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才是安化黑茶的發展史!長見識了。《圖+文》

安化黑茶

安化黑茶屬黑茶類,因產自中國湖南安化縣而得名,采用安化境內山區種植的大葉種茶葉,經過殺青、揉捻、渥堆、烘焙幹燥等工藝加工制成黑毛茶並以其為原料精制《包括人工後發酵和自然陳化》而成。

安化黑茶主要品種有『三尖』、『三磚』、『一卷』。

三尖茶又稱為湘尖茶,指天尖、貢尖、生尖;『三磚』指茯磚、黑磚和花磚;『一卷』是指花卷茶,現統稱安化千兩茶。

安化黑茶屬黑茶類,因產自中國湖南安化縣而得名,采用安化境內山區種植的大葉種茶葉,經過殺青、揉捻、渥堆、烘焙幹燥等工藝加工制成黑毛茶並以其為原料精制《包括人工後發酵和自然陳化》而成。

安化黑茶主要品種有『三尖』、『三磚』、『一卷』。

三尖茶又稱為湘尖茶,指天尖、貢尖、生尖;『三磚』指茯磚、黑磚和花磚;『一卷』是指花卷茶,現統稱安化千兩茶。

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安化黑茶都有哪些發展史

明萬歷年,黑茶被定為『官茶』

安化黑茶在定為『官茶』之前屬於『商茶』而不能邊銷易馬。

因滋味濃厚醇和,量多質好價廉的優勢受到邊疆民族的青睞,被茶商大量越境私販,強烈地沖擊著『官茶』的市場。

明萬歷23年《1595年》,圍繞湖茶《安化黑茶》的禁榷和開放,禦史李楠和徐佼展開辯論,最終經戶部裁決、皇帝欽定湖茶《安化黑茶》為『官茶』,這在安化黑茶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此後陜、甘、晉等地區的茶商雲集安化,安化成為明代茶馬互市的主要茶葉生產基地,至明末清初安化黑茶逐漸占領了西北邊銷茶市場。

安化黑茶金花

明末清初,『金花』誕生

明末清初,陜、甘茶商將在安化采購的黑毛茶踩制成『飲包』,運至陜西涇陽,壓制成茯磚茶,在制作過程中,茯磚茶繁殖了一種叫『金花』的益生菌,學名叫『冠突散囊菌』,成為衡量茯磚品質的主要標志,遠銷西北、俄羅斯和中亞地區。

左宗棠

左宗棠改制,推行安化黑茶

左宗棠,著名向軍將領,洋務派首領。

早年受彭澍賞識,居安化小淹8年,深諳安化黑茶。

清咸豐、同治年間,陜甘回民歧義,安化黑茶引茶運銷停滯。

左宗棠任陜甘總督期間,整頓西北茶務,推行茶政改革,實行『以票代引』,結束了中國茶葉史上近千年的『引茶』制,降低茶稅,鼓勵陜甘茶商來湖南運銷茶葉。

馬王堆安化黑茶

馬王堆漢墓首現安化黑茶

長沙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吳氏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的家族墓地,是20世紀70年代中國最重大的考古發現之一,在M1、M3中發現竹笥,內有『荼一笥』文字繾冊,經考證:『荼』即『茶』,意為『茶一箱』, 笥內實物經切片分析為茶。

長沙馬王堆漢墓出土的西漢茶極有可能是安化茶葉的最早實物。

黑茶經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

1842年,鴉片戰爭結束後,廣州、上海等口岸對外通商,廣東、福建、江西等省茶商大量進入安化,與安化茶人共同創制安化紅茶並迅猛發展,與黑茶經海上絲綢之路,盛銷英、法、美等國家和地區。

萬裡茶道

萬裡茶道

安化山高路險,陸上主要運輸工具全靠馬騾。

產銷旺季,崇山峻嶺之間馬嘶鈴響,不絕於耳。

年深日久,茶馬古道由此而成。

明萬歷年間,安化黑茶定為『官茶』,主銷西北,陜、甘、晉茶商爭相采購。

茶市、茶莊、茶行、茶亭應運而生,運銷隊伍絡繹不絕,故有『萬裡茶路,源起安化』之說。

洞市『茶馬古道』在2012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被評為『全國百大新發現』之一。

安化黑茶

藥效功能

中國自古就有『以茶治病』的歷史,古代民間采用老茶治療糖尿病、痢疾、傷風等的記載甚多。

對黑茶功能的研究中,證明了黑茶至少有九大養生功效:補充膳食營養;助消化、解油膩、順腸胃;降脂、減肥、軟化人體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抗氧化、延緩衰老,延年益壽;抗癌、抗突變;改善糖類代謝,降血糖,防治糖尿病;殺菌、消炎;利尿解毒、降低煙酒毒害。

除養生功效外,安化黑茶的保健效果更獨特。

安化黑茶特殊的制作工藝過程中會自然發酵生成『冠突散囊菌』《俗稱金花》。

這種黑茶裡獨有的冠突散囊菌,富含18種氨基酸,45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