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這4個原因,導致泡茶手抖,拿不穩蓋碗,你踩中哪個『坑』?《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學習沖泡白茶,蓋碗是首選。

不過,茶友在使用的過程中,對於蓋碗的評價,分成了兩個陣營。

一部分人說,蓋碗是『懶人神器』,因為碗口大,出湯的時候根本不費什麼力氣,隨便抖抖就很幹凈。

還因為不吸香不吸味的特點,不用『一碗專用』,費盡心思去分類標明每個蓋碗的用途,徒增麻煩。

可以說,小小的一個蓋碗,擁有不少的用途,不愧為懶人最愛的『合並』功能茶具。

但還有那麼一小撮人,對於蓋碗是敬而遠之,即使知道蓋碗的好,還是寧願去用別的茶具。

前陣子便有一位剛剛買了蓋碗的茶友,說自己在使用蓋碗的過程中很是鬱悶。

明明已經看了好幾個教程視頻,可是每到親自實踐的時候,拿著蓋碗的手就是止不住地發抖。

『本來不想再用蓋碗了,但不死心,想再‘挽救’一下,到底問題出在哪裡?

拿蓋碗手抖,肯定是有原因的,想來無外乎出在這4點上。

《2》

一、選用的蓋碗不趁手。

要想蓋碗拿得美麗,首先就要拿得起來。

很多茶友私信說,拿著蓋碗容易手抖,並且經常是沸水還未註入的時候,手就開始不由自主地『發作』。

如同蓋碗上有個抖動的開關,一拿起,便按下了開啟鍵。

不願怪罪於蓋碗的茶友,常把原因招攬在拿著蓋碗的雙手上面,諸如手腕勁不夠大啦,手指天生短啦,手部動作不靈活等等。

這乍一聽好像很有道理,可是仔細一想,拿蓋碗手抖的茶友,拿筆會抖嗎?

拿吃飯的碗會抖嗎?

拿喝水的水杯會抖嗎?

既然不會,那自然不是雙手無力的問題,拉回源頭,來看看蓋碗。

在市面上,最常見,也是新手熱門入手款的蓋碗,是白瓷質體,容量大小適中,看起來特別素雅而簡單的『倒鐘形』蓋碗。

這種蓋碗,輕巧便捷,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一隻手就可以輕拿輕放,不必有拿起吃力,端著不穩的多餘煩惱。

而且在出湯的時候,也由於碗沿的大小剛好,更容易用力抓握。

像隻八爪魚的觸手一般,穩當地附著在上面。

然而可惜的是,有些蓋碗就做不到這般『顧全大局』,各樣形態之下多了最重要的一個特點——不趁手。

比如蓋碗容量太大,手細且力氣不夠大的茶友,就不容易拿穩。

尤其在註入沸水後,讓本就重量不輕的蓋碗更是拿著東倒西歪。

還有碗沿較窄的蓋碗,看起來似乎沒什麼大變化,可是出湯的時候水流就沒辦法做到大量傾瀉。

出湯慢了,熱氣散至手中,手也是會抖的。

同理,碗沿太寬也不行,手長的人是可以照樣輕松拿起,但對於部分五指皆短的人來說,拿蓋碗,就成了難事一件。

心理首先加重了負擔,再因為拿起蓋碗夠不到碗的邊緣,情急之下,手肯定會抖。

所以選用趁手的蓋碗,才能在一開始就能拿住蓋碗。

《3》

二、手握蓋碗的姿勢不對。

當挑好了適合自己抓握的蓋碗後,手握蓋碗的姿勢同樣也需要學習。

姿勢不對,拿起滾燙的蓋碗時,手不僅會抖,更加會被燙傷。

新人拿蓋碗,很有趣,一般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

第一種是小心謹慎,十分緊張蓋碗的情況,手和眼和心,都在這小小的蓋碗上,不敢疏忽。

但由於實在太過緊張了,拿蓋碗的時候難免用力過猛,稍有情況,手便容易發抖。

還有一種,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敢於直面滾燙的熱氣,非常勇敢地裸著雙手去觸碰蓋碗的碗身,以這種方式完成出湯,少說不燙個幾分紅。

除了以上所說的,還有各種千奇百怪的握碗姿勢,如手扶著碗底出湯,將手心倒扣在蓋碗上方出湯。

列舉種種,皆是不合適的握碗姿勢,根本沒辦法做到沉穩出湯。

正常使用蓋碗時,手握它的姿勢應選擇『三指抓握』法。

所謂三指,即大拇指、中指和食指,出湯的大部分的力量都依靠著這三指中間。

蓋碗出湯前,先用拇指和中指搭在碗沿邊上,然後端起蓋碗,讓食指輕輕地放在蓋鈕的上方,不要扣進去。

同時,三指外的其它手指也要有序擺放,不要靠近散發熱氣的碗身。

隨後調整好最終的姿勢,對準公道杯,迅速出湯,以行雲流水一般的動作完成。

如此一來,既不會有熱氣燙手的可能,手握蓋碗也十分穩重,不怕手抖!

《4》

三、出湯時間太慢。

合蓋出湯的時候,常講一個字,要快。

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火速的,飛快的,倒出茶湯。

至於原因,想必懂茶的茶友們都明白,若沒有出湯快,難得一杯好茶湯。

品質上乘的白茶,體內物質十分豐厚,一旦與沸水接觸時間過長,就會釋放出過量的苦澀物質。

當這些苦澀物質充分溶進茶湯中時,茶湯味道就會偏苦偏澀,而這絕不是愛茶人願意得見的場景。

此外,除了茶湯味道會變,出湯慢還會增加燙手的可能。

在坐杯悶泡的時候,蓋碗內沸水的溫度會逐漸蔓延至整個蓋碗,毫不誇張地說,從碗底到碗沿都是燙的。

此時,若恰好逢著蓋碗最燙的『巔峰時刻』拿起它,勢必會被燙手。

極度怕燙的茶友,也許電光火石之間就能把蓋碗放了下來,休息片刻,借此平復一下驚魂未定的心情。

但總會有『犟牛』,會有不願意放下的茶友。

不認輸很好,可是面對如此『燙手山芋』,在熱量的高壓沖擊之下,手是會控制不住地發抖,無暇顧及動作的正確姿勢,進而也會影響出湯情況。

故而出湯的時候,時間一定要控制好,以盡量快的速度完成出湯動作。

《5》

四、合蓋開口位置不對。

不少茶友在剛開始練習蓋碗的時候,並未注意出湯開口的大小。

可往往被忽視的東西,卻最容易成為問題最後的原因。

比如,合蓋開口過大。

什麼叫過大,將開口的角度遠大於茶葉傾出的范圍,這便是過大了。

之前看過某音熱門榜上的一個泡茶視頻,其中的開口就如同獅子嘴,張得異常大。

在出湯的時候,就顯得有些手忙腳亂,不僅水流不受控制得胡亂灑出,部分茶葉也紛紛灑灑地倒入了公道杯中。

細看裡面的茶湯,過深了一點,還有較多的碎葉。

同時,開口太大,熱氣也容易大量飄出,對於拿著蓋碗的手而言,無疑是加重了負擔。

當然,合蓋開口太小也不行。

太小,部分茶葉會堵住出水口,導致水流出水不暢。

而沒辦法順利傾出的水流,可能就會沿著蓋碗的邊緣滴落,若滴到手上,自然會『虎軀一震』,手抖。

合蓋開口大小的選擇,其實並不難,隨著沖泡茶葉的體積做出調整就好。

體積略大的茶葉,開口就略大一些,出湯會更方便。

體積略小的,便同樣將出水口控制縮小,避免燙手的可能。

《6》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蓋碗手抖其實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的事情。

但說難也不難,能行雲流水使用蓋碗的新手大有人在。

這背後,無關乎身份,而在於經驗。

使用了一百次蓋碗和使用一次蓋碗的人,手感定是有區別的。

在泡茶過程中,一旦遇到了突發情況,經驗豐富的人才可以穩出場面,避免手抖。

而剛剛練習幾次的茶友,可能拿起蓋碗,都會手抖。

所以,改掉手抖的方法,無它,唯有勤加練習。

練習熟練了,才能熟能生巧,得心應手。

下次即便遇到其它沖泡的難題,也能輕松而巧妙地化解。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