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黑茶儲存的思考及幾點建議。《圖+文》

六堡茶之家:揭露茶界亂像,還原茶之本真,不套路!不煽情!不忽悠 !

黑茶是唯一後發酵的茶類。

所謂後發酵,就是茶葉在包裝出廠後,在存放過程中,隨著不同的溫濕度環境影響,轉化茶葉中有機物質,再隨著時間的推移,口感和功效逐步提升。

通俗點說,就是人們普遍認知的『越陳越香』。

但很多茶友在遇到苦澀難咽或堆味沉重燥火強烈的茶時,容易用隨著時間的推移就會變好的心理來安慰自己。

但是卻很少反問自己:我應該買到這樣的產品嗎?

它應該是這樣的嗎?

小編今天又來搞!事!情!深入解讀一下關於黑茶『越陳越香』這一說法。

『越陳越香』的釋義

『越陳越香』並不是字面上理解的存放時間越長,香氣越濃。

茶葉存放時間越長,茶中的香氣揮發掉的越多,其實,小編覺得,用『遠年回甘』來描述陳茶,可能更貼切些。

黑茶所指的『越陳越香』應該怎麼理解呢?

小編認為至少有兩層含義:

《1》香味的轉化,由新茶的清香轉化為老茶的陳香和韻味。

那麼到底這種陳香味是怎麼樣的呢?

小編也隻能作大概的描述,陳香,就像是以前粉刷白灰的屋子,很久沒有人住,打開門剛進去聞到的那股味,有點像灰堿香味,木質陳香味。

但聞屋的那種味是刺鼻子的,難受。

黑茶的這種陳香是舒服,怡神,醒腦的,令人陶醉的。

《2》口感的轉化,黑茶工藝是六大茶類裡面唯一有微生物參與的,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尤其是自然陳放過程中,纖維素等原本不溶於水的物質會被分解成單糖,所以相當於是增加了茶湯中的溶出物,就增加了茶湯的濃度,所以會有醇或者厚這種感覺,入口也更順滑。

『越陳越香』是相對概念

當茶做成成品之後,由於氧化、微生物的作用,在一定時期內,向人們喜歡的色澤、口感和保健價值上升。

從經驗主義的角度來看,黑茶的最佳品飲期應在10-20年;對於發酵程度偏輕的茶,其最佳品飲時間會適當延後;而發酵程度偏深的茶,其最佳品飲時間則會適當提前;在這個時期以前,它的品質呈上升趨勢,變得適口,而茶香,勁道隨時間而減弱,達到高峰以後,品質會逐漸下降,存放30年以上的老茶往往不是以味道、藥用成分為主了,而是從感觀的、歷史的、文化的、民族的,甚至是原生態的底蘊來為更多的人喜愛和推崇。

黑茶『越陳越香』的歷史基礎

舊時,黑茶是沒有『越陳越香』的概念的,出口到香港及南洋的茶以廣西六堡茶居多,雲南普洱茶次之。

新制的茶苦澀過重,香港茶樓為了加快茶的陳化,最早開始制作『發水茶』,即將新茶加濕加溫渥堆,通過微生物的作用加快轉化,使茶湯色紅亮,口感醇厚,有一股特殊的陳香。

經過傳統港倉《高溫高濕不通風》倉儲後苦澀度大幅降低,因此引申出香港黑茶、普洱茶陳放後飲用的傳統,並進而引申出『越陳越香』的概念。

可以說,傳統香港倉儲發展出『越陳越香』的概念,某種程度上,傳統香港倉儲也是現代渥堆工藝的鼻祖,現代六堡茶和普洱茶熟茶工藝上一脈相承,都是借鑒了香港倉儲的方法,發展出了現代渥堆工藝。

值得指出的是,對於當時的香港人而言,評價茶葉品質的指標並不是茶的存儲年份,而是茶葉的轉化狀態,這實際上是一種更合理、更務實的觀念——輕陳期重陳化品質,可惜,現在的主流消費觀念已經發生變化。

黑茶『越陳越香』的物質基礎

有一句廣告: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借用一下,不是所有的黑茶都『越陳越香』 ,小編認為,至少要滿足以下三個必要條件,黑茶才能『越陳越香』:

