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旅遊,出門在外怎麼喝茶更舒服?手把手教你提前做好準備。《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期盼已久的國慶小長假,即將來臨。

假期難得,當然要抓緊時間,好好放松。

近期有茶友提了一個應景話題。

『國慶準備和朋友去戶外泡茶,要準備哪些東西啊?

誠然,現在受大環境影響,出趟遠門不易。

但在當地城市,爬爬山,逛逛公園,再尋一處合適的環境,約上三兩好友喝茶閑聊,再愜意不過。

不過,和平日泡茶不同。

戶外泡茶有不少物件要提前準備,有不少細節要多加留心。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有準備,才能舒心享受戶外泡茶帶來的野趣。

《2》

為了回答那位茶友的問題,特意翻出一組舊照。

那是前兩年的秋天,我們在武夷山拍的。

秋天的天氣,不冷不熱。

秋高氣爽,涼風習習,特別適合戶外活動。

當時,武夷山胡歌帶我們去了一處地方。

那是一處宋朝的燒窯遺址。

看到圖中的地標雕像,相信很多武夷山的朋友已經猜出了答案。

但那天,我們不是奔著這座古窯場去的,而是看中了當地的山泉水。

此處的山泉,頗有名氣。

水質清甜,入口清冽,泡茶效果一絕。

本來隻是打算,去那裡接兩桶山泉回來泡茶。

但武夷山胡歌提議,我們帶上戶外泡茶的裝備,直接去那邊泡茶吧。

說幹就幹,一番忙碌收拾過後。

眾人坐上了車,兵發戶外泡茶。

《3》

到了地方,大家兵分多路。

有人負責支起簡易桌椅。

有人負責洗茶具,拿著蓋碗、公道杯、茶杯等,來回折返,拿到旁邊的清溪去洗。

有人負責接山泉水。

有人負責佈置茶席,原先的不銹鋼折疊桌,看著總感覺缺少韻味。

鋪上茶席後,再折來一枝綠植,頓時就像模像樣了。

還有人負責後勤保障,擺上葡萄、藍莓等水果,再擺上餅幹、茶點等。

平日試茶為避免幹擾味覺,大多以茶為重,很少搭配茶點。

但戶外泡茶的情況不同,眾人圍坐在戶外喝茶,求的是野趣。

各式零食、水果、茶點,自然是多多益善。

至於武夷山胡歌,他發揮著理工男特長,擺弄戶外便攜電源。

一切準備妥當,眾人落座下來。

往燒水壺內加入山泉水,摁下開關,燒水加熱。

正準備拍一張席面上的『定妝照』時,後知後覺,好像缺了什麼。

對了,沒帶茶盤!

