茶方式,能讓白茶保留原色。

剛加工出來的新茶,看著像脫水蔬菜。

除了脫去大量水分,其餘地方沒有半點改變。

葉片顏色依舊是蔥綠、嫩綠、菠菜綠等。

而跨越漫長的時光長河之後,老白茶的顏色會不會發生改變呢?

當然會,但老白茶的基礎色不會變成黑褐色,也不應該變成咖啡色。

而是保留基礎的綠色系,逐漸轉變成深綠、暗綠、墨綠。

類似調色板,顏色區域不改變,色彩明暗度加深。

咖啡色系的老白茶,隻能證明它在制茶加工、後期貯藏時將茶葉本身的葉綠素破壞掉了。

渥堆、暴曬、高溫烘幹、過度氧化、沒有避光保存等,都會導致白茶葉片的異樣變色。

不過一餅好茶,要具備不少共性。

僅僅是年份真實、正常轉化、葉片顏色正常,遠遠不夠。

除了咖啡色老白茶,買白茶餅時,還少不了看準這9點細節。

《2》

一、不能有木質化茶梗。

壽眉餅裡出現茶梗,不算奇怪。

白茶壽眉在采茶時,就是連梗帶葉采下的。

但要注意,好茶對茶梗是有容忍底線的,僅限嫩梗。

內部纖維變粗,已經徹底木質化,采茶時用手掐不斷,隻能生拉硬拽扯下來的木質老梗,不應該出現在茶餅裡。

就算偶爾不小心將其采了下來,揀剔環節也應該將它們挑出淘汰。

當你打開餅紙,發現茶餅面前清晰可見木質化硬梗,說明它的原料低端,茶味堪憂。

原料過分粗老,意味著茶味淡薄,不耐泡,湯感不醇。

一眼看去,就不是好茶!

二、葉片大小要均勻。

茶餅標簽裡,明文標註具體等級的茶餅,芽頭粗細、葉片大小、茶梗長短等要盡量一致。

比如,一級白牡丹餅。

比如,一級春壽眉餅。

比如,準牡丹王餅。

如果是用料不均,葉片大小寬窄不一。

這樣的茶餅,壓根沒有資格最外宣稱特定等級!

而是掛羊頭賣狗肉,在等級標註上弄虛作假。

再不然,就是原料選用不精,品相方面不達標。

三、茶餅內外一口料。

一餅好茶,要裡外一致。

外表看著,芽葉勻稱,梗葉均勻。

撬開之後,茶餅內部的用料,也是表裡如一。

如果故意做成了『夾心餅』,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內部用料明顯不如餅面。

裡層摻雜不少碎葉,葉片更大,芽頭極少。

如此表裡不一的茶餅,一撬便知真假。

四、茶餅表面不該出現撞色。

買老白茶餅,很多茶客的關注重點是,這餅茶有沒有做舊?

