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10年,我發現巖茶有4大優點,難怪有人說巖茶一喝就上癮。《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旗下巖茶課堂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巖茶有什麼好?

為什麼這麼多老茶客隻愛喝巖茶?

巖茶為啥一喝就上癮呢?

諸如此類的問題,被新手問起的概率很高。

原本,這隻是基礎入門題。

但凡常喝巖茶的人,都能給出一兩點自己的見解。

因為它足夠香,香氣豐富。

因為它湯感醇厚,一茶一味,喝著有意思。

因為巖茶的獨特焙火工藝,讓茶味變得更圓融。

這種開放式提問,沒有固定答案。

反正武夷巖茶的優點多多,各花入各眼,總能找到欣賞點。

《2》

一、巖茶有焙火加持風味。

某次在茶桌上,眾人在各種『趴』。

不知怎麼,話題就聊到了燒烤上。

有人說,巖茶就像宵夜攤的燒烤,有了一把火的加持後,烤出來的肉串就是比小炒肉更有味。

因焙火的影響,讓巖茶獲得了顛倒眾生的魅力。

焙了火之後,哪怕隻是輕焙,茶味差距立馬不一樣。

走水茶喝著,茶味始終生澀,香氣輕浮,茶味毛躁。

但茶葉吃入火之後,立馬就能變得順口溫和起來,順帶還能擁有焙火香氣。

做巖茶,如果輕視焙火,甚至打著工藝創新旗號,堂而皇之地賣走水茶。

這樣亂做出來的茶,簡直是讓巖茶變得『綠茶化』。

像當年顏色綠綠的改良工藝鐵觀音,喝著比綠茶還綠茶,清新有餘,但反而失去了烏龍茶重水求香的茶味本色!

再說,沒有焙火的毛茶,喝著容易有股植物腥氣,類似草腥味和生豆的腥味。

但在高溫焙火後,這股類似青草那樣的腥味就會快速散掉。

取而代之的是焙火過後的成熟風味,香氣更沉穩,茶味更柔順。

喝茶時,不喜所謂生味、生青味、豆腥味、青草味的人,選焙火後的巖茶準沒錯。

《3》

二、巖茶的『苦』不會刺人。

3年前,麻花喝過老班章,生普,並且是剛出的新茶。

茶湯入口,苦味很『兇』,直沖而來。

雖說這種洶湧襲來的苦味,最終也能化開,飲茶後會有強烈回甘。

但這種極兇、極兇的苦,未必能符合大眾化審美。

換句話說,普通茶客估計喝不慣、hold不了。

所以也不難理解,剛做出來的生普,為什麼圈內都主張放一放再喝。

等茶味慢慢陳化後,原先那股直沖沖的苦味,才會變得慢慢收斂鋒芒。

對比起來,同樣是苦味,巖茶的『苦』就不會那麼刺。

哪怕剛焙出來的新茶, 褪火之後就能進入適飲期,用不著特意陳化。

這兩者的苦味差距,從理論上分析,大約有三點。

首先,普洱茶的樹種,大多數是大葉種。

而武夷山當地的家生品種,以中小葉種為主。

之前在資料上看到過,林奈先生考證過,武夷菜茶《武夷山當地品種》是世界中小葉種茶樹的代表族群。

而從大方向看,大葉種自帶的苦味物質,本就比中小葉種多。

其次,兩地的緯度不同,雲南茶區更接近赤道。

緯度低,日照時間更長、光照時間更長。

茶葉內部的苦味積累會更多、芳香物質積累也會更充足,由此帶來兩種完全不同的茶味基調。

最後,巖茶經歷了焙火。

茶葉內部的主要苦味物質——咖啡堿,受熱易分解。

而巖茶在高溫焙火時,能焙掉不少苦味,讓茶味更甘潤溫和。

所以在喝巖茶時,即便能從茶湯裡喝到苦味,也不會過分刺激發沖、更能讓人接受。

《4》

三、巖茶的品種魅力。

之前看過一篇經濟文,專門分析『集卡』這門生意。

現在10後小學生裡,集卡是最流行的社交活動。

一旦亮出『稀有卡』,就能做人群中最靚的仔。

話說,集卡有什麼好玩的?

