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磚之簡史及代表茶品
中國西藏、新疆、內蒙、青海、甘肅、寧夏及周邊地區等各民族每日不可缺的生活必需品,普洱茶更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日常飲品。
此篇文章將專業記載著從清末民初到二○○四年,這一百年來的茶磚文化。
普洱茶未經蒸壓前就是散茶,因為儲存及運送方便,所以有緊壓茶之稱,更分為餅、磚、沱…等不同樣式的茶款,普洱茶之所以越陳越香,是因為茶體與空氣接觸而產生後氧化工序,進而刺激性退化,甘醇度提升,加上因時間的累積價值以及飲用者眾多使其加速流失的因素,進而成為物以稀為貴的絕品。
清末民初的西雙版納乃「瘴癘之區」瘟疫流行,夏秋時節,外人均不敢涉足,當時所生產的茶品往往要到春冬之際,方可運出叫賣,因此在未運出囤積之時,陳堆陳倉的存放著,難免受濕氣及溫度的溫熱作用,而產生氧化發熱,加上茶馬古道的運送,在馬背上長途遷徙,最終也形成了「後發酵工序」,由於長期間「後發酵」也使普洱茶具備了刺激性降低、滋味醇厚、回味甘甜、香陳味美、愈陳愈香也愈來愈珍貴的特殊品質。
而磚茶在歷史記載中,目前僅存的在中茶公司一九八三年未成立之前可能隻有「可以興茶磚」較具代表了,可以興茶磚是目前普洱茶友所耳熟能詳,如雷貫耳的茶磚之王,它的主人周文卿先生更是位傳奇人物,其與後興茶莊主人李拂一兩位前輩更是改變中國普洱近代史之重要人物。
以筆者所喝過之茶磚數以萬計中尚未有能與其相提並論的,尤其是此磚的陳化非常平均,就茶質、茶氣、茶韻更是印級茶《一九三八年》所無法追上的,堪稱為磚中至尊、茶中之王,隻可惜目前可能隻剩不到幾十片,行情直追百年茶王號福元昌了。
臺灣業者為紀念該款茶的特殊價值特別為它將歷史還原,並特別產制了一批相等技術之可以興茶磚,為其成立八十周年紀念茶磚共二萬四千片。
此茶莊的成立以及這八十年來的變化更是在《普洱壺藝》雜志第四、五期有明確介紹,是中茶成立後最被喜愛與研究之茶品。
中國茶業公司成立佛海茶廠之後鮮少有磚茶生產,目前在市面上較具知名度的為以下幾款:
《一》六○~七○年代之勐海生產之文化革命委員磚,屬生茶;
《二》七○年代之革命委員磚,半生熟茶性、六○~七○年代之棗香厚磚,半生熟茶性、七○年代利興隆茶磚,半生熟茶性、七○年代一系列之七五八一磚、朱砂紅、七三厚磚、七三磚、文革黃紙磚、文革白紙磚……等系列磚更是如雨後春筍般,九○年代就更不用多加贅述,至少比七○年代多出數百個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