《1》原料優秀

優質的原料可以做壞,但劣質的原料不可能做好,原料決定了一款茶所能達到品質的上限。

嚴格的說,黑茶制作的每一步都決定了最終茶品品質的呈現上線,因此才有『原料——制作《初制-精制》——倉儲』這一鏈條。

從原料品種來說,高山大樹茶優於臺地茶園茶,黑茶群體種優於大葉種;從原料的成熟度來說,茶葉的原料要有一定的成熟度保證,不能太嫩,也不宜太老。

《相關閱讀:購買黑茶,要摒棄綠茶思維》;從口感上來說,新茶首選厚度《粘稠感和油度》,其次是新茶可以苦澀,但苦澀要化的快,不能鎖喉。

《2》低溫初制工藝

所有能夠後期陳化的茶都有一個共同點——低溫制程。

白茶的傳統工藝裡,沒有揉捻、烘焙與高溫幹燥,普洱茶傳統上以曬青方式幹燥,黑茶傳統工藝的殺青溫度也較一般綠茶要低。

低溫制程使得茶葉中的活性物質,特別是酶類沒有遭到高溫破壞,保證了其日後轉化的物質基礎,因為在渥堆階段,黑茶以微生物發酵轉化為主,而自然陳化階段,黑茶則以自然氧化和受抑制的酶促氧化為主。

高溫制程是黑茶後期陳化的天敵,高溫殺死了茶葉內殘餘的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凝固了茶葉內的多酚類化合物,中斷其進一步發展變化的條件,或改變了發展變化的方向。

舉個栗子,小編手上有一款2001年的越南河江綠毛茶,經過多年的陳化之後,幹茶已經由墨綠色轉化為黑褐色,乍一看像極了陳年黑茶。

開湯品飲,湯色接近紅茶,味道也很像紅茶,入口仍帶些許新茶的澀味,飲後不生津,和陳年黑茶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所以說,高溫制程做出來的茶,無論經過多長時間的陳化,都不可能有陳年黑茶的味道。

上圖分別為越南河江綠毛茶的幹茶、茶湯和葉底。

小吐個槽,現在市場上有一些高溫快速烘幹的黑茶,飲後口幹鎖喉。

茶,一做出來,就已經死了。

《3》存儲正確

不同的倉儲溫、濕度控制,對黑茶的轉化有決定性的影響,專業的存儲大概有以下四個風格,至於好壞,小編不下定論,隻是看存茶者自己的取舍。

高溫高濕《溫度>30℃,濕度>85%的不通風環境》:茶品快速熟化,香氣下降,口感軟化轉甜,但喪失了部分黑茶應有的茶質特性。

湯色黑紅而不亮,若過度熟化則出現葉底黑硬現象,口感雖甜卻無質感。

高溫低濕《溫度>30℃,濕度<65%》:一般用來快速退倉,能讓倉味與白霜迅速消失。

如果存儲在這種環境過久,茶品易產生入口不快的酸化現象,如果環境不通風,則酸化現象更明顯。

低溫高濕《溫度<26℃,濕度>85%》:這種倉儲環境下,最適宜微生物生長,但容易轉化出類似土腥氣的味道。

低溫低濕《溫度<26℃,濕度<80%》:這種倉儲方式轉化最慢,但茶質能較為完整的保持,對茶品後期的陳化有正向作用。

溫、濕度控制,可以排列組合,其他的因素,就大多是單項選擇了,比如異味,任何味道對於茶品而言,都是負面的,因此存茶環境一定要隔絕異味。

光照對茶品是絕對有害的,其中對茶品內質損害最大的就是紫外線,會讓茶品的內質快速損失。

下圖是一款不知年份的陳年六堡茶磚,有很嚴重的碳化現象,應是長期倉儲不當所致。

開湯品飲,湯色渾濁,入口雖甘甜,但由於過度碳化,內質損失嚴重,口感淡薄,無茶味,葉底粉末多,葉張已不成形。

上圖分別為陳年六堡的茶磚、茶湯和葉底

可能有的茶友會說,這就是陳茶的最高境界——『無味之味』,小編隻能說:您開心就好!

消費者該如何正確看待『越陳越香』?

總之, 『越陳越香』的概念,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前提是在一定條件和一定時間范圍內,黑茶才會越陳越好。

但片面炒作年份的人,基本可以說不是茶客而是茶商,不是最終飲用者而是投資者、轉手販賣者,他們關心的不是茶的品質香味,而是茶能賺多少錢,常喝普洱茶的茶友應該清楚,陳年普洱茶的定價權在廣州芳村,而不在雲南。

更有極端者,喝黑茶隻論年代,似乎越久越好,這種認識和做法,隻能說是不得要領。

其實發酵程度適中,陳化時間有5年左右,真材實料的黑茶,滋味也並沒有那麼不堪。

對於消費者而言,購買陳茶《參考閱讀:》,應該理性,小編有幾點建議,僅供參考:

1.偏愛花香,鮮爽感覺的,基本可以不用存老茶了,這些特征老茶不會有;

2.偏愛熟茶感覺的,可以一定程度上期待老茶;

3.買老茶是高成本,低性價比,10年以上的老茶謹慎購買《造假,濕倉》,除非你有足夠的經驗;

4.個人自存老茶,建議小規模,大規模存高風險《發黴,串味》。

——————————————————————————————————-

覺得六堡茶水深坑多?

可添加六堡茶之家公眾號,小編為您答疑,有問必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