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喝茶,4個不為人知的喝茶小誤區,難怪你泡的茶總是不香。《圖+文》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

丨首發於搜狐號:小陳茶事

丨作者:村姑陳

《1》

冬天的茶桌上,靜下心來,能體察到許多不一樣的地方。

喝一泡足火肉桂。

照例用沸水沖泡,倒茶分湯後,將茶水分入茶杯裡。

此時,細看湯面。

熱騰騰的茶湯表面,熱霧彌漫,好似泡溫泉的池面。

但細致看去,隱隱又感覺,茶湯表面仿佛有著一層油狀物。

湯色油潤,湯面像是夕陽西下的江面,波光粼粼。

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

這種似霧似油的獨特狀態,圈內有著專有名詞,叫茶氳。

冬日氣溫降低,熱茶與周圍空氣的溫差變大,更容易觀察到這樣的現象。

入冬後,茶桌上需要面臨不少應季問題。

許多泡茶細節一旦疏漏,茶味體驗立馬下降一大截。

譬如,下文提到的這4個例子,就很有示范意義。

《2》

一、泡茶水溫不足。

前些天剛收到的一個提問。

『為什麼最近在泡茶時,我的白茶前2沖還很香,後面再泡香氣就淡了?

經過一番了解,排除了茶葉品質問題,而是和泡茶技巧相關。

那位茶友在喝茶時,是獨自一個人細品。

一人喝茶,飲茶節奏比較慢。

蓋碗泡出一沖茶湯後,細品慢啜一番,已經過去了七、八分鐘。

再泡下一沖,依舊如此。

按這樣算下來,哪怕蓋碗內的白茶,僅僅是泡了兩次。

但時間加起來,已經過去了二十分鐘。

在此期間,對方忽略了一個細節——燒水壺內的沸水沒有重新加熱。

泡茶喝,少不了沸水。

高溫沸水的激發,能有效調動茶香、茶味。

以香氣釋放為例,茶香分高沸點、中沸點、低沸點。

若是水溫不夠沸,隻有70-80℃左右,甚至更低。

用這樣的溫水泡茶,白茶內部的高揚茶香沒有機會登場。

喝茶時,一前一後對比,會感覺泡到後面香氣『斷層』太快,變得不香。

夏天喝茶時,氣溫高,水溫下降速度慢。

哪怕泡了三、兩沖茶湯後,沒有重新加熱,水溫變動不至於這麼明顯。

然而,一旦入冬後,這個重要細節可不能太忽視。

泡好茶,離不開沸水。

往蓋碗內註水沖泡之前,不妨稍作檢查。

若水溫下降太快,不妨重新摁下加熱鍵,再次將水燒沸再去泡茶!

《3》

二、茶杯挑選有講究。

喝茶的杯子,分主人杯和客用杯。

獨自喝茶,大多數茶友會用上自己專屬的主人杯。

挑主人杯時,方法比較簡單,符合自己的眼緣即可。

容量買得稍微大一些, 也無妨。

蓋碗泡茶時,可省略公道杯,直接將茶湯倒入主人杯。

手捧一杯暖暖的熱茶,無疑是冬日喝茶美事。

如果是待客所用,茶杯容量不適合選太大。

否則,用110毫升蓋碗泡茶,泡出來的茶水往每人杯中勻分。

隻有三、四分滿,看著也很尷尬。

然而,茶杯的分類,不單主人杯、客用杯那麼簡單。

入冬之後,隨著氣溫下降,茶杯的選擇也有『應季』一說。

大致上,選窄口一些的茶杯,更適合冬日喝茶使用。

因為,茶杯口徑偏窄,杯中的熱茶不會過快散熱,茶湯當中的落水香也不至於過快飄散。

既保溫,又聚香。

若是選了口徑偏寬的品茗杯,如鬥笠杯這類,上寬下窄的器形。

那麼滾燙熱茶倒進去後,散熱效果就比較快了。

夏天飲茶,茶席上搭配一個天青色的鬥笠杯,還算應景。

冬天喝茶,還是選窄口些的杯子,更利於細品茶味!

