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草木茶禪文化
碧螺春是中國傳統名茶,屬於綠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江蘇省蘇州市吳縣太湖的東洞庭山及西洞庭山一帶,所以又稱『洞庭碧螺春』。
碧螺春采摘有三大特點:一是摘得早,二是采得嫩,三是揀得凈。
每年春分前後開采,谷雨前後結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茶品質最為名貴。
茶芽之細嫩0.5公斤幹茶需要茶芽6-7萬個,炒成後的幹茶條索緊結,白毫顯露,色澤銀綠,翠碧誘人,卷曲成螺,產於春季,故名"碧螺春"。
唐朝時就被列為貢品,古人們又稱碧螺春為『功夫茶』、『新血茶』。
首先,碧螺春的起源和名茶由來。
碧螺春茶已有1000多年歷史,當地民間最早叫洞庭茶。
唐代楊華撰《膳夫經手錄》稱:『茶,古不聞食之,近晉、宋以降,吳人采其葉煮,是為茗粥,至開元、天寶之間,稍稍有茶,至德、大歷遂多,建中以後盛矣』 蘇州吳縣洞庭山茶,到唐時已嶄露頭角,開始時采其葉,煮為茗粥,並引起了茶聖陸羽的關注,來此考察茶事,陸羽考察後,把蘇州洞庭山茶寫入了《茶經》。
北宋樂史所著《太平寰宇記》記載:『江南東道蘇州長洲縣洞庭山,按蘇州記雲,山出美茶,歲為入貢』北宋朱長文所著《吳郡圖經續記》中記載:『洞庭山出美茶,舊為入貢。
茶經雲,長洲縣牛洞庭山者,與金州、蘄州、梁州味同。
近年山僧尤善制茗,謂之水月茶,以院為名也,頗為吳人所貴』 到宋代時期,蘇州洞庭山的茶被稱『水月茶』,逐漸為『吳人所貴』,並被選作貢茶。
明代正德元年吳縣人王鏊所著《姑蘇志》中寫道:『茶,出吳縣西山,谷雨前采焙極細者販於市,爭先騰價,以雨前為貴也』可見洞庭西山的茶,在采摘時間上以谷雨前為貴,從這點看已同現在的碧螺春茶接近。
明代陳繼儒所著《太平清話》:『洞庭山小青山塢出茶,唐宋入貢,下有水月茶,即貢茶院也』說明水月寺一帶的茶園生態環境和現在碧螺春茶園的果茶間作生態環境是相似的。
明代茶書上有『蘇州茶飲遍天下』之說,洞庭西山的水月茶,在唐宋入貢的基礎上,仍保持了名茶品質,在明代有了更高的追求,以谷雨前摘的『雨前茶』的品質最佳。
明代後期洞庭山茶逐漸向細緊、卷曲的碧螺春過渡。
清代王維德輯《林屋民風》中記載:『土產茶出洞庭包山者,名剔目,俗稱細茶。
出東山者品最上,名片茶。
制精者價倍於松蘿』說明,清代初期,洞庭山采制的茶葉,品種較多,有當時的名茶西山剔目、東山片茶等,質量差異較大。
清方武濟所著《龍沙紀略》中記載:『茶自江蘇之洞庭山來,枝葉粗雜,函重兩許,值錢七八文,八百函為一箱,蒙古專用,和乳交易分列並行』可以看出在清初,碧螺春還沒有出現,在其出現前,洞庭山產的茶品質一般。
清代王應奎《柳南隨筆》記載:『清聖祖康熙皇帝,於康熙三十八年春,第三次南巡車駕幸太湖。
巡撫宋犖從當地制茶高手朱正元處購得精工制作的『嚇煞人香』進貢,帝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日『碧螺春』』 碧螺春俗稱『嚇煞人香』, 產於碧螺峰,是清代康熙帝取其色澤碧綠,卷曲似螺,春時采制,又得自洞庭碧螺峰等特點,欽賜其美名,從此『碧螺春』遂聞名於世,成為清宮的貢茶了。
自此,東西山采制的各茶,都漸改制,這就是『碧螺春』雅名由來的故事。
其次,碧螺春的品種分類和特點。
根據洞庭碧螺春的國家標準,『碧螺春茶』分為五級:分別為特一級、特二級、一級、二級、三級。
其中特一級和特二級最為名貴,芽葉隨1~7級逐漸增大,茸毛逐漸減少;炒制鍋溫、投葉量、用力程度,隨級別降低而增加。
碧螺春茶在每年春分前後采摘,谷雨前後結束,以春分至清明采制的明前碧螺春茶品質最為上乘,通常采一芽一葉初展,芽長1.6-2.0厘米的原料,葉形卷如雀舌,稱之"雀舌";上等的碧螺春銀白隱翠,條索細長,卷曲成螺,身披白毫,沖泡後湯色碧綠清澈,香氣濃鬱,滋味鮮醇甘厚,回甘持久。
偽劣的碧螺春則顏色發黑,披綠毫,暗淡無光,沖泡後無香味,湯色黃暗如同隔夜陳茶。
