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需要很專業嗎?普通茶客喝茶,到底需要了解哪些幹貨?《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早上喝茶,讀書。

或許是因為『春困秋乏』,在這樣帶有涼意還下著小雨的早晨,隻想歪在貴妃椅上,躺著看書。

不出門,也不運動。

之前和李麻花提議,要不我們去定做一個升降書桌吧?

再買一個昂貴的皮制轉椅,到處擺滿一摞一摞的書,肯定是非常理想的工作場所,充滿著書香氣息。

寫累了的時候,就看看書。

看書的時候,能找到新的靈感,就此循環往復。

然而,最近一直在看《創作者的日常生活》,打破了幻想。

裡面寫到毛姆,他認為,如果眼前有美景可看,就不可能寫作,所以他的書桌永遠面對著光禿禿的墻壁。

書裡絕大多數創作者都認為,漂亮的環境,會使人吃不消。

難怪,難怪。

不然就會像我一樣,在無人打擾的時候,出神地望著窗外兩隻小鳥在樹上打架。

時不時飄來陣陣花香,馥鬱桂香,深秋終究是來了吧。

《2》

合上書,站起來伸了個懶腰。

本打算翻翻後臺留言,看看最近有沒有什麼比較新鮮的問題。

恰好,有茶友來聊天了。

是一位新茶友,剛看我們的文章不久。

對方的總結能力很強,他說,總是能在文章裡看到『國標』兩個字。

一方面,茶友表達了對村姑陳專業度的認可。

另一方面,他有個很好奇的地方,作為普通茶客,也需要了解不同茶葉的標準嗎?

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不能僅僅用『yes』或『no』來回答。

個中緣由,且容我慢慢道來。

所謂國標,指的是國家標準,是由專門的組織所制定的,在全國范圍內都適用。

白茶有國標,綠茶有國標,紅茶有國標,巖茶、普洱茶等,它們都有國標。

國標,是一部法規,具有法律效應。

村姑陳從小就看法律條文長大,對這方面,自帶敏感性。

與此同時,從始至終都帶著敬畏之心。

任何的茶類,都應該以此為標準,進行生產加工制作,不得違反。

另外,還有一些茶類,擁有行業標準、地方標準,或者企業標準。

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忽略國標。

要知道,同為標準,彼此之間也是有等級之分的。

國標乃最高級別的標準,而其它各個級別標準不得與國家標準相抵觸。

換言之,國標是高於一切民間習俗的,是高於一切個人臆想的。

國標說六大茶類是什麼樣的,就得按國標中的認定來,不能隨性而為之。

《3》

作為普通茶客,有沒有必要了解茶葉標準?

村姑陳的看法是,有必要。

尤其是對喝茶有追求,註重茶葉品質的朋友,更是需要經常去翻一翻國標。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知道,什麼茶是好的,什麼茶是不好的。

一款茶葉合格與否,色、香、味是『優秀』還是『合格』,亦或者是『不合格』,國標中都能找到答案。

以白茶為例,在GB/T22291-2017《白茶》的第5部分,描述的是白茶不同品類的要求。

基本要求,是具有正常的色、香、味,不含有非茶類物質和添加劑,無異味、無異嗅、無劣變。

如果僅僅隻看這段話,估計大多數茶友還是很糊塗。

什麼樣是正常?

什麼樣又是非正常?

緊接著往下看,就會看到一張張表格,內容是白茶的感官品質。

其中,將白毫銀針分為了兩個等級、白牡丹分為了四個等級、壽眉分為了兩個等級。

不同等級,應該具有什麼樣的外形,包括條索、整碎、凈度、色澤,以及什麼樣的內質,包括香氣、滋味、湯色、葉底,白紙黑字,寫得明明白白。

比如,特級白毫銀針,要求芽針肥壯、茸毛厚; 色澤銀灰白,富有光澤; 香氣清純,毫香顯露; 滋味清鮮醇爽、毫味足; 湯色淺杏黃、清澈明亮……

這就規定了,隻有滿足這些條件的白毫銀針,才能算特級。

假如你是一位新手,對白茶的了解甚少。

身邊又沒有一個明白人能夠指點你,告訴你買到的白茶,到底品質如何。

那麼,最簡單的辦法,就是自己對照著國標,慢慢品嘗,一一對應。

如此一來,就能有比較清晰地了解。

倘若買到的白茶,與國標中所描述的,八竿子都打不著關系。

甚至還帶著酸味、巧克力味、煙味、黴味等所謂的『非正常氣味』。

這就意味著,手中的白茶,品質堪憂。

《4》

另外,茶圈裡還有一些極端派。

這部分人認為,不管是采茶、做茶,還是平時喝茶,國標隻能作為一種參考,不能全部照搬。

否則,就缺少了創新意識。

並且還舉例,在幾百年前沒有國標的時候,茶葉不也生產得很好嗎?

要是沒有過去,哪來現在的六大茶類呢?

要是沒有創新,哪來的推陳出新?

這一番發言,頗有憤青的色彩。

而且,如果被不懂茶的看去了,興許還會覺得很有道理。

是啊,過去沒有國標,古人喝的茶葉不也是好好的嗎?

殊不知,這明顯是在偷換概念!

不可否認,我們現今所執行的茶葉加工工藝,以千百年前祖先的手藝,不可能完全一樣。

但是,也是歷代茶農從史書上借鑒而來的成果。

再經過不斷地傳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隨著時代的發展,才形成了六大茶類。

任何以越界為目的的創新,都是耍流氓。

再者說,改良可以,但也不能亂改良。

有人說做舊茶是白茶的改良,但把原本微發酵的茶類,渥堆做成了重度發酵。

不僅改變了屬性,就連營養物質都被損耗殆盡了。

這樣不倫不類,以傷害茶葉養分為目的的改良方式,真的合理嗎?

生產做舊茶的人,也不過是通過不良手段謀取利益罷了。

茶葉好不好喝,符不符合國標,更與他們無關。

在利益至上的人眼裡,什麼都可以忽略,何況是國標呢?

《5》

國家標準,也可以說是行業的法規。

所以制茶、賣茶的人,都要按照它的規定來執行,不能黑白顛倒,是非不分。

可事實上,市面上有非常多的茶,與其國標背道而馳。

久而久之,茶圈成為了謠言滿天飛,群魔亂舞之地。

幾乎所有的知識點,都會被胡亂解讀。

最終,衍生出了一大堆亂七八糟的觀點。

對於不明真相的新茶友來說,也造成了很多誤導。

也從側面說明,即使是業餘的,隻是普通的茶客,也有必要了解國標。

當然,不是要一個字一個字地細讀,甚至背誦全文。

要知道,國標主要面對的還是專業的研究人員。

有些東西的解讀,必須讓專業的人來,才準確。

我們普通人讀國標,不過是為了讓自己避開一些顯而易見的坑。

至少要知道,自己手中的這泡茶,到底品質如何。

也不至於被居心不良的茶掌櫃,牽著鼻子走。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