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時記住『4個不要』,能幫你規避很多沖泡問題,別不當回事。《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隔壁大爺的院子裡,有一株栽了五六年的重瓣月季。

今年春天,如期地開了好幾朵,每一朵花盤,皆大如手掌,如老蘇所言的『花重欲人扶』。

那天閑來無事,蹲在那株月季旁邊,看了半天,愛不釋手。

奇怪的是,明明隻間隔幾步路,但我們門口的院子總是養不活。

每每剪來插在院子裡,沒半個月,便枯黃了。

難怪說,『橘生淮南則為橘,橘生淮北則為枳』,這還沒分南北呢,差別就這麼大。

因為這件事,鬱悶了很久。

大爺看到我倆戀戀不舍的眼神,便剪了一枝最飽滿的送給我們。

回去之後,插在汝窯的細頸瓷瓶裡,芳香滿室。

月季的香氣和玫瑰很像,每次聞著它,就像是在吃鮮花餅。

一邊喝茶,一邊聞香,恰好促成了一場完美的下午茶。

每天的這個時段,都會收到一些關於泡茶的問題。

或許是大家都喜歡挑在午飯後,想要清清口腔,順便提提神。

從中挑選了4個問題,幫大家答疑解惑,也希望能幫到更多朋友。

《2》

要不要潤茶?

不同的茶類,有不同的做法。

村姑陳知道,如今茶圈裡有很多茶友,依然在潤茶。

無論是白茶餅、巖茶還是紅茶,在喝之前,一律先用低溫的水浸泡,力求用『潤』的方法,讓幹茶變得稍微松散一些。

接著,把潤茶的湯水倒掉以後,再進行後續沖泡。

每當看到這樣的做法,心中難免覺得可惜。

茶湯裡明明有那麼多的營養物質,大家卻視而不見,直接當廢水倒掉,浪費啊!

其實,潤茶這個做法放在黑茶、熟普身上,還是可行的。

因為它們經過重度發酵,且通常壓得比較緊實,嚴絲合縫。

所以,不管是出於風味展現考慮,還是安全衛生,喝之前潤一潤,都是有必要的。

就像在吃幹木耳之前,也會提前一個晚上把它泡在水裡,泡發了才能吃。

可白茶餅和黑茶、熟普都不同,優質的白茶餅講究松緊適宜,中間有適當的縫隙,有利於內質均勻釋放,根本無需潤茶。

至於巖茶和紅茶,雖然呈條索狀,但在揉捻時,已經有滋味物質附著在葉表了。

直接沖泡,就能得到一杯口感飽滿,滋味濃醇的茶湯了。

對於大多數茶類來說,所謂的潤茶、醒茶、洗茶,殊途同歸,都不是必要的。

因為在用來洗、潤、醒的頭道茶湯裡,已經有大量滋味物質析出。

為了避免浪費,也讓自己喝得安心,不如在挑選茶葉品質上多花些功夫。

《3》

要不要刮沫?

相信大家出去喝茶時,會發現一些茶掌櫃泡茶完的第一個動作,是把茶湯上的泡沫刮掉。

這個動作,被稱為『刮沫』。

進而發出疑惑,刮沫這個動作除了好看之外,到底對喝茶有什麼影響?

在回答問題之前,我們要先弄清茶沫從何而來。

一般來說,在沖泡武夷巖茶的時候,表面容易沖出一層泡沫,它們由茶皂素、水花、灰塵等組成。

所謂的茶皂素,是茶葉當中的一種物質。

它具有一定的消炎、鎮痛作用,因此在某些人看來,茶皂素是好東西。

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茶皂素的負面影響是,具有辛辣味。

因此,如果茶湯裡的茶皂素過多,會導致口感變差。

除此之外,茶沫也有可能是水流沖擊後形成的水泡,或者是灰塵、雜質等別的東西所產生的。

如果是前者,那麼水泡很快就會破裂散掉,迅速消失。

但如果是後者,則水泡難以及時破裂,因為裡面還含有別的不好的物質。

總之,對於巖茶而言,茶沫多並非好事。

不僅有礙觀瞻,也讓人心裡沒底。

建議喝之前最好是刮掉,而更好的辦法,是少買茶沫明顯的巖茶。

《4》

要不要用茶濾?