出門前太著急,忘記了準備茶盤。

平日常用的藤編茶盤,重量也很輕,自駕遊的話,帶上藤編茶盤完全沒問題。

但好在,也有法子彌補。

茶盤的功能,在於承接蓋碗、公道杯等茶器。

剛好那天,我們在溪邊的草坪泡茶。

而小溪旁邊,有很多光滑的石頭。

隨意找一塊平整的溪石,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水沸後,按常規流程,用蓋碗泡茶。

那天喝的巖茶,比較奢侈,都是當年的新茶。

一泡是霞濱巖肉桂,來自八大名巖山場,典型巖上山場,濃濃的『大桂皮』風味。

一泡是牛欄坑肉桂,這就不用多說了,巖茶肉桂裡的至尊,茶味剛柔並濟,綿柔稠滑,回味雋永。

陶淵明寫五柳先生時,寫過這樣的話。

『性嗜酒,造飲輒盡,期在必醉』

對許多愛喝茶的茶客而言,也是同樣的心理。

要麼不喝,要喝就喝點品質好的。

難得眾人齊聚,肯定得選有份量的好茶,才能盡興。

《4》

戶外泡茶,當務之急是解決熱源。

畢竟,泡茶得用熱水。

戶外燒水,可用電加熱燒水。

但需要提前準備便攜電源,操作起來,略為復雜。

並且,便攜電源本身重量不輕。

放入背包隨身攜帶並不方便,更適合自駕遊出行。

另外,也可以考慮戶外燃氣爐、用炭爐加熱等。

但需要注意的是,戶外使用明火有一定風險。

不適合靠近森林,也不能接近易燃物,在空曠靠近水源處為宜。

秋冬季,在戶外支起一個溫暖的爐子。

就算不泡茶,煮上一壺茶,這畫面也頗為詩意。

當然,戶外泡茶這件事,可繁可簡。

若沒有提前準備熱源,出門前用保溫壺、保溫杯裝滿沸水。

再用於泡茶,未嘗不可。

隻不過,保溫壺的保溫效果有限。

經過數小時後,水溫肯定不如剛剛燒沸的熱水。

《5》

戶外泡茶,桌椅還得另外準備。

見過不少露營的照片,將各式自帶的食物,打包出門後。

到了戶外草坪時,僅需鋪上防潮墊即可。

眾人席地而坐,倒也簡單。

但為了方便泡茶,平坐在地面,彎腰低頭沖泡多有不便。

為此,有條件的話,還是另外準備桌椅為好。

為了減輕行李負擔,可選折疊便攜式桌椅。

先支起長桌。

隨後,再根據人數,準備若幹折疊椅。

桌椅高度配套,落座下來更舒適。

就算坐下來三、兩個小時,也不會坐到腿酸、腳麻。

當然,若覺得額外準備桌椅太過麻煩,還可以找現成的茶桌配套。

比如,公園裡的石桌石凳。

再比如,農家樂院子裡的戶外桌椅。

難得放假休閑,坐在農家小院裡泡茶,也是一樁賞心樂事。

《6》

戶外泡茶,少不了準備茶具。

福建人泡功夫茶,最基礎的沖泡工具,離不開這樣的三劍客——白瓷蓋碗、公道杯、茶杯。

自駕出行,準備來一場戶外泡茶。

完全可以將平日泡茶的茶具,收拾整理一番。

放入竹編提籃裡,攜帶出門。

不過,這些杯杯盞盞,大多屬於易碎品,怕磕、怕碰、怕摔。

為避免將心愛的蓋碗、茶杯等,磕出缺口,影響使用。

攜帶出門,提前先做好防震保護措施。

裹上一層海綿墊或軟佈墊,再帶出門泡茶,更加穩妥。

當然,如果目的地有配套茶具提供。

那麼,燒水壺、蓋碗、公道杯等,也可省去。

直接找一處戶外泡茶的自助式茶座,由店家負責提供熱水、茶具等。

約上朋友,自行帶茶。

也是一次不錯的戶外泡茶體驗。

《7》

對背包客來說,解決戶外喝茶的方法,倒也簡單。

無需現場沖泡,背包出門前,隨身帶一杯茶即可。

去郊遊、爬山、遠足時,多喝茶水能緩解疲勞,補充水分。

從便攜性考慮,適合背包客的旅行茶具,最常見的無非以下三種。

雙層玻璃杯、食品級塑料杯、保溫杯/保溫壺。

旋蓋式的雙層玻璃杯,適合春夏季使用。

熱水倒入後,能自然降溫。

擰開蓋喝茶,不必擔心燙到嘴。

和食品級塑料杯相比,雙層玻璃杯的自重不輕,而且易碎,便攜性不佳。

而塑料杯雖說輕便、易攜、性價比高,但論質感,還是略輸一籌。

相比起來,保溫杯是最常見的。

為了避免串味影響,保溫杯切記要選食品級不銹鋼材質的。

另外,直接用保溫杯泡茶,茶味易濃。

相比起來,出門前用蓋碗沖泡。

連續沖泡多次,將熱茶灌入保溫杯內,攜帶出門。

短途行過程中,隨時隨地、隨心所欲都能喝到濃淡適中的適口茶味!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