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晨起,照例是泡一杯白牡丹。
眼下,要多喝茶氨酸,補充元氣。
在對抗病毒的大背景下,這個冬天顯得更寂寥了。
如今,各行各業才迎來了真正的『寒冬』。
做旅遊的,現在沒有人敢報名,至少要休息三個月。
做餐飲的,堂食更是空空蕩蕩,就連昔日的網紅餐廳,也快要支撐不住了。
按理來說,我們這行平常就是宅在辦公室裡,寫寫字,喝喝茶,理應沒什麼影響。
但倉庫的小夥伴說,好多地方,快遞都發不出去。
甚至還有茶友下單時備註,千萬別發貨。
因為就算發出去了,也沒人派送,或者不知道半路被攔截在何處。
一切的事情,似乎都隻能延期處理。
於是,漫長的宅家時光,手機和WiFi,便成了水和空氣。
其實,大部分的茶友,都有『積糧防荒』的習慣。
已經備好了足夠的口糧茶,就算從現在開始有大半個月不能出門,也不帶怕的。
底氣足了,這個不得已的『宅』,便也能好過一些。
《2》
前段時間,『圍爐煮茶』火出圈了。
不僅僅是以往愛喝茶的人,就連平時沒有喝茶習慣的小年輕,也因為圍爐煮茶,喜歡上了這件事。
但是,現在的大環境,宅家是最好的選擇。
多休息,多喝茶,才有力氣抵抗病毒。
並且,找些事情,盡可能地讓自己開心點。
例如,把圍爐煮茶從戶外,搬到室內來。
隻不過,在家裡煮茶,也是需要很多技巧的。
相信許多看官們,對如何煮茶,煮茶的工具,煮茶的時間還是很陌生。
故而,今天的文章,就把村姑陳和李麻花的煮茶經驗總結一下,希望給各位茶友以幫助。
《3》
技巧一:用電陶爐煮茶
在戶外時,不少人會選擇用炭爐,上面再架個陶泥壺煮茶。
生火、煮茶、烤柿子……三五好友談天說地,回憶往事。
拍照打卡,發朋友圈,氛圍感瞬間拉滿。
殊不知,燒炭爐背後,存在很多安全問題。
在氧氣充足的戶外,炭火能充分燃燒,大部分都轉化為二氧化碳。
但如果在室內,請謹慎選擇。
一來,燒炭的時候,若是燃燒不充分,會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
這是一種無色、無味、無刺激性的氣體,不容易被發現。
尤其是屋內門窗緊閉的情況下,一氧化碳濃度過高,便會產生中毒的後果。
二來,還會有造成火災的風險。
畢竟,現在人們已經習慣了用電,對火的操作略顯生疏。
若是生活常識不足,就有引發火災的隱患。
所以,不管是出於哪種角度考慮,電陶爐都比炭爐更加安全保險。
只要通上電,打開開關,就能開始加熱。
《4》
技巧二:避免用金屬壺煮茶
既然選擇了合適的爐,便也要搭配合適的茶壺。
有一部分茶友,為了提升格調,喜歡用銀壺或銅壺等金屬材質的壺來煮茶。
在宣傳廣告中,這類茶壺通常都打著『改善水質』、『調整酸堿度』等文字。
當下這個時刻,很容易吸引眾人眼球。
不過,村姑陳站在客觀的角度說,金屬壺並不是必要的。
古時候的人,多以陶土或陶瓷壺來煮茶。
雖然也有用銀器,但極少用來煮茶。
因為自古就有說法,金屬與茶葉,是相克的。
即便到了今天,金屬的冶煉在不斷精進,但魚目混珠的產品也不在少數。
因此,不建議大家在這個混亂的時期,盲目使用金屬壺煮茶。
況且,在持續的高溫加熱下,金屬中必然會釋放出一些物質。
非但不會使得茶湯的口感變好,還會影響湯色和口感,使其變得沉悶,不夠清爽。
相比之下,還是用玻璃壺更安全。
玻璃壺是透明的,方便清洗,煮出來的茶湯明顯幹凈透亮。
所以,村姑陳的煮茶習慣是,用電陶爐搭配玻璃壺。
不僅能欣賞茶葉在壺中漂浮飛舞的場景,同時也便於隨時觀察茶湯的湯色變化,及時關火。
《5》
技巧三:控制好茶水比例
本篇文章,以老白茶為例。
熟悉的老茶客都知道,平日用蓋碗泡白茶,我們的習慣是110毫升的標準蓋碗,投5克幹茶。
當然,這是泡茶的茶水比例。
煮茶時,茶葉與水接觸的時間更長,且是持續地高溫壓榨。
若仍然按照這個比例,煮出來的茶湯,必然是濃釅苦澀,不好喝的。
是以,必須要做出相應地調整。
一個正常大小的玻璃壺,大約能裝下300-400毫升的水。
直接煮幹茶的話,最好是把投茶量控制在1.5-2.5克之間。
水多了,茶葉卻少了。
如此一來,便能控制好茶湯的濃淡,煮出一壺清新爽口,甘甜醇厚的老白茶。
另外,如果大家的煮茶壺比較小或比較大,亦或者是喝茶口味更濃或更淡。
那麼,也可以在此基礎上,靈活變通。
但我們依然提倡,不要喝太濃的茶。
長期攝入過量的茶多酚和咖啡堿,對身體無益。
《6》
技巧四:水沸之後再投茶
經常有茶友來問,投茶的時機是什麼?
換言之,到底是等水完全沸騰再投進去,還是冷水直接投茶?
而更講究些的茶友,已經開始研究《茶經》裡寫的『三沸法』了。
其實,真的沒有這麼麻煩。
如果煮的是幹茶,尚未經過過沖泡,那就水沸投茶。
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減少茶葉和沸水接觸的時間,以免物質過量釋放。
尤其對於好茶而言,最害怕暴力熬煮。
一煮大半個小時,讓茶葉裡的各種物質都源源不斷地釋放,茶多酚和咖啡堿過量,湯色深紅濃釅。
乍一看,還以為是中藥湯。
誰能想到,那是本應該香清甘活的老白茶呢?
沸水投茶,對於沒有經驗的人來說,能夠更好地控制茶湯濃淡。
如果煮的是葉底,也就是平時我們喝茶剩下的茶渣。
由於內質已經經歷過了幾輪釋放,所剩不多,因此建議冷水投茶。
讓葉底隨著水溫的升高,充分析出深層次的養分,真正做到不浪費。
至於第二壺、第三壺、第四壺,大家可以根據茶湯的表現,來決定加開水還是冷水。
若滋味依然很濃鬱,就還是堅持加開水。
若滋味已經明顯淡了,那就加冷水,多煮一會兒即可。
《7》
煮茶,可以復雜,也可以簡單。
心情好的時候,帶上露營的工具,去戶外找一處好地方。
取山泉水,一邊燒炭,一邊煮茶,快樂無比。
但特殊情況下,不得不宅在家裡。
轉換方法,拋棄那些煩瑣的、花裡胡哨的方式,回歸最純樸的煮茶。
燒水、投茶、沸騰、提壺、分湯,一氣呵成。
比起形式,更應該註重茶湯的香氣和滋味。
所以,分清主次,才能讓喝茶變得更輕松,真正地補益身體。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