《4》

三、保溫杯內的茶水別隔夜。

立冬過後,小雪不遠。

進入十一月後,冬意漸濃。

日常生活裡,不論喝水還是泡茶,保溫杯的『行情』明顯更熱。

誠然,不論日常上班,還是出門在外。

手捧一個保溫杯,能滿足『中國胃』的多喝熱水所需。

但用保溫杯喝茶時,也有留心不少細節。

待在保溫杯內的茶水,及時喝完最好,放置時間不要太長。

保溫杯裡的隔夜茶水,還是慎喝為好。

前段日子,有位北方茶友分享了他的冬日喝茶經驗。

他在晚上下班後,只要有時間有閑暇,都會煮上一壺熱茶消遣。

但晚上煮茶,煮出來的茶湯往往喝不完。

倒掉的話,又太可惜。

於是他找出了家裡的暖水瓶,將煮好的熱茶放進去保溫。

第二天起來再倒出來喝,茶味依舊沒有改變,茶水溫度還暖暖的……

茶友提到的暖水瓶,實則和保溫杯沒有差別。

隻不過,暖水瓶多數采用玻璃內膽保溫。

現代常見的保溫杯,更多是用食品級金屬內膽罷了。

不過,即便保溫性能再好,隔夜茶水也不推薦飲用。

放置時間過長,茶香茶味容易『悶變味』,喝入口不再甘香爽口。

喝茶有條件的話,還是現喝現泡為好。

灌入保溫杯內的茶水,建議3-5個小時以內,及早喝完,風味更好。

冬天煮老白茶時,若是煮出來的茶水數量太多,自己做不到及時喝完。

建議煮茶時,少放一些茶,少加一點水。

喝多少,煮多少。

選一把小巧的煮茶壺,既能過足『煮茶癮』,又能避免浪費。

《5》

四、冬天煮茶別隨意加料。

冬日,萬物收斂。

為了保養身體,冬季飲食,註重溫養。

喝茶時多喝茶味溫和的老白茶,將泡開過的老白茶,再去煮1-2壺茶水是不錯的選擇。

煮紅棗枸杞、桂圓陳皮、雪梨甘草等暖身湯,也很應時應景。

但煮茶時,可別貿然將兩者結合在一起。

這樣做,不僅發揮不了1+1>2的效果。

恰恰相反,還會帶來一系列負面反應。

喝茶時,不加料更能喝準原味。

海邊人家在處理新鮮上岸的魚蝦,多數是清蒸白灼,不會加入復雜的紅燒、油燜等。

簡單清蒸,不加過多調味料,更能吃出魚蝦本身的鮮美滋味。

喝茶也是如此,簡單煮茶,清飲為主,更能領略好茶本味。

假設在煮老白茶時,加了大量陳皮、紅棗、枸杞進去。

最終煮出來的茶湯,陳皮味占了主角,有鳩占鵲巢之嫌。

優質陳皮直接煮水飲用,效果不錯。

優質老白茶,不加料進去,也能煮出甘醇飽滿滋味。

但一山不容二虎,兩者結合在一起,風味未必會更好。

再說,這樣的加料做法,容易給劣質茶留下可乘之機。

內質寡淡,風味平平,香氣滋味平平無奇的老白茶。

添入陳皮、甘草、紅棗後,能掩飾本身品質不足的缺陷,蒙混過關。

一流好茶,自身風味過硬,沒有加料的必要。

而劣質老茶+甘草陳皮紅棗=濫竽充數。

這筆賬算下來,加料煮茶實在太虧。

《6》

進入農歷十月後,忽然有這樣的感慨——歲月忽晚,山河入冬。

前兩日,福州的天氣,還是一派明媚狀態。

望向天空,是標準的福州藍。

氣溫和煦得就像小陽春。

但一旦轉成陰天後,冬寒初起,早晚間寒意明顯。

『散漫陰風裡,天涯不可收』

如此萬物斂藏、氣氛蕭瑟的午後,是喝茶的好時機。

冬日無事,不妨喝茶。

沉浸在一泡好茶帶來的美妙享受裡,能暫時拋開不少煩惱。

專註在眼前的茶香、茶味。

泡好茶、喝好茶、有好茶、享好茶。

如此時光,夫復何求?

原創不易,如果您覺得這篇文章對您有幫助,請幫忙點個贊。

關注【小陳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巖茶的知識!

小陳茶事村姑陳,專欄寫手,茶行業原創新媒體『小陳茶事』主筆,已出版白茶專著《白茶品鑒手記》,2016年-2020年已經累計撰寫超過4000多篇原創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