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崍黑茶:從『治邊』到富民的千年回響。《圖+文》

邛崍黑茶:從『治邊』到富民的千年回響

『邛崍黑茶』因區位優勢和生產規模,在古代有過『以茶治邊』的繁盛。

在人們追求高品質生活的今天,『邛崍黑茶』王者歸來,成為了地方政府推動鄉村振興的抓手。

在邛崍平樂古鎮背後的大山中,有一條一米多寬的茶馬古道,它蜿蜒伸向遠方。

雖淹沒在荊棘叢生的叢林中,但古道風貌依稀可見。

茶山無語,松濤陣陣。

仿佛在訴說著『邛崍黑茶』從古代『治邊』到今天富民的千年回響。

以茶治邊,促進『邛崍黑茶』發展

『以茶治邊』是中國古代當政者為加強對西北地區的統治而采用的一種邊疆經略政策。

它隨著唐宋時期『茶法』的形成、茶馬互市的興起而出現,至明代臻於完善。

它以西北遊牧民族生活必需的茶葉作為經濟武器,通過壟斷茶馬市場、『以茶賞番』等手段,『俾仰給於我,而不能叛』,成為『制兩番以控北虜之上策』,在華夏民族史上具有較大的影響。

『‘寧可三日無飯,不可一日無茶’,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牧區的少數民族對茶葉需求的一種形象說法。

由於青藏高原的水和蔬菜較為缺乏,要用南方的茶水去膻化食、補充水分和維生素,才能避免由飲食習慣造成腸胃鼓脹而病死的狀況』老茶匠人鄧雪松說。

因茶葉隻有南方(如四川)種植生產,所以歷代政府都將茶葉的流通許可牢牢掌握在手中,設立『茶馬司』管理茶葉流通,作為治理邊疆的重要工具。

鄧雪松說,邛崍黑茶成為『以茶治邊』的戰略物資,被古代統治者牢牢控制。

『茶馬古道第一鎮』獨有的區位優勢,加上當政者的推動,帶來了『邛崍黑茶』大發展。

古代統治者引導鄉民種植茶樹,鼓勵商賈開辦作坊生產黑茶,成就了邛崍『萬擔茶鄉』的美名和古時『茶馬互市,商賈雲集』的繁盛。

新中國成立後,政府也將『邊茶』列為少數民族特需用品,從生產、供應各方面給予支持,並在稅收、信貸等方面給予政策上的照顧,滿足少數民族群眾對邊銷茶的需求,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邛崍黑茶』的發展。

邛崍白沫江畔的茶馬古道,那一級級臺階上,至今還留著千年前的馬蹄印。

鄉村振興,『邛崍黑茶』再出發

『邛崍黑茶』是蜀中茶文化的代表,是南方絲綢之路和茶馬古道繁榮的見證物,更是巴蜀歷史文化名城邛崍奉獻給世人的最好『貢品』,也是今天邛崍農村、農業、農民的重要經濟支柱。

『邛崍茶產業經過多年的積累和發展,初步打造了以‘邛崍黑茶’為特色優勢,以文君茶業、花秋茶業為龍頭的‘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戶(家庭農場)’的邛崍市茶產業聯合體,形成了集茶葉種植、加工、銷售、體驗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格局。

目前,邛崍市茶葉種植面積20餘萬畝,投產面積約10萬畝,茶葉生產經營主體150餘家,茶農5.6萬人。

2021年,邛崍市幹茶產量1.36萬噸,其中邛崍黑茶產量3700噸,銷量2439噸,銷售額約5.1億元,茶產業綜合產值達16億元,‘邛崍黑茶’品牌價值達19.98億元』邛崍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楊昕之說。

『政府推動,品牌帶動,‘邛崍黑茶’再出發,產業發展方興未艾』邛崍市長王德彰介紹道。

自2022年5月起,邛崍市委市政府為振興『邛崍黑茶』全方位出擊,組建『邛崍黑茶』高質量發展工作領導小組,制定邛崍黑茶產業發展專項工作方案和規劃。

為講好邛茶故事,啟動首屆中國邛崍黑茶文化季,舉辦川渝詩人『重走茶馬古道』采風活動,創作邛崍黑茶相關詩篇100餘篇。

邛崍市政府以打造現代農業園區為抓手,爭取各級各類資金等要素集聚,正在將夾關、臨濟、平樂、孔明數鎮的茶葉園區,打造為四川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並且,於今年9月啟動『天府黑茶公園』項目,建設中國最大的黑茶種植、生產、體驗、研學、品鑒中心。

該項目占地面積1700公頃,財政投資1億元以上,撬動社會資金100億元以上。

在邛崍市優質茶基地夾關鎮,農民將多餘茶園流轉給花秋、金川這樣的龍頭企業,獲得三份收入——『土地流轉拿租金,入企打工賺薪金,入股參股拿股金』。

比如,在金川上班的茶農高明平有15畝茶園,5畝自己打理,10畝租給金川茶業,采茶季一過,他又可以到茶廠打工,算下來,一年收入可以達到十幾萬元,邛崍市農業農村局一位工作人員說。

『一到周末,我這兒的客房早早就被訂了出去。

遊客白天到茶園、茶馬古道遊玩,晚上聽我們嘮家常,感受羌族文化,憑著這杯茶,咱們過上了好日子!』木梯村一位羌族村民笑著說,黑裡透紅的臉龐洋溢著滿滿的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