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對比測評:品牌茶與非品牌茶差距究竟在哪?《圖+文》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24日電 茶葉作為國民飲料,飲茶文化已傳承上千年,然而目前茶葉市場魚龍混雜,同種茶葉價格千差萬別,產品虛標等級以次充好的現象時有報道。

由於茶行業準入門檻低,一些茶農和企業標準化意識淡薄,無標生產和產品無標上市的現象依然存在。

另外茶葉國家標準為推薦性標準,非強制性標準,對於企業和茶農約束力較低。

茶語網創始人張陽就曾表示由於嚴重滯後的行業標準與共識的難以確立,從而導致了行業的混亂。

對於普通消費者而言,更是無從分辨何為優質茶,何為劣質茶。

作為國內第三方測評機構,優選消費者報告對清明前後上市的綠茶進行了對比測評,希望用主觀及客觀的雙重數據來揭示,茶葉之間的核心差異究竟在哪裡。

非品牌茶虛標等級,遊離氨基酸不達標

優選消費者報告本次測評,選取了市場上以安吉白茶為原料的四款綠茶:包括近來新崛起的小罐茶(小罐綠茶)、數十年老字號的天福茗茶(鳳形安吉白茶)和浙茶知名企業貢牌(鳳語安吉白茶)等品牌茶,同時也選取了一款某電商平臺上標稱為特級的非品牌安吉白茶。

測評分為感官審評(外形內質)和理化組成(含水量(耐貯藏度)、水浸出物(茶湯濃度)、粗纖維(嫩度)、茶多酚(澀度)、遊離氨基酸總量(鮮爽度))兩大部分,測評結果顯示,品牌茶名符其實,感官評級達標,酚氨比值適宜,而非品牌茶仍存在虛標等級,遊離氨基酸不達標的情況。

品牌茶感官評級達標,非品牌茶香氣滋味表現差

中國茶葉流通協會前秘書長吳錫端曾對媒體表示由於茶葉國標不到位導致了兩方面的市場問題,一是部分商家打擦邊球或者虛標等級,另一方面則是出現了品牌企業生產特別高品質的茶葉無標準可依的狀況。

目前通常是根據感官審評來對比茶葉差異,但這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門檻較高,一是專業要求高,二是購買之後才能品鑒。

本次優選消費者報告委托國家農業農村部茶葉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對四款安吉白茶進行專業權威的感官審評。

茶葉感官審評包括幹看外形,濕看內質兩部分。

(本文中步及非品牌茶均以『?

』替代)

審評結果顯示小罐茶為精品級,其在五項感官評鑒中均為最佳。

從外形來看,品牌茶外形有芽,顏色嫩綠。

非品牌茶則外形較長大,顏色深綠,顯老較差;內質方面,湯色四款茶差異不明顯,非品牌在香氣、滋味和葉底方面,均不如品牌茶,標稱特級但與特級標準相差甚遠。

品牌茶酚氨比值適宜,呈味物質豐富

從理化組成也可以得到相似結論,安吉白茶一大特點是高氨低酚,其氨基酸含量(鮮味)高達6%以上,高於普通綠茶的2-3倍,茶多酚含量(澀味)卻為一般綠茶的一半。

酚氨比值較低使其沖泡後滋味鮮爽甘醇,沒有其他綠茶常有的苦澀味。

測評顯示品牌茶酚氨比值低,很好地體現安吉白茶高氨低酚的特質,而非品牌安吉白茶遊離氨基酸含量為3.5%,遠低於國標≥5%的限值,為不合格產品,其茶多酚含量也比其他三款品牌茶要高出4%以上。

非品牌安吉白茶酚氨比值偏高,使其澀味增加,鮮味降低,影響口感。

這可能是由於采摘時間較晚,芽葉偏老導致的。

此外小罐茶和天福茗茶兩款茶的呈味物質豐富,茶葉嫩度較好。

四款安吉白茶含水量均符合國家標準,例如小罐茶含水量低於5%,並且采用了真空充氮技術,能夠更好地隔絕空氣,適宜貯藏。

業內人士認為品牌茶在原料上本身差異可能並不大,差別更多緣於不同制茶工藝、執行不同的產品標準等因素影響。

浙江大學茶學系副主任王嶽飛也曾對媒體表示,企業標準往往高於國標,而同一品類不同企業的相同等級商品,彼此之間又很難有可比性,這也是現實存在的問題,消費者很難把握這一點。

(中新經緯APP)