特一級: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身批毫,銀綠隱翠,色澤鮮潤,香氣嫩香清幽,滋味甘醇鮮爽,湯色嫩綠清澈明亮,葉底嫩、勻而多芽,在鮮葉挑揀上從碧螺春茶一芽一葉炒制,改為單芽。
特二級:條索纖細,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濃鬱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
葉底嫩、勻而多芽,特二級茶是碧螺春中的上品。
一級:條索纖細,卷曲成螺,白毫批覆,勻整,嫩爽清香,滋味鮮醇爽口,湯色綠而明亮,葉底細嫩、綠而明亮.是挑揀一芽一葉而炒制有『一嫩(芽葉)三鮮』(色、香、味)之稱。
二級:卷曲如螺,白毫畢露,銀綠隱翠,葉芽幼嫩,沖泡後茶味徐徐舒展,上下翻飛,茶水銀澄碧綠,清香襲人,口味涼甜,鮮爽生津。
三級:條索纖細,卷曲成螺,茸毛披覆,銀綠隱翠,清香文雅,濃鬱甘醇,鮮爽生津,回味綿長,是辦公室及居家日常用茶的首選。
最後,碧螺春的品質特點。
洞庭碧螺春產區是中國著名的茶、果間作區,茶樹和桃、李、杏、梅、柿、桔、白果、石榴、泉城紅、泉城綠、等果木交錯種植;茶樹、果樹枝椏相連,根脈相通,孕育出碧螺春花香果味的天然品質。
正如明代《茶解》中說:『茶園不宜雜以惡木,唯桂、梅、辛夷、玉蘭、玫瑰、蒼松、翠竹之類與之間植,亦足以蔽覆霜雪,掩映秋陽』茶樹、果樹相間種植,令碧螺春茶獨具天然茶香果味,品質優異。
其成品茶外形緊密,條索纖細,嫩綠隱翠,清香幽雅,鮮爽生津,湯色碧綠清澈,飲後回甘。
洞庭碧螺春是中國名茶的珍品,以形美、色艷、香濃、味醇,『四絕』聞名於中外;碧螺春,名若其茶,色澤碧綠,形似螺旋,產於早春,人們贊道:『銅絲條,螺旋形,渾身毛,花香果味,鮮爽生津』。
外形條索纖細,茸毛遍佈,白毫隱翠;泡成茶後,色嫩綠明亮,味道清香濃鬱,飲後有回甘的感覺,洞庭碧螺春,獨特的花果香,主要是因為它生長在果園之中,並且接受了洞庭特有水土的滋養。
『洞庭無處不飛翠,碧螺春香萬裡醉』煙波浩淼的太湖包孕吳越,太湖洞庭山所產的碧螺春集吳越山水的靈氣和精華於一身。
碧螺春為洞庭山產,太湖水面,水氣升騰,霧氣悠悠,空氣濕潤,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質地疏松,極宜於茶樹生長,由於茶樹與果樹間種,所以碧螺春茶葉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
碧螺春是綠茶代表產品之一,茶葉含有大量有益於人體健康的成分,例如兒茶素、維生素、咖啡堿、黃烷醇、茶多酚、有機酸、氨基酸、芳香物質以及水溶性礦物質等;具有提神益思、利尿、強心解痙、抑制動脈硬化、抗菌、抑菌、減肥、抑制癌細胞和抗衰等多種作用和效果。
優越的環境條件,加之優質的鮮葉原料,為碧螺春品質的形成提供了物質基礎,采回的芽葉必須及時進行精心揀剔,剔去不符標準的芽葉,保持芽葉勻整一致;經過殺青、揉捻、搓團顯毫、烘幹等工序,制成的茶,條索纖細、卷曲、呈螺形,茸毛遍佈全身,色澤銀綠隱翠,毫風畢露,茶芽幼嫩、完整,無葉柄、無黃葉和老片,其品質特點是:條索纖細、卷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隱翠,香氣濃鬱,滋味鮮醇甘厚,湯色碧綠清澈,葉底嫩綠明亮。
說到這裡,真想馬上到太湖的洞庭山,去感受一番美景,和品一品『嚇煞人香』的獨特味道,可謂是,好山好水配好茶,色香味,醇濃甘,讓人流連忘返,樂在其中,回味無窮。
如果你對文章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在下面留言評論;喜歡我分享的文章,可以互相『點贊+關注』,你的關注是對我的鼓勵,也是促進我進步的原動力。
免責聲明:圖片素材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