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茶友都在用的3種泡茶方法,其實一直都泡錯了,純屬浪費時間。《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很多茶客在喝老白茶時,會受這樣的觀念影響。

老白茶嘛,理所應當就是要煮茶的。

於是喝茶餅時,紛紛采用這樣的做法。

撬下一大塊茶後,放進壺裡,往裡添水,再開火煮茶。

煮沸後還不行,滋味尚未充足。

還得再繼續,繼續讓壺內的茶湯處於高溫沸煮狀態。

咕嚕-咕嚕-咕嚕嚕,持續加熱,反復熬煮。

甚至,部分茶客聽信了『老白茶得熬久一點,藥效更好』的說法, 一條道走到黑,效仿熬藥湯那樣,將三碗水煎成一碗湯後,再去關火。

等到最後,煮好開喝——嗯,湯中有濃濃茶味。

於是就下定論:真是好茶。

照這樣喝茶,其實隻是解渴罷了。

真正有實力的好茶,不需要長時間熬煮才能煮出味道。

盲目相信煮茶要熬煮的說法,容易被各式劣質茶鉆空子。

蓋因原料差、工藝差、內質缺失,甚至人為做舊的老白茶,茶味含量極其寡淡。

走常規流程,用蓋碗沖泡或者簡單煮茶《煮沸立刻關火》,滋味平平,茶味單調。

索性就宣傳出,煮茶以熬煮為佳的謠言,意在替那些劣質老白茶提供遮羞佈!

放眼茶圈,不論泡茶煮茶,諸如此類掩飾真相的『遮羞』方法,層出不窮。

除了長時間熬煮茶湯外,以下這3點,同樣不得不防。

《2》

一、溫水泡茶。

溫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都應該聽說過。

因安逸一時,卻不料越陷越深。

曾遇到這樣的留言,沸水泡茶太燙手,能不能用溫水泡?

其本質,和前面的故事一樣。

蓋碗泡茶燙手與沸水泡茶沒有必然關聯, 器形不對與用法不當才是主因。

泡茶喝,斷不能因噎廢食,憑此就徹底舍棄沸水泡茶。

事實上,沸水泡茶妙用多多。

高溫沸水的激發下,更能高效率推動茶香、茶味的釋放,泡出更香、更好喝的茶味。

如果水溫不足,僅是溫水泡茶,泡出來的茶味層次難免會有所遜色,得出一杯老茶客口中的『溫吞水』。

除此以外,溫水泡茶還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小心思』。

即,為劣質茶打掩護。

茶圈裡,經常能聽到諸如此類的說法。

『紅茶不能用沸水泡,泡茶水溫太高,會將茶湯泡出酸味;』

『綠茶鮮嫩不能用沸水泡,會將茶葉燙壞不說,還會導致茶水又濃又苦;』

『沸水沖泡白毫銀針會破壞養分,導致茶湯鮮爽風味明顯下降……』

其實,這一系列的說辭都經不起推敲——因為好茶不怕沸水燙。

對紅茶來說,隻有茶葉內部藏有因發酵過頭、受潮發酸形成的酸味物質,才會泡出發酸的茶味。

要是品質過硬,沸水泡紅茶根本不會導致茶湯變酸,相反是更香甜、細滑、飽滿。

綠茶也是如此,茶湯滋味濃、苦味重與沸水泡茶無關。

以清新爽口風味為主的綠茶,哪怕是用沸水泡,也不會徹底變樣,泡出濃苦不堪的茶味。

白茶裡,白毫銀針看似芽頭細嫩,但它的芽頭內部卻是防護結構緊密,不存在沸水會燙壞養分的說法。

事實也是如此,沸水沖泡高山銀針,茶味更淳和鮮爽。

是真是假,一試便知。

內部藏有大量酸味、澀味、苦味等負面茶味的劣質茶,沸水沖泡是極大的考驗,容易暴露出它們的缺點。

溫水沖泡卻能為這些劣質茶大開方面之門,掩飾一款茶本身的面目。

不論從品茶角度,還是從鑒茶角度,沸水沖泡都必不可少!