這個麻花不能理解,相信很多老茶客也不能理解。

將話題換到茶桌上,聊聊巖茶的品種。

武夷巖茶的品種眾多,一茶一味,各不相同。

當你遇到嶺上梅、矮腳烏龍、石乳等品種。

喝茶時能喝出與水仙、肉桂不一樣的體驗,耳目一新。

這種『集郵式』的喝茶樂趣,妙不可言。

和前面提到的集卡類似,巖茶的百態品種變化,也是很多茶客為此愛得著迷的原因之一。

放眼望去,能夠在品種數量上和巖茶一較高低的茶葉,寥寥無幾。

即便以香型眾多著稱的單叢茶,諸如蜜蘭香、黃枝香、桂蘭香、茉莉香等,也比不過巖茶。

因為武夷巖茶的品種,壓根數不完。

除了常見的水仙、肉桂、大紅袍外,還有四大名叢《鐵羅漢、水金龜、半天妖、白雞冠》。

除了四大名叢,據傳還有各式版本不一的十大名叢。

翻一番《名叢錄》,刊錄入內的名叢,有上百種。

而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名叢,不計其數,超過千百種。

除了有名有姓的名叢,還有數不勝數的奇種。

奇種是有性繁殖的群體種,代表著武夷茶的品種基因庫,每一株奇種茶樹,都是獨立個體。

最後,除了名叢和奇種外,武夷巖茶的品種名單還在不斷擴員。

一方面,從各地引入優秀良種。

另一方面,源源不斷培育新品種。

按照分類,巖茶品種分主流品種《水仙、肉桂、大紅袍》、名叢、奇種、新品種、外來良種。

種類繁多,一茶一味。

肉桂的桂皮香、梅占的梅花香、黃觀音的透天香、雀舌的脂粉花香、鐵羅漢的當歸藥香……

這般豐富百態的品種特征,讓巖茶擁有『常喝常新』的魅力。

通俗來講,就是讓你喝不膩,每次都有新發現、新驚喜!

《5》

四、巖茶相對耐泡,符合社交場合需要。

拋開個人茶味喜好,從喝茶『剛需』來看。

很多人之所以愛泡巖茶,是因為它相對耐泡。

試想,遇到中秋春節這種節假日,約老朋友坐下來喝茶閑聊。

這時候,遞上一杯綠茶過去《玻璃杯泡的那種》。

第一杯喝完後,再泡下一杯,茶味立馬就淡了。

眾人落座下來,先喝上一杯潤潤喉後。

隨後,連月餅都還沒吃上兩塊,茶味就泡淡了,又得起身換一回茶。

這種時候,選一泡相對耐泡的巖茶,更一勞永逸。

山場正、工藝好的巖茶,只要不刻意坐杯悶泡,泡上十來沖不成問題。

哪怕三、五人同時喝茶閑聊,泡過前三沖後,大家也沒那麼渴了,喝茶節奏放緩。

到最後,一泡茶慢慢消磨半個下午的時間,也不成問題。

所以,從社交場合來看,相對耐泡的巖茶自然更受歡迎。

話雖如此,但麻花還是想特意申明一點。

巖茶未必一定比綠茶更耐泡。

因為玻璃杯泡綠茶VS蓋碗泡巖茶,它們的起跑線完全不一樣。

杯泡綠茶時,僅需一小撮幹茶,註水後一直浸泡著,不出湯。

泡茶方法不同,耐泡次數自然不能同日而語。

一款茶耐泡與否,最硬核的地方還是看品質。

產區工藝優秀,內在茶味積累充足,才能擁有好喝又耐泡的底氣!

《6》

巖茶的好,沒喝過的人沒法理解。

喝過巖茶,但沒喝到精品,隻感覺巖茶是一股焦糊味的人,也沒將巖茶的魅力琢磨明白。

但在老茶客眼裡,情況截然相反。

巖茶的香、巖茶的水《湯感》、巖茶的韻,以及方方面面的相關風味,均美妙無比。

值得花時間、花心思慢慢琢磨。

以茶香為例。

巖茶香氣很多樣,有品種香、火功香、山場香、樹齡香、年份香。

巖茶的茶香個性多變,或香得幽遠,或香得高揚高調。

巖茶的香型類別豐富,花香、果香、奶油香、蜜桃香、木質香、桂皮香、當歸藥香、梅花香、蘭花香、焦糖香等,洋洋灑灑數不清。

至此,也不難理解『一入巖茶深似海』的深意。

喝過了好巖茶後,很難讓人再去割舍這份心頭好!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