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碧螺春是中國名茶的珍品, 以形美、 色艷、 香濃、 味醇『四絕』 聞名中外。
碧螺春始於何時, 名稱由來, 說法頗多。
據清代《野史大觀》 《卷一》 載: 『洞庭東山碧螺峰石壁,產野茶數株, 土人稱曰: ‘嚇煞人香’。
康熙己卯……撫臣宋犖購此茶以進……, 以其名不雅馴, 題之曰碧螺春。
自地方有司, 歲必采辦進奉矣』 又據相傳, 明朝期間, 宰相王鰲,是東後山陸巷人, 『碧螺春』 名稱系他所題。
又據《隨見錄》載: 『洞庭山有茶, 微似岕而細, 味甚甘香, 俗稱‘嚇殺人’,產碧螺峰者尤佳, 名‘碧螺春’』。
若以此為實, 則碧螺春茶應是始於明朝, 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聲顯赫了。
也有人認為: 碧螺春是因形狀卷曲如螺, 色澤碧綠, 采於早春而得名。
不管碧螺春的名稱由來如何, 該茶歷史悠久, 早為貢茶是毫無疑議的了。
碧螺春產於江蘇吳縣太湖洞庭山, 洞庭分東、 西兩山, 洞庭東山是宛如一個巨舟伸進太湖的半島, 洞庭西山是一個屹立在湖中的島嶼。
兩山氣候溫和, 年平均氣溫15.5~16.5℃,年降雨量1200~1500毫米, 太湖水面, 水氣升騰, 霧氣悠悠,空氣濕潤, 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
加之質地疏松, 極宜於茶樹生長。
洞庭碧螺春產區是中國著名的茶、 果間作區。
茶樹和桃、李、 杏、 梅、 柿、 桔、 白果、 石榴等果木交錯種植, 一行行青翠欲滴的茶蓬, 像一道道綠色的屏風, 一片片濃蔭如傘的
果樹, 蔽覆霜雪, 掩映秋陽。
茶樹、 果樹枝椏相連, 根脈相通, 茶吸果香, 花窨茶味, 陶冶著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
正如明代《茶解》 中所說: 『茶園不宜雜以惡木, 唯桂、梅、 辛夷、 玉蘭、 玫瑰、 蒼松、 翠竹之類與之間植, 亦足以蔽覆霜雪, 掩映秋陽』
碧螺春采制技藝高超, 采摘有三大特點: 一是摘得早, 二是采得嫩, 三是揀得凈。
每年春分前後開采, 谷雨前後結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質最為名貴。
通常采一芽一葉
初展, 芽長1. 6~2. 0厘米的原料, 葉形卷如雀舌, 稱之『雀舌』, 炒制500克高級碧螺春約需采6.8~7.4萬顆芽頭,歷史上曾有500克幹茶達到9萬顆左右芽頭, 可見茶葉之幼嫩, 采摘功夫之深非同一般。
細嫩的芽葉, 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和茶多酚。
優越的環境條件, 加之優質的鮮葉原料, 為碧螺春品質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
采回的芽葉必須及時進行精心揀剔, 剔去魚葉和不符標準的芽葉, 保持芽葉勻整一致。
通常揀剔一公斤芽葉, 需費工2~4小時。
其實, 芽葉揀剔過程也是鮮葉攤放過程, 可促使內含物輕度氧化, 有利於品質的形成。
一般5~9時采, 9~15時揀剔, 15時~晚上炒制, 做到當天采摘, 當天炒制,不炒隔夜茶。