《3》

二、加料調飲。

茶圈內論喝茶方式,有清飲與調飲之別。

清飲是簡單喝茶葉本身的原味,不添加一絲一毫的外來風味幹擾。

調飲與其相反,往茶湯裡加入水果《水蜜桃、 檸檬、鳳梨、雪梨》、牛奶、白糖、花草《茉莉、玫瑰、菊花、荷葉、紫蘇、薄荷》、陳皮、牛蒡、甘草等混合,改變茶葉本味,得出一杯口感豐富的飲品。

其實喝茶就是喝茶,沒必要加料。

頂級好茶若是盲目加料,無疑是暴殄天物。

喝真正的老班章生茶《非網上9.9元包郵的那類》,沒幾人舍得再加陳皮破壞原味;

泡桐木正山金駿眉,要是隨隨便便做成檸檬紅茶之類的調飲,無疑是明珠蒙塵;

而烏龍茶裡,蜜桃香肉桂本身的天然茶香,遠比蜜桃香風味調飲的香氣來得更清新、自然、有高級感。

剛出水的新鮮海產,鮮蝦、鮮螃蟹哪怕直接清蒸,風味無比美妙。

而不少餐館裡,為了省材料,許多重口味的香辣蝦、麻辣蟹等,新鮮程度都並不理想。

喝茶也是如此,好茶不必加料,而劣質茶一旦大量加料調飲。

那麼,在諸多雜亂滋味影響下,反而會掩飾茶葉本身的缺點。

假設一款茶本身的苦味極重,大量加入蜂蜜、糖進去調味後,喝入口根本難以察覺。

假設一款茶品質很差,茶味寡淡如水,但加了大量水果進去後,根本沒人會在意茶味!

為此喝茶不要盲目加料調飲。

雖說,從豐富口味的角度看,加料調飲之後,的確綜合風味更佳。

但你在還沒看清楚一款茶的真面目時,還是別親信『煮老白茶要加陳皮』、『老白茶沒棗香就放點紅棗同煮』、『桂花風味的正山小種香氣更佳』等說法。

霧裡看花,難辨真假。

撥開迷霧,避開幹擾,更能看清真相!

《4》

三、透氣醒茶。

『喝茶之前,要提前將茶葉取出來,放置在通風幹燥的環境,透氣醒茶……』

這是常在茶圈內聽到的說法。

喝巖茶,有人主張將泡袋剪開,將幹茶條索靜置數天再喝。

目的是讓茶葉透透氣,褪去火氣之後再飲用。

但奇怪的是,巖茶褪火根本不需如此,只要密封放置即可。

再說了,普通茶客少有機會收到茶農剛下焙做出來的茶, 買入手的茶葉如果茶商沒有特意告知,默認是已經褪火結束,可以及時喝掉,何需透氣醒茶褪火氣?

喝白茶,也有人建議老白茶在喝之前要醒茶,褪去倉儲過程中吸附的陳雜味、倉味。

讓人難以理解的是,密封、避光、陰涼、幹燥、無異味,是基礎存茶要求。

在規范倉儲前提下,好茶又怎會無端端生出怪味、異味?

從存茶經驗看,老白茶在良好陳化前提下,茶香馥鬱,擁有藥香、陳香、粽葉香等一系列美妙的多元茶香。

巖茶也好,老白茶也罷,亦或者其它茶,在喝茶之前透氣醒茶數天,都是很『危險』的舉動。

這會導致茶葉跑氣、香氣失散、甚至是受潮、串味、變質等,得不償失。

從生活經驗看,新房裝修後需要打開門窗透風,散掉難聞的『裝修味』。

但喝茶時,好茶沒有透氣醒茶的必要,直接泡茶飲用便是。

而不少帶有雜味怪味的茶,在通風透氣環境下,的確能散掉異味。

但變質、變味茶即便散掉異味雜味,本質依舊不會變。

不論怎麼看,已經變質生出雜味的茶葉,不喝為好!

《5》

有實力的好茶,不需要千方百計去遮羞、遮醜。

好比真正的美人,不必濃妝艷抹,更不用濾鏡美化。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簡簡單單,直接沸水沖泡。

不消片刻,就能泡出一杯香清甘活、鮮香醇爽的好茶。

反觀需要透氣醒茶,多次洗茶才能去掉『濁味』的怪味茶;

反觀依靠長時間悶泡與煮茶,才不至於茶味寡淡的劣質茶;

反觀魚龍混雜在調味茶裡,依靠加料調味才不至於一無是處的平庸茶;

反觀酸味、澀味、苦味突出,依靠溫水泡茶才不至於又苦又澀又酸的問題茶。

說白了,它們不過是躲在美化濾鏡背後,不敢以真面目示人罷了!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