但除了做舊外,還有不少隱秘摻假情況。

舉個例子,一餅8年陳的春壽眉餅。

實際壓餅時,8年陳原料占比不到兩三成,而且大多用在餅面。

餘下的七八成,都是年份較新的原料,實際不過一兩年陳。

這種年份混搭餅,會導致茶餅出現撞色。

有的葉片顏色尚且新亮,但有的看著又特別深沉滄桑。

又或者,個別芽頭已經呈現灰白、暗白色。

但有的芽頭顏色,卻保留著新茶那般的銀白。

一眼看去,整體不協調。

五、餅窩處不能一團炭黑。

茶餅壓餅時,餅窩因為受到的壓力更重,顏色會比周圍的茶葉更深。

這是正常的。

不過,顏色深≠顏色黑。

如果一餅茶拿到手後,其餘地方看著一切還好,唯獨餅窩部位一片炭黑。

這樣的『黑心餅』,也是不能買的。

因為這種茶餅,工藝太糟糕。

不是壓餅用力過猛,就是餅窩以及茶餅中心沒能徹底幹透。

才會導致撬開之後,整餅茶就像黑心蘋果那樣的局面。

隻有邊緣一圈正常,中間一團炭黑,糟糕至極。

六、慎買鐵餅。

壓餅太緊的白茶,調侃上一句『鐵餅』,不算過分。

這種鐵餅,壓餅時養分流失嚴重。

壓餅溫度太高,壓制定型時間太長,壓餅用力過猛等,都會導致茶餅太緊。

通常,這種硬邦邦的鐵餅,喝起來難有鮮醇口感,茶湯爽口程度下降。

更令人頭疼的是,撬茶時太費勁。

哪怕動用了各種撬茶方法,也做不到將茶餅順利撬成片狀。

費了很大力氣,撬出來的茶葉,多半也是渣沫。

將這種鐵餅買回家,豈不是自尋麻煩?

七、好茶不該有雜味。

白茶壓餅後,茶香會比散茶更成熟、深邃。

通常用1-2年的白茶原料去壓餅,新壓出來的茶餅,果香和甜香會比較明顯。

高品質的壽眉餅,壓餅後陳化一段時間。

快的話,哪怕僅是兩三年,也能浮現出白茶江湖內美譽度很高的棗香。

當然,棗香僅限壽眉壓餅後才會出現。

白毫銀針餅、白牡丹餅一般沒有棗香。

散茶沒有壓餅之前,也不會轉化出果香《棗香》。

優質好茶的香氣是馥鬱多元的,藥香、陳香、花香、果香、粽葉香等諸多香型,聞著都很迷人。

如果一餅茶,整塊餅端起來聞,聞不到任何幹茶香。

泡開之後,也是香氣寥寥。

相反是雜味很重,帶有低沉的倉味、悶味、酸味、渥堆味等。

聞起來一言難盡,並不清爽,無法代表好茶本色!

八、老白茶餅的湯色不該發紅。

排除極端沖泡因素影響。

沒有過多投茶、長時間悶泡或久煮的前提下,老白茶湯色不應該是『紅湯』。

如果一款老白茶,湯色發紅。

論『紅湯』程度,看著比紅茶更深,這背後肯定有貓膩。

說明它的工藝不對,發酵過頭。

或者後期存放時,過度氧化。

導致茶葉內部的多酚類物質,過多轉化成茶紅素,甚至茶褐素。

不僅導致茶餅外觀顏色異樣,連茶湯顏色也做不到清澈透亮,而是走向深淺不一的暗紅色。

綜合多方面情況看,這樣的『紅湯』老白茶餅,不買為好。

九、3沖之後沒味道的茶餅別買。

之前看到一個問題,白茶散茶和餅茶哪個更耐泡?

有人給出這樣的回復,當然是散茶。

壓成茶餅後,茶味浸出速度很快,基本上3-4沖之後就沒什麼味道。

額,這樣的一家之詞,顯然沒有可信度。

白茶耐泡與否,和散茶餅茶沒有具體關聯。

而是和內在茶味物質積累有關。

產區環境好、采摘標準嚴格、制茶工藝到位、後期倉儲規范的老白茶,內在茶味滿滿。

哪怕是餅茶,做到七沖八沖不變淡,也不稀奇。

隻泡3沖就沒味道的茶餅,品質差,不耐泡。

即便花了個便宜的價格買入手,也不實惠。

《3》

對待老白茶餅,許多茶客的關注重點有兩處。

是不是做舊出來的?

年份真實嗎?

年份夠不夠老?

有沒有10年陳的老白茶?

但這些僅是表面,沒有觸及根本。

年份真實不做舊,是一餅白茶的最低底線。

就算沒有做舊,品質不精的茶餅也不建議買。

至於白茶年份,更是不能強求。

年份老,不代表品質好。

動輒10年陳的茶餅,且不說年份真實與否,倉儲細節也得慢慢檢查。

從喝茶本質看,喝茶是為了享受,好喝才是王道。

喝白茶餅,口感要醇厚飽滿。

茶湯入口,綿柔細滑,甘醇無比。

飲茶過後,回甘生津,留香持久,喉間特別舒適。

比起看外在因素,喝起來回味無窮,才是一餅好茶的硬核本質!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