碧螺春炒制的特點是: 手不離茶, 茶不離鍋, 揉中帶炒,炒中有揉, 炒揉結合, 連續操作, 起鍋即成。
主要工序為: 殺青、 揉捻、 搓團顯毫、 烘幹。
殺青: 在平鍋或斜鍋內進行, 當鍋溫190~200℃時, 投葉500克左右, 以抖為主, 雙手翻炒, 做到撈凈、 抖散、 殺勻、 殺透、 無紅梗紅葉、 無煙焦葉, 歷時3~5分鐘。
揉捻: 鍋溫70~75℃, 采用抖、 炒、 揉三種手法交替進行, 邊抖, 邊炒, 邊揉, 隨著茶葉水分的減少, 條索逐漸形成。
炒時手握茶葉松緊應適度。
太松不利緊條, 太緊茶汁溢
出, 易在鍋面上結『鍋巴』, 產生煙焦味, 使茶葉色澤發黑,茶條斷碎, 茸毛脆落。
當茶葉幹度達六、 七成幹, 時間約10分鐘左右, 繼續降低鍋溫轉入搓團顯毫過程。
歷時12~15分鐘左右。
搓團顯毫: 是形成形狀卷曲似螺、 茸毫滿披的關鍵過程。
鍋溫50~60℃, 邊炒邊用雙手用力地將全部茶葉揉搓成數個小團, 不時抖散, 反復多次, 搓至條形卷曲, 茸毫顯露, 達
八成幹左右時, 進入烘幹過程。
歷時13~15分鐘。
烘幹: 采用輕搓、 輕炒手法, 達到固定形狀, 繼續顯毫,蒸發水分的目的。
當九成幹左右時, 起鍋將茶葉攤放在桑皮紙上, 連紙放在鍋上文火烘至足幹。
鍋溫約30~40℃, 足幹
葉含水量7%左右, 歷時6~8分鐘。
全程約為40分鐘左右。
碧螺春分為7級, 芽葉隨1~7級逐漸增大, 茸毛逐漸減少。
炒制鍋溫、 投葉量、 用力程度, 隨級別降低而增加。
即級別低鍋溫高, 投葉量多, 做形時用力較重。
碧螺春的品質優異, 據清末震鈞《1857~1918年》 所著《茶說》 中道: 『茶以碧蘿 《螺》 春為上, 不易得, 則蘇之天池, 次則龍井; 岕茶稍粗……次六安之青者《今六安瓜片》』。
可見, 碧螺春在歷史上就榮以為冠。
其品質特點是: 條索纖細、 卷曲成螺, 滿身披毫, 銀白隱翠, 香氣濃鬱, 滋味鮮醇甘厚, 湯色碧綠清澈, 葉底嫩綠明亮。
有『一嫩 《芽葉》 三
鮮』 《色、 香、 味》 之稱。
當地茶農對碧螺春描述為: 『銅絲條, 螺旋形, 渾身毛, 花香果味, 鮮爽生津』
品嘗高級碧螺春頗有情趣。
品飲時, 采用潔凈透明的玻璃杯, 先沖開水後放茶。
或用70~80℃的開水沖泡。
當碧螺春投入杯中, 茶即沉底, 瞬時間『白雲翻滾, 雪花飛舞』, 清
香襲人。
茶在杯中, 觀其形, 可欣賞到猶如雪浪噴珠, 春染杯底, 綠滿晶宮的三種奇觀。
飲其味, 頭酌色淡、 幽香、 鮮雅; 二酌翠綠、 芬芳、 味醇; 三酌碧清、 香鬱、 回甘, 真是其貴如珍, 宛如高級工藝品, 不可多得。
碧螺春貯藏方法十分講究。
傳統的貯藏方法是紙包茶葉,袋裝塊狀石灰, 茶、 灰間隔放置缸中, 加蓋密封吸濕貯藏。
隨著科學的發展, 近年來亦有采用三層塑料保鮮袋包裝, 分層緊紮, 隔絕空氣, 放在10℃以下冷藏箱或電冰箱內貯藏, 久貯年餘, 其色、 香、 味猶如新茶, 鮮醇爽口。
如今, 碧螺春暢銷國內各大城市和港、 澳地區, 遠銷美國、 德國、 比利時、 新加坡等國家。
碧螺春茶區每到采茶季節, 春意盎然, 滿山蒼翠, 茶香百裡。
真是『入山無處不飛翠, 碧螺春香百裡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