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 黑茶。《圖+文》

● 歷史淵源及發展

湖北黑茶是主產於湖北的黑茶的統稱,以『老青茶』為典型代表,主產於赤壁、咸寧、通山、崇陽、通城等地,常制成緊壓茶後銷售。

據《湖北通志》記載:『同治十年,重訂崇、嘉、蒲、寧、城、山六縣各局卡抽派茶厘章程中,列有黑茶及老茶二項』這裡講的老茶即指老青茶。

可見老青茶已有100多年生產歷史。

1890年前後,在蒲圻羊樓洞開始生產炒制的簍裝茶,即將茶葉炒幹後,打成碎片,裝在篾簍裡《每簍2.5千克》,運往北方,稱為『炒簍茶』。

以後發展為以老青茶為原料經蒸壓制成老青磚茶。

清代,老青茶在蒲圻羊樓洞生產,因此又名『洞磚』。

青磚茶的磚面印有『川』字商標,所以也叫『川字茶』。

近代,青磚茶移至蒲圻趙李橋茶廠集中加工壓制。

● 品質特點

青磚茶的質量取定於鮮葉的質量和制茶的技術。

青磚茶的壓制分灑面、二面和裡茶三個部分。

灑面茶較精細,裡茶較粗放。

鮮葉采割的三個級別標準通常按莖梗皮色劃分。

一級茶《灑面茶》以青梗為主,基部稍帶紅梗,條索較緊,稍帶白梗,色澤烏綠。

二級茶《二面茶》以紅梗為主,頂部稍帶青梗,葉子成條,葉色烏綠微黃。

三級茶《裡茶》為當年生紅梗,不帶麻梗,葉面卷皺,葉色烏綠帶花,茶梗以當年新梢為度。

采割時間有三種方式:第一種是一年采割兩次面茶,第一次小滿至芒種采割,第二次立秋至處暑采割;第二種是一年采割隔冬茶一次和面茶一次,隔冬茶在驚蟄前後采割,面茶在夏至前後采割;第三種是一年隻采割一次茶,夏至前後采面茶,或小暑、大暑間采裡茶《有時甚至延至立秋》。

鮮葉采割後先加工成毛茶,面茶分殺青、初揉、初曬、復炒、復揉、渥堆、曬幹7道工序。

裡茶分殺青、揉捻、渥堆、曬幹4道工序,制成毛茶。

毛茶再經篩分、壓制、幹燥、包裝後,制成青磚成品茶。

青磚茶外形為長方磚形,色澤青褐,香氣純正,滋味尚濃無青氣,水色紅黃尚明,葉底暗黑粗老。

每片青磚重2千克《其中灑面、二面各占0.125千克,裡茶1.75千克》,大小規格為34厘米×17厘米×4厘米。

青磚茶茶汁濃香可口,具有清心提神、生津止渴、暖入禦寒、化滯利胃、殺菌收斂、治療腹瀉等多種功效,陳磚茶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