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鐘讀懂普洱茶的前世今生。《圖+文》

什麼是普洱茶?

普洱地區產的茶。

以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的雲南大葉種

曬青茶為原料,

並在地理標志保護范圍內采用

特定的加工工藝制成,

具有獨特品質特征的茶葉,

按其加工工藝及品質特征,

分為普洱生茶、普洱熟茶兩種類型。

普洱茶,真正火起來,不超過二十年,

但是歷史卻是long long ago。

發軔時期《三國時代到1733年》,

普洱茶的雛形始於漢末,保留於雲南。

三國曹魏時就有制作緊壓茶的描述,

荊巴間采葉作餅,

葉老者,餅成以米膏出之《三國·張輯《廣雅》》。

唐時,雲南地區尚沒有緊壓茶工藝,

宋、元時期,緊壓茶工藝傳入雲南。

明初,明太祖朱元璋下詔罷龍團鳳餅,

取消天下緊壓茶,推行散形茶。

雲南遠離皇權,緊壓茶技藝得以完整保留下來。

『號記茶』時期《1733年到1938年》,

以1733年《清雍正》同興號茶莊成立為標志。

此時,各種商號相繼成立,

散形普洱茶退出主導地位,

團茶、餅茶開始主導產品形態,

女兒茶、茶膏也相繼出現。

品牌意識出現,

商號在餅茶內壓有內飛《壓在型茶裡的印刷紙片》,

筒裝茶還有大票一張,

上面印有『以此票為證,謹防假冒』的字樣。

值得一提的是,清代,伴隨著雲南普洱茶的繁榮,

被譽為『速溶茶』鼻祖的茶膏再次出現。

最初由雲南土司采取大鍋熬制,

後經過『茶馬古道』傳入西藏,

迅速被西藏上層人物接受。

普洱茶膏,有著超貴族身份,

非一般貴族及王公大臣所能享用,

多專供於宮廷及活佛。

飲用時,

從茶膏上刮下少許,然後用熱水化開即可。

再來聊一聊茶馬古道,

萌發於唐,形成於宋明,在清代達鼎盛。

古代戰爭,騎兵是不可忽視的力量,

馬是戰場決定的勝負的條件,

盛產馬匹的西北、西藏等地區

又需要茶、糧食等生活必需品。

於是,以馬幫為主要交通工具的

民間《國際》商貿通道自此開啟,

成為中國西南民族經濟文化交流的走廊,

茶馬古道分為南北兩條道,即滇藏道和川藏道。

印記茶時期《1938年到1974年》,

票號的設計、印刷,陸續加入少量的藝術色彩,

印刷技術已經開始使用平壓印花機,

實施單色機器印刷。

同時,外包裝用紙也開始采用機械抄紙。

普洱生、熟茶的分野時期《1974年至今》

普洱茶有了生、熟茶的區分。

1974年以前,生產的普洱茶都是生茶,

然後在長時間運儲過程中自然發酵、陳化成熟茶。

上世紀50年代初,香港進行人工發酵實驗,

通過新工藝縮短陳化周期,

產品更符合消費者口味。

1975年,

渥堆發酵技術試驗成功,

並推廣至全國。

由此可見,

普洱茶的制作工藝分為生茶及熟茶兩種工藝。

普洱生茶的工藝為采摘茶菁《菁指普洱鮮葉》、

殺菁、揉捻、曬幹、成型;

普洱熟茶的工藝為采摘茶菁、殺菁、揉捻、幹燥、

增濕渥堆、幹燥、分篩、成型。

普洱有幹倉、濕倉普洱之分。

普洱存放在相對濕度80%以下的倉庫,

緩慢自然陳化,轉化為『陳香』品質,

稱之為『幹倉普洱茶』。

普洱存放在相對濕度80%以上的倉庫,

使其快速轉化,在轉化的過程中會發生黴變,

稱之為『濕倉普洱茶』。

幹倉陳化,才能越陳越香,

有不良商家用濕倉茶冒充陳年幹倉茶。

普洱茶,富含

茶多酚、茶多糖、茶褐素等、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具有養胃、護胃及抗氧化等功能,

被譽為『美容茶』及『益壽茶』。

不過真正火起來,是2004年以後,

2003年

雲南全省包括各種茶類的年產值隻有20億元,

2007年

各種茶類的茶葉總產值達到201億。

其中2007年,

思茅市更名『普洱市』成為普洱行業標志性事件。

歷經農業普洱《2003年以前》

文化普洱《2004年至2007年》兩個階段,

進入科學普洱《2008年到至2020年》階段。

2008年,普洱市提出『科學普洱元年』的概念。

講到這裡,

普洱茶的前世今生就告一段落

我們下次再會~

更多普洱茶資訊,盡在www.yn12kt.com

文章轉載於網絡,版權由原機構或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