有人泡茶喜歡用茶濾,因為覺得那些不小心掉落的碎茶,會影響喝茶的心情。

過濾掉以後,能讓茶湯喝起來更純粹。

殊不知,被茶濾過濾掉的不僅僅是碎茶,還有別的東西。

以白茶為例,不論是白毫銀針、白牡丹還是壽眉,芽頭和葉背上都有白毫。

等級越高的白茶,白毫就越豐富。

這些白毫當中,富含著豐沛的營養物質,最為人所熟知的,便是茶氨酸。

故而,當白毫被沸水沖刷下來,大量落入湯水裡,能帶來鮮爽淳和的風味特點。

可如果在公道杯上架一隻茶濾,則會將白毫大量阻隔在濾網上。

尤其是在泡白毫銀針、白牡丹這類白毫厚實的茶,用茶濾,實在是暴殄天物。

那些營養物質沒有被我們喝進肚子裡,反而貢獻給了茶濾,豈不可惜?

並且正常情況下,一泡茶的碎茶並不會太多。

即便開口太大,些許碎茶掉落到公道杯裡,稍微靜置一會兒,就會沉到底部。

彼時再分湯,便能避免喝到碎茶的尷尬情況。

除非是沖泡特別碎的茶葉,比如撬碎的茶餅,幾乎找不到完整的葉片。

在這種特殊情況下,再借助茶濾的幫助,做到物盡其用。

《5》

要不要瀝幹茶湯?

觀察發現,很多人泡茶隻註重『倒茶』,而忽略『瀝幹』。

就像事情做到一半就跑了,小說寫到末尾但沒完結,總讓人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如果被強迫症看到了,一定會覺得難受不止!

瀝幹茶湯,是蓋碗出湯時的最後一步,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步。

興許是有些茶友覺得蓋碗太燙,看到茶湯差不多都倒出來了,就急急忙忙放回桌子上。

又或許是想著留些餘湯,能讓茶葉的滋味保持穩定,更加耐泡。

但現實來看,若是沒有瀝幹茶湯,茶味會變得苦澀,且越泡越濃。

根本原因是,蓋碗裡剩餘的茶湯,蓄積在底部,催促著茶葉不斷釋放內質,相當於變相悶泡。

這時候,大量的咖啡堿和茶多酚物質,就被源源不斷地釋放出來了。

這種過度的、提前的釋放,便使得茶葉泡得越來越苦,越來越濃。

由此可見,留餘湯並不會讓茶葉變得更好喝。

反之,還會影響到一泡茶正常的風味呈現,苦澀不堪。

所以說,泡茶結束後一定要及時瀝幹蓋碗裡的水分,一滴不留。

到了最後關頭,手腕翻轉的角度要更大,確保底部不留餘水。

如此一來,也能保證每一沖茶湯的滋味都是平均的,濃淡適宜、不苦不澀的。

《6》

泡茶是一件精細活。

尤其是要想泡出好茶細膩的滋味,就要注意細節,把每一步都做到位。

針對不同的茶類,也有不同的辦法。

雖然大體上來看,泡茶的方式都差不多,但總存在一些特殊情況。

最好是能隨機應變,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根據每款茶的特性和差異,來調整自己的手法。

當然也有朋友說,自己平時喝茶,都是隨便喝喝的,並沒有這麼講究。

但如果面對的是一泡好茶,大部分人都不舍得隨意對待。

若是因為自己不穩定的泡茶水平,破壞了其風味,難以呈現出最好的狀態。

以上所說